2013年3月31日 星期日

再見沈佳宜3 : 中環價值的腐蝕

 

3月發生好多事非常值得記低,不過我冇時間打晒係呢度...

有D見聞寫左係講道筆記度,希望之後有時間打番係度啦..@@

 

之前約左最忙好友同沈佳宜一齊食飯..

因為好耐以前搵過最忙好友出馬幫佢補習..

食完飯之後沈佳宜問左一個問題 :

"最忙好友會唔會做左中環價值既信徒架?"

佢擔心呢位人兄會慢慢比金錢,成就等等價值所影響..

個下我好淡定咁同佢講一定唔會.

 

中環價值係乜?

我認為是金錢萬能論..

人以為賺多少錢完全反映一個人的價值,

賺唔到錢的就係失敗者..

而人可以用錢達成到一切想做的事..

四仔主義應該係中環價值幾適切的形容--有車,有樓,老有婆,有仔女.

 

理論上對基督徒黎講, 追求錢財應該不是其目標..

點解?  因為聖經講得好清楚,

我地在地上既召命不是賺錢或者上位,

而係要在地上傳揚耶穌的名.

如果有心尋求信仰, 自然會得出上述的想法.

 

經過大學呢幾年既日子, 基督徒理應建立了一套價值觀,

特別係行事為人的準則,人生的目標等等..

而我相信最忙好友是其中一個建立了個人立場的人..

(日天亦係另一個~~ )

作為一直係佢隔離食花生既我,

看到大學校園與及服侍點樣塑造佢的價值觀..

這並不是突然而來的,

而是經過一點一滴慢慢建立的.

 

我既理解係, 神好願意向人啟示佢既主意..

當人願意俯伏參與神的計劃,

衪就會話佢既旨意比人知..

(你都冇興趣,講比你聽都晒氣啦,係咪?)

正因為我地都明白神既一些心意,

所以更加不會咁易受其他價值所腐蝕.

或者職場會帶來很大的衝擊,

但我相信我們必定能戰勝的.

起碼依家既我是如此相信.

十年之後會點? 廿年之後會點?

我不知道..

我當然希望的是我們能持守主道到死個日啦..

 

不過,似乎唔係個個都會有呢套想法呢.

大學呢幾年,令我們每個的想法有了很大的改變..

神的心意未必係排行第一的價值..

大家點睇事物的角度似乎比以前差別更大..

或者要到五年後先睇得出有咩唔同..

 

講起工作, 諗起尚在搵工的我..

我真係好想搵到一份合適的工作呢..

最好唔會影響我番教會/距離家唔會超級遠/份工有挑戰性...

有一份工好想見得成, 希望Easter之後盡快約到interview啦~

 

PS  最後都係比沈佳宜發現左我係呢度提起佢,

佢知道左之後呆左幾秒..

原來有D野佢一直都唔知的..  HAHA

2013年3月19日 星期二

尋求神心意 vs 尋求自己心意


我諗應該冇基督徒沒有為尋求神心意呢樣野苦惱過..
到底神的心意係點?
近日看<請你吃聖經>一書, 對此話題有多一點的思考..

記得兩年前我去台灣旅行,
個晚我問神 : "點解我係依家咁既模樣? "
個時我陷於一時的低谷,故忍不住問呢條問題..
神係一個點既神?  以下係神既自白:
耶和華在雲中降臨、和摩西一同站在那裏、宣告耶和華的名。
耶和華在他面前宣告說、耶和華、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 神、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
之前我真係冇諗過原來神一早講左自己係點...
這是一個極度重要的宣告,
神竟然向人啟示自己的屬性..
當我們搵緊什麼是神的心意時,
就不得不將此段說話擺係心度..

Ben Ho講得好岩, 其實好多時人係問緊自己想點..
但同時又想自己既做法得到神支持..
但好多時人的想法偏偏同神相反..
人渴望賺大錢住大屋,
神卻叫人放棄一切跟隨佢;
人想信耶穌後無晒痛苦
但係耶穌話信主的人唔會冇晒痛苦, 更好大機會會被別人迫害..
人以為信主後一切如常,
但神卻會籍聖靈向人講說話,表達佢既旨意..
我諗,這才是人的真正煩惱吧..

到底我點知神既心意係點?
答案其實就在聖經入面...
D人問what will jesus do,
其實咪又係講緊根據聖經入面神既作為去落判斷...
依家既人點解咁難搵神既心意?
我諗同人花幾多時間睇聖經有直接關係..
以前我只係識講神愛世人..
後來慢慢認識到衪同樣有公義,有恩典....etc..
所以我對神既睇法慢慢改變左..
唔單止知道佢係愛,更知佢對社會的一些看法.
同理,基督徒對神認識有多少,
自然會判斷神既心意係點點點..

