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9日 星期日

假如有一天





















《僕人的禱告:假如有一天》
詞曲:蔡頌輝(Andrew Chai
假如有一天,我感到灰心疲倦,
主啊求祢顧念,帶我到祢施恩座前。
假如有一天,我承受百般試煉,
主啊求祢顧念,使我堅固如祢當年。
假如有一天,我對名利生迷戀,
主啊求施警戒,讓我心單純像從前。
假如有一天,我所行祢不喜悅,
主啊求施恩典,領我悔改切勿遲延。
跟隨主的路有許多考驗,靠自己我不能走得多遠,
但我相信祢的慈愛無限,必能保守我走到那一天。
假如有一天,我忙得不分晝夜,
主啊教我安歇,常常享受祢愛甘甜。
假如有一天,成就遮蔽了眼簾,
主啊讓我看見