畢得生(Eugene H. Peterdon) 在其著作說神一直出現在聖經故事中,
各件事件中都有衪的身影,
只是我們習慣性地以為神並冇參與其中..
以斯帖記一句都冇提過神,
係咪代表神冇睇住以色列人?  斷然不是!
神冇為人做決定,並不代表佢冇參與..
當人願意將主權交托,
佢必定會介入人的生活..

早幾日崇拜時我再次就永久服侍一事問神..
呢件事真係唔問唔得..
如果得唔到佢既允諾, 我點都唔會亂黎..
雖然我好想佢say yes..
不過有時又會諗, 如果佢派我去一間諸多問題的教會,
我仍會好似依家咁甘心願意去獻身嗎?



========================================
「尋求神心意」禱告經文卡

早陣子為機構設計的一套經文禱告卡終於出爐了。 : )
回想同事初來問會否幫忙寫文稿,我其實是有點抗拒的:一來坊間已有太多類似的產品;二來我很怕找一、兩節經文,斷章取義,抽離脈絡,然後背誦或理解上主的說話。
系列主題為「尋求神心意」,我就更怕了。
我擔心,經文卡會不會變成民間廟宇的籤筒?我的意思是,產品會否未能帶持卡人進入經文脈絡,理解上主的說話?反叫他/她以經文證成自我的渴求,扭曲經文的原意,聽不到上主真正要向人們說什麼。
把「主」變成「僕」的心態,很多時是這樣形成的。
上主的子民,卻從來都不應是這樣。舊約中,上主最不喜歡的,不正是一眾求神問卜、為滿足個人種種私慾的外邦人?基督信仰中的神,要求我們先放下自己;謙卑,是談基督信仰的切入點。
我們常問上帝的心意是什麼,可能是錯問問題(question);真正的問題(problem),或許是我們沒好好去閱讀和理解聖經。
於是我想,何不藉今次機會,調校一下現在很多人「尋求神心意」的心態?
不是上帝的心意是什麼,是我們對上帝、信仰的理解應該是什麼。
在封底,我寫下了這樣一段:
上主的心意是什麼?」是每位年青信徒面對茫茫前路時,心裏不時浮現的問題。
基督信仰裏的上主,卻不是一個每事每刻、逐點指示人如何按步就班的神明;因為,這心態容易叫人把自己與上主的「僕」和「主」的角式倒轉,令人只求滿足自我的渴望。
但我們相信的,卻又是一位願意跟我們立約,以致我們有一定選擇與決定空間的上主——祂的心意,正是這樣已透過聖經裏人與上主間發生的故事展示出來。
於是,最根本和關鍵的問題,或許不是「上主的心意是什麼?」,而是「我們對上主與基督信仰的理解應是什麼?」
40張禱告卡,引領你尋求上主的心意,更為你提供一個角度,調校或重新理解對基督信仰的認識。
***
從一、兩節經文去看信仰的內涵,是要先有一個較大和闊理解基督信仰的框架;我明白所選經文,多少會抽離它們原先的脈絡,但希望我對當中簡單的解讀,能盡量成為這框架與所選經文的橋樑。當然,這理解框架,也只是我在上主面前,不全面的個人體會了:
「願祢的國降臨,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 6:10)
上主的旨意,遠超個人的念頭;祂的旨意,要求我們以一個廣闊國度的視野去踐行。
「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26:39 )
先捫心自問,有多少念頭是只為了自己,有多少是為成就上主的意思;然後學效基督,謙卑地放下自己,把祂放在首位。
「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悪,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阿們!」(太6:13 )
我們需要遠象。因為踐行天國的價值,會遇到身邊邪惡勢力阻隢;但讓我們明白,終極掌權的主宰是上主。
「求你使虛假和謊言遠離我;使我也不貧窮也不富足;賜給我需用的飲食,恐怕我飽足不認你,說:耶和華是誰呢?又恐怕我貧窮就偷竊,以致褻瀆我神的名。」(箴30:8-9 )
祈求什麼境況也好,最終只以上主為首。
「我是阿拉法,我是我梅戛;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後;我是初,我是終。」(啟22:13 )
上主是時間的主宰,掌握我們未來每一件事情。
「我們如今彷彿對着鏡子觀看,模糊不清,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時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樣。」(林前13:12)
上主最終會與我們面對面,明確地逐一說出祂的意念。
「不愛他所看見的弟兄,就不能愛沒有看見的神。」(約壹 4: 20 )
愛身邊的人,是愛上主的表現。
「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林前13:13 )
讓我們現在作的每個決定和每件事情,都帶着愛的動機。
***
我明白自己是個堅持(固執)的人,多謝市場部同事和設計師的信任和忍讓。 : )
最後,如果各位買了產品,看過這些禱告經文和解讀,發覺跟以往產品中火柴人的性格不太相襯,不要驚訝,因為火柴人可能已經成長了。: )


















2013年3月18日 星期一

再見沈佳宜2 : 談信仰和價值


除左傾愛情, 我同沈佳宜有好多時間傾其他野..
例如信仰,以及對事情的看法..
一向我都不熱衷於在未信的朋輩中主動提起信仰..
最多都係講幾句.
除非我地有番咁上下熟絡啦..

唔講既原因係我不想在唔岩的timing講呢D野..
除非人地有意願去了解更多.
而有趣的是, 同我熟既人總會在同我見面時講起信仰.
可能係因為同我fd既人見面時都係傾心事吧~
(我有個朋友話唔知點解見到我總係會想傾呢D野 HEHE )

呢排見到沈佳宜, 我和她分享了神如何帶領我的大專大學生活.
而我在讀書生活所經歷的亦是分享的重心.
我地有機會去傾多D大家到底點睇天地之間的主宰,大學的意義等等..
有時,佢會問一D幾正的問題.
"你點知你所諗的係神既意思?"
"點解神唔令所有人都乖乖地信佢?"
係傾談的過程中, 我可以重整自己的思緒,
將一些平時不會想的東西好好咁組織..

耶穌命令門徒要將福音廣傳..
依加我會更明白當中的另一好處.
當門徒向別人傳福音時,佢同時亦都被造就.
門徒有機會在傾談的過程中與不同的人交流/被挑戰,
並在解釋自己的想法時再度增強自己的信念.
信仰唯有經過行動及被挑戰,才會變得夠穩固,
沒有穩固的根基, 就會好易被洪流衝擊成功..

我諗呢個世代青少年人要面對的一個重大挑戰是selection..
不論是對資料還是信念價值..
依家有無數的學說,數之不盡的資料在網上世界.
我地唔係唔夠資料,而係太多...
以致有不少人在巨浪中被掩沒.
我地的腦袋在寵物相片/親密合照/旅行令相等等資訊下耗盡精力..
反而沒有足夠的時間心機去思考與我們切身的事情..
例如生命的意義,工作的目標,自己的信念等等.
我地好易用忙作為理由, 但係我地卻有時間去做其他事情..

呢幾個月同朋友四出到不同地方行山,
我發覺自己的心胸在不知不覺中拓展了很多..
商場不再是行街的唯一選擇;
行街睇戲食飯不再是放假唯一可以做的事情.
我們可以在田野山林中呼吸新鮮空氣,
在美麗景色中放空自己.
(講講下我又想再plan下次既路線..HEHE)

我諗,我地真係要在合適的時間暫時脫離一下日常的生活作息,
好好咁去親近上帝, 比自己的心靈有一D 休息&自省的時間..
否則的話,人只會在人海中繼續被教導自己應該點行..

2013年3月14日 星期四

再見沈佳宜1 : 伴侶既意義


差唔多成年冇見過沈佳宜,
最近再次見面,她比我的感覺和以往很不同..
不單單是樣貌上的改變,
而是一種"大個女" 的感覺..

上年見面時,我地的話題大多是有關公開試,揀大學,讀甚麼科目之類...
今年再次見面, 我們談的東西多了不少..
不論是對讀大學的看法,生活的經歷,人生的態度,如何看待愛情等等..
這些全都成為了我們的對話內容.
突然間,沈佳宜好像變得不同了.
她不再是印象中的那位小妹妹,
而是一個我可以與她分享極多內心想法的對象.
說真的,我很喜歡這樣的沈佳宜, 哈哈.

六年多以前,我第一次認識佢..
當時的我是一個讀理科的書呆子,
因緣際會之下認識左呢位小妹妹.
如果冇認識佢,或者我的生活會好唔同..
以前的我們都很傻很天真. 會天天為住不同的低B無聊事而哈哈大笑.
現在的我們可以彼此分享更多自己的內心世界,
談談生活的掙扎,對世事的疑惑等等...
當然,我地都仍然會做埋D傻仔野...XD

想起沈佳宜,自自然會想到愛情呢個issue..
(都講左佢叫做沈佳宜啦 XD)
沈佳宜同我分享左一D佢既經歷,
而在回應佢時,我亦有機會將近來的見聞整理一次..
不論是好的還是令人神傷的..
到底伴侶在我的生命中既意義為何?
我一直都在尋覓問題的答案.
一直以來我的想法都是  --  "一齊去行生命的路,互相扶持.."
亦都可以咁講,成全對方去achieve self-actualization.
但係在實際上到底又係點?  我有很多疑慮.
我想,在與沈佳宜及其他紅顏的相處中,
我一步步的有更多的思考.
(題外話,她們對我的接納,我真的心懷廿分感激..)

對二字頭的我而言, 親密關係是極度吸引的.
因為我很渴望心靈上的那份契合..
但是, 伴侶並唔係咁易搵..
Esp 經過大專大學呢三年, 我發覺同輩的價值觀有更大的差異.
大家睇不同事物的看法唔同左好多..
"怎樣的我才是能夠與別人走下去的一個?"
"我想與一個怎樣的人在以後的日子一齊努力?"
目前的我覺得冇咩頭緒..
一年前我根本就唔會行山,
但係依家的我成日叫人同我一齊去試新路線;
幾年前我以為小組會keep住現有方式run落去,
但係依家我竟然遊走於不同聚會中尋找新靈感.
呢幾年的變化太多太大. 每個月都有一些不同的事於各處發生..
叫我如何面對這些急遽的轉變??

我沒有改變過渴望尋找伴侶的心,
不過步伐不得不減慢一點..
我想,職場是一個必須跨越的關口..
到時唔可以隨便自製day off, 唔可以話冇心機唔想做野,
這要求我在處事上更加成熟.
我想, 到時的我應該會更清楚自己想點...
前幾日剛知道一位好友剛剛墜入愛河..
唔知我幾時先搵到我想搵的?

PS  寫成呢篇文之後幾日,在網上見到一位弟兄的文章,
他是一位已為人父的丈夫.
佢之前給我一個很好的提醒:
佢岩岩寫左一篇新blog,
提及他近來的一個想法--婚姻是要為了要呈現基督與教會的愛,
而丈夫是要作為家庭中的servant leader,
一直以來我都唔明白呢幾句到底講緊乜.
但他的話再次催逼我去思想到底保羅在聖經所說的到底點解..
我真係好渴望有人生教練同我分享下佢既婚姻呢~~
========================

This Momentary Marriage: A Parable of Permanence

有一晚,一時感觸,抱著 Grace 就哭起來。不知為什麼,忽然想到他日在天家重逢,跟 Grace 不會再是夫婦。想像著 Grace 不再是自己的妻子,碰到面,可以說些什麼呢?一路想,就覺得越來越難過,哭了起來。
很傻,是不是?當然知道,在天家的喜樂是在地上的喜樂所不能比擬,我們根本想像不到在天家的喜樂,是一回怎麼樣的事。或者,正正是因為天家的不能想像,而不會再長存的卻刻骨銘心,所以就悲從中來。 很傻地忘記了婚姻只是此時此刻而已。
作者 John Piper 在 This Momentary Marriage: A Parable of Permanence 多次說到:"The meaning of marriage is the display of the covenant-keeping love between Christ and his people."
今年是結婚十週年的日子。我想,我可以大膽的說對婚姻開始有一點點了解。我很早已經明白到,婚姻不是為了滿足自己 (self-fulfillment)。特別是作為丈夫,要作的就更是一個 servant leader。對這道理的體會,越來越深。當然不代表自己作得怎樣怎樣好,自己有很多很多的地方虧欠了 Grace,虧欠了一對子女,未能做好作丈夫及父親的責任。
只是,原來在努力之際,作者提醒了我,婚姻不是只為了我們一家,更是為了呈現基督與教會的愛。無論婚姻指向基督與教會的愛,是叫我們從基督與教會的身份學習怎樣處理婚姻關係,還是叫我們透過婚姻關係去更進深體會基督與教會的愛,我想作者最好的提醒是,婚姻關係其實是一幅畫,描述基督與教會的愛。有朝一日,在新天新地時,當我們已經有那真實的東西時,這幅畫還需要嗎?
這提醒不是叫我們看輕婚姻,而是在婚姻中,我們更看到最重要的責任不是為了自已、配偶或子女,而是怎樣彰顯基督與教會的愛。
願神幫助我們。

2013年3月8日 星期五

國際視野從何而來?

 

上星期日參觀完教會之後手痕去中央左圖書館睇書..

係個度搵到好多心儀既對象XD

其中一本係講作者如何根據現況對未來作出分析..

我完全入晒迷....HAHA

如果之前有睇咁就好啦..

 

作者認為,在作出預測前必須先對全球的歷史有一定了解..

否則根本冇可能作出有意思的推論..

佢認為日本,土耳其,墨西哥會非常影響未來一百年的世界局勢..

理由各有不同,如地理位置,歷史緣由,人口流動,等等..

這三個國家會在各自的地理位置對外發揮強大的影響力.

雖則只係預測,但係真係言之有理,唔係老吹..

 

諗番之前讀書時差唔多科科都叫"Global XXX"..

Marketing好,Supply chain又好,都好強調世界的差異&相同之處

話商家要識點樣把握機遇....之類..

不過,除左死記WTO,NAFTA/PESTLE/Maslow’s theory之外,

到底幾多個學生對全球社會有一定認識?

 

如果有機會,我一定會對讀business既學生講一個提議:

讀書時期一定要讀一D歷史書/社會學相關的書,

了解下點解依家個世界係咁運作.

點解非洲國家咁窮? 點解唔係俄羅斯人估領北美洲?

呢D問題其實有其實際意義...

讀business唔係食左本書D內容就叫做勁..

書上面既數據係死既, 你就算知中國power distance高咁又點?

有D人話商科學生只係識吹水.

有時實在不得不咬住牙咁同意..

 

當我地講緊做生意係要接觸世界各地既supplier & client,

我地既視野卻只係停留在自己生活的地方..

可能去過好多地方旅行,但係卻對當地係點一知半解..

而學校既訓練亦往往只係傳授無數theory..

咁既bba學生又點會唔比人喪插只係識吹水?

D人成日話讀歷史冇用,

其實歷史係好有意思的..

讀左就會知自己只係一隻坐係井底既青蛙..

以下係幾本我睇過覺得幾正既書..

讀左是但一本,都會對呢個世界有咁上下既認識..

 

1) 槍炮、病菌與鋼鐵 : 人類社會的命運

點解係西方人而不是非洲土人征服世界?

作者嘗試對此問題作出解釋.

佢認為地理位置決定了個別國家定必興盛/衰弱.

國家所處的位置影響了農產品&可馴養動物的數量,科技的傳播等等..

以致有這樣的結果..

 

2) 六個瓶子裡的歷史

作者以六種飲品為引子,簡介世界的歷史..

有冇諗過原來世界發展與酒精息息相關?

酒不但是飲品,更是古時的貨幣..

而依家,則是可樂獨領風騷的年代..

 

3) 未來一百年大預測

作者根據世界各國的歷史/位置/政治考慮等等,

推論不同國家在今個世紀會有何行動/作為.

有個地方好得意,作者認為中國在未來一百年不會成為世界首強..

原因係因為沿海地區&偏遠地區的貧富差距所導致.

 

暫時講坐咁多先..HAHA

畢左業之後多左時間落街睇書,

最近好鐘意睇政治&社會學相關的書..

好多時信仰的討論都會涉及不同的知識,

睇黎我都要繼續加把勁了...

 

========================================

讀書與職業訓練場

誰也知道,無論是教人牙牙學語的幼稚園,為學習帶來基礎的小學,抑或是感受青春美好的中學時光,它們都是要學生相信學習是快樂的,或高舉「知識就是力量」的旗號。自小開始灌輸一種要努力讀書的意識形態,若你不努力讀書,恐怕被視為懶惰的孩子,想去反抗教育制度的,該會成為世人眼中的異類。

你有想過努力讀書的意義嗎?

無疑地,讀書能帶來知識,讓你認識世界,然後為社會作出貢獻。多麼淺白的答案,也是最正式、最合乎邏輯的回應,上至政府高官,下至學校老師,就連家人也這樣告訴一眾莘莘學子。是洗腦般根深柢固地注在腦海裡,像北韓人不會質疑政府一樣,沒有人會認為讀書是沒有意義。

我不否認讀書能讓你學習到更多知識,更無意鼓吹不讀書的意識。只是,大型補習班大行其道,轉個拐彎就可看到它們正雨後春筍地百花齊放。大家都為貼題與雞精筆記疲於奔命,今天補完XX Chan,明天又要上WW Lee堂,連中文說話也可以補習的年代,讀書淪為培養一代代港人搏上位、精叻、走正面的心態。香港學生大部分以粵語為母語,正如英國學生以英文為母語,但他們不會補習英文說話。從考試角度而言,學生希望透過補習以提升分數,多奪一個5**,哪怕口試只在考試估14%,也要搏盡無悔。細想一下,所謂「我同意」、「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我似乎不太同意你的看法」云云口語溝通,現實生活中,跟友人聊天、匯報、開會,也不見得有人搬出上述字句以加強表達。補習說話,除了是個滑稽可笑的遊戲,也只可以「反智」這兩個字來形容。除此之外,關於通識的考試模式,也一直為人詬病,詳情也不在此多說了。

十五年來的教育,可以學習到什麼?強搬一套答題技巧到試卷作答,考試過後一切便風過無痕。最終,一個為讀書努力拼搏的學生,恐怕成了只懂啃書,但除課本以外,腦海再無多少剩餘養分,可以像他們所說「為社會作出貢獻」。想一想,「為社會作出貢獻」又是什麼?香港被譽為機會處處的福地,只要努力向上游,總有出頭一天。事實上,上一代除了勤奮之外,那時候也沒那麼多限制,開鋪不需租金,推車仔就能做生意,沒人會以公共衛生為由,發告票驅趕你。也許上一代真的太成功,所以現時地產霸權才會日掛當空,教人叫天不聞,叫地不應。所謂為社會作出貢獻,其實就是要推動香港經濟,賺取更多金錢,無了完的,最好就是把一幢幢歷史建築拆掉改建成高聳入雲的高樓大廈,迫遷所有粥店麪店文具店,它們的存在無法為經濟帶來任何效益。多年的教育,只是為就業作好準備,學習要對未來社會作出貢獻才是有用,沒用的大可摒棄。文藝的、談政治的,Sorry,新西蘭、芬蘭也許能讓你得到發展機會。只是,當你於當地取得成功後,香港人又會高呼這是香港精神,勉勵大家要像你一樣努力。

當今之時,教育淪陷,學校不再是道德高地,只是製造一個個機械人的職業訓練場。大家相信讀書能為你帶來更多,更多的分數可令你活得更好。政府這樣說,社會逼使學生行駛這套理念,潛移默化地,大家也相信這是真理,為了將來,沒有人逆流而行。學校強調那些考,那些不考;補習班派發雞精筆記、「貼」題;家人三番四次督促子女努力讀書;這看來毫無問題,每個人都是這樣做的。反抗教育制度?只會得不償失。

「知識就是力量」。強而有力的警號讓我們對學習抱有憧憬。只會問通識有何答題技巧,而對社會、民主、人權毫不關心;只問中文閱讀卷的答題思路,卻不會細看經典文章;只有教科書上的知識,對生活的大小事一無所知,久而久之,一個個賺取大量金錢但內裡空洞無知的人,將成為棟樑之柱。反正,中環價值正是核心價值,文化藝術自由都是其次的,大家會質疑這樣無知的人是如何走來,而這往往是教育制度一手造成。

不要再責罵教育制度不堪無能為力了。學校只是一個職業訓練場,十五年來,你可明白到什麼是有用無用,讓你深深了解現實是什麼一回事,然後作出貢獻。當然,這種貢獻推動香港經濟,卻不能改變腐敗無能的制度。

我們接受現實,但無法改變現實。

真係會有代溝..

 

(希望下面所講的係個別例子而非常態..)

 

補習時有機會同其中一個細路吹水..

佢好鐘意bilibala同我講佢係中學所發生既事..

無論係老師有M字額還是佢同高form鬥寸我都知得一清二楚..

 

突然諗番起沈佳宜...之前有一排我好鐘意同佢傾電話..

(上次見面時又講番起以前既我係幾呆..  T_T)

以前會勁有心機聽佢所講既任何小事..

我可以日日拎住個電話就係聽佢講同D同學點樣玩.

 

六年話咁快就過左,依家再次聽呢D學校小事,

我發覺自己冇以前咁容易代入佢既處境..

一來係因為佢間學校品流複雜,太多新鮮野發生.

二來係我諗野已經唔同晒..

當我聽佢分享時,我好直接係諗點幫佢settle件事/同佢講道理..

唔係好似以前咁比勁多具情緒的直接反應..

 

我發覺代溝真係會隨住年齡而不斷加深..

我算係明白依家D中學生既讀書環境,所以都岩嘴型..

但係對於某些媽媽級既長輩黎講.

佢地根本就唔明白D年青人點諗..

乖過隻綿羊就叫做好,做事唔符合佢個套就要罵同罰..

對於出去見朋友/傾電話/夜訓等等事情,

佢地往往用N年前既方式去應對..

唔準,唔準同埋.....唔準

 

其實,點解唔試下有限度放寬??

可以考慮下同個仔女傾個上限係點..

但係佢地既思維往往係反對.

佢地期望壓倒性地迫使仔女屈服/服從.

但係實際上佢地又無法令仔女完全跟晒佢地咁做..

 

有一次我嘗試聽個家長同個細路講佢地既立場,

我發現雙方根本都唔理解對方既立場,

各說各話, 卻無有建設的交流.

結果差D談判破裂,對罵完事..

 

我很欣賞我的姑丈,每當我同家人吵架,

我都會搵佢訴苦, 佢唔會要我屈服,

佢反而會同我傾,聽我講我到底諗緊D咩..

我未必次次都接受佢既想法,

但我會好願意同佢講我既想法..

 

其實年齡唔同睇野自然會有差異..

最重要其實係大家有傾有講..

或者最後大家既想法真係差天共地,

但係起碼大家知道彼此立場,

可以試下傾一個大家ok既方案..

傾都唔傾,咁就一定死硬..

 

尋晚聽到一位母親提及佢同兒子的相處有一些難關..

我聽得出佢語氣所流露出的憂心..

個下我好想將我的見解同佢分享..

可惜timing不對只係傾左幾句..

 

唔知我將來會唔會有機會接觸更多呢D事情呢..

話唔定我可以加入家庭牧區XD

2013年3月4日 星期一

失落了的互為肢體之道 3 : 說易行難的維繫

 

失落了的互為肢體之道 1 : 互為肢體

失落了的互為肢體之道 2 : 期望所帶來的傷害

 

作者係全書的不同章節基本上都是強調互為彼此所帶來的果效.

佢反對流於儀式化制度化的小組運作,

反而鼓勵每一個信徒落力在每一個時刻與不同人建立關係.

他相信真誠的關係能帶來信仰及生命的改變.

 

聽落同jacky常常提既"令教會成為個個都鐘意番黎既地方"差唔多呢..

係理念上,我當然覺得咁樣係一個很吸引的願境..

但係,到底點樣先可以做到呢樣野??

係我既想法之中,小組作為一個群體係應該有D野做的..

不論是研讀聖經/出去服侍/分享講道等等..

總之就係有個目標去達成..

但係呢一套所提倡的,似乎非常free style..

會講好多點同大家有一份關係,

但係唔會點提及關係以外的東西..

 

之前我地也有思考過點樣令少番教會既人重新番黎..

所以我地搞左好多活動..

船河/食飯/睇戲/打波等等咩都做齊..

但係結果似乎未如人意..

冇錯,呢D活動的確令不少平時唔番既人出現,

而我地亦都透過呢D事情同佢地keep住聯絡,甚至變得更熟..

但係呢D關係亦是始於social,繫於social,也靠呢D野繼續keep落去..

關係好似變得同出面既朋友冇咩分別..

我地既起點係有想過希望令更多人返小組&倚靠神,

但係結果並沒有達致預期既目標..

更嚴重的是,有組員表示自己唔太鐘意有太多咁既活動,

佢係想返黎專注於耶穌度,而非去同唔熟既人social.

(人地未必會同佢social 亦係另一個現況..大家興趣/話題各有不同..)

所以會有D人選擇唔出現係呢D場合..

 

到底我地應該點去理解書本所講的東西??

我有一個想法..

別人同你做朋友,

通常都係覺得好玩/大家岩嘴型..而非信仰.

熱心信徒只係你既其中一個身份,唔關佢事.

信徒可能好想透過熟而影響佢地,

不過大家既相處通常都唔會點係信仰上多作交流.

而佢地都寧願選擇用自己的方式去面對生活既挑戰.

你有你的信仰,我繼續我的游離..

 

作者既願境聽落真係好吸引,

但係咁樣做落去真係會建立到一個以神為首的家庭?

我唔係想打對台..

我真係想聽別人的意見/想法..

===========================================================

其實每次打反思小組的文章,我的心都會好唔舒服..

點解我會打咁多篇都仲係咁打落去?

咪就係因為我成日諗呢個話題囉..

唔重視又點會諗? 唔著緊又點解睇相關既書?

但係另一方面,我又係極有挫敗的一個.

因為我經歷過絕大部份當中提及的事情..

無論是騰飛,變遷,迷失... 我都參與其中..

 

主阿,你幾時會回答我的問題?

點解我所聽到你講既回應與現況如此不同??

我真係好唔明白...

我常常質疑自己所作的,擔心係自己所做的令事情變差..

但係你又再一次對我出必殺技..

如果上帝不比我們的錯誤更大,

最終我們不是信靠衪,而是信靠自己的表現.

那是一種怎樣的信靠?

 

係呀,我仍然覺得好迷失,但係我仍然相信你係那大有能力既神..

雖則我唔明點解我有咁既信心..

因為耶和華必不丟棄他的百姓,也不離棄他的產業。

我心裡多憂多疑,你安慰我,就使我歡樂

但耶和華向來作了我的高台,我的 神作了我投靠的磐石。

<詩篇94篇14,19,22節>

2013年3月3日 星期日

失落了的互為肢體之道 2 : 期望所帶來的傷害

 

期望是等候發生的怨恨

 

呢本小書有幾段內容對我有很大提醒,

其中一段係講對別人的期望..

平時帶組時,會寫定flow,預備定一陣講乜.....etc..

然後就跟住劇本去帶組..

預備係好的,但係我在過程中或者有機會忽略了一些很重要的事情..

別人到底帶住怎樣的心情/狀態黎開組?

我既期望可能係順順利利咁分享完講道題目然後祈禱完場,

但係咁樣做會唔會忽視左別人的需要?

我期望大家都投入分享然後彼此滿有愛心地同心祈禱,

但這又是否大家既意願?

掉轉黎講,組員番黎到底係想一齊分享信仰,

定係想有個地方可以hea下吹水抖陣氣?

(Btw,點解有人不太喜歡討論聖經,卻對分享自己的興趣抱有咁大passion?)

 

歸根究底,都係大家的期望有所不同..

也許相愛很難,就難在雙方各有各寄望怎麼辨?

耶穌冇因為人們的期望與衪的不同而憤怒,

相反,佢係繼續按佢地既本相去愛佢地,

無論係掛住煮飯既馬大,而或者係其他人也是如此.

 

到底我的事奉有否受制於期望? 我諗答案係有的.

我期望開組點點點,組員點點點,

然後隨之而黎的失望影響了我的心情..

作者有以下的提醒:

不要讓你的失望對任何沒有做你認為他們應該做的事情的人發作;

而是要求耶穌幫助你相信衪會將你需要的人帶到你生命中,

並且不要要求依照你所想的方式來實現.

有期望係好事,但係因而忘掉服侍的真義的話那就不好了..

係努力付出的同時,也要學會相信神在各人的身上動工,

人唔會因為查少一章聖經開少次組而唔信上帝的..

在對現況有想法的同時,也對神的作工抱有盼望&信心..

唔好因為不如吾意而抱有怒氣..

 

至於對番黎有別的意義既組員,

其實關鍵未必係滿足佢既期望..

唔通佢想去賭馬我地又跟住一齊去?

或者我地要承認人係會離開呢個fact,

此處留佢唔到,自有其他留人處.

如果小組妄求可以fulfill所有既期望,咁絕對係緣木求魚

我們可以去愛那些另有期望的組員,

但我們也需要知道,我們永遠不可以以他們的方式愛他們,

並因這領悟而得到平安.

每個小組/教會都有不同的著眼點,洞見&異象..

或者我地要相信的是, 如果人真係想尋求上帝的話,

總有一個群體係可以令佢如願以償的.

如果... 咁就唔需要再講落去....

應該係人因睇到信徒與世人有所不同而跟隨主,

而不是信徒轉變信仰去遷就別人的價值興趣..

可以持續關心別人的生命,

但不必去強求做盡一切去就晒佢..

 

呢幾個月我預期自己可以暫時放下一些名份,

嘗試週圍去唔同教會漂浮同打探情報..

(唔知做唔做到半年以上呢~~~)

我想了解下自己丟低左身份之後點睇一些事物..

可能我之前一直比期望呢樣野困住左自己..

或者我需要的,是目光的改變..

從而帶來更大更大的改變...

2013年3月2日 星期六

失落了的互為肢體之道 1 : 互為肢體





人們渴望重新發現真正的群體.
我們已經有足夠的孤單,獨立和競爭了.
(Jean Vanier)

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
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彼此相愛.
(約13:34)

聖經中耶穌並沒有花太多時間教門徒建立教會,
相反,衪以身作則教他們怎樣成為教會.
呢本小書頁數不多,但當中的內容深深地感動我..
之前我曾經睇過呢本書一次,
但係今次帶住更多的經歷去閱讀,感覺非常不同..
此書其實只是不斷重複聖經中要我們去遵守的東西,如彼此相愛..
但內文更多的是作者挑戰讀者如何看待熟到不得了的經文..

係教會,我們被教導要像主耶穌那樣去愛身邊的人.
行動上我地會跟住做,但係我們有冇用主的心腸去對人?
人力有時而窮, 信徒服侍得好攰既其中一個主因,
或者就正正係因為我們試圖用自己有限的愛去服侍/滿足無限的需要..
人期待付出後會有成果,有回報..不論是心理上或是物質上..
結果,一些事奉者會越做越攰,覺得自己做既野好似冇果效,事奉群體好似冇改變......
會唔會因為我地太在乎成果,以致忘掉了信奉的真義?
話說耶穌臨被殺之前,門徒紛紛向主要求要得到神國度中最高的位置..
係人既角度黎講,耶穌應該幾失敗,教左咁多年D門徒都仲係咁..
但係神並冇責怪班門徒,而係在之後親自示範一個重要的功課..
誰願為首,就當作眾人的僕人.
耶穌著眼的不是有幾多人信主,背左幾多聖經...etc.
而係希望以身作則讓門徒明白甚麼是活在愛中&有真誠的生命..
而主的教導讓呢班人之後幾十年的生命變得不再一樣..
如果我們用這份眼光去睇服侍, 會唔會有不同的想法?

有人話我地係一隻隻刺蝟,大家都試圖互相依偎取暖,
可惜大家都被對方的刺所弄傷..
這似乎係無解題目,其實係有一個solution的 -----
"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
無窮無盡的愛是始於上帝,而非人的內心.
當我們因為得到神的愛而願意多走一步去接觸人,
關係就在不知不覺之間建立..

睇緊呢本書時, 我突然想send whatsapp 比一D人..
估我唔到的係,大多數人都好快覆我..
大家會同我講佢最近點..
當大家聚焦在自己的忙碌時, 冇人會關心大家,
人人都只係會focus係自己的事情上面..
但當人將目光對焦在其他人身上, 無數的linkage會不斷湧現.
你會發覺A的家人有呢樣需要,B自已正在經歷某些事情...
互為肢體,不應該是大家圍埋係一間房講自己點然後散band,
而應該係讓關係於生活中成長..
而這需要信徒對別人有興趣..
可能個個都係講番工好攰,但我地會否願意多走一步去了解佢背後的心事?

TBC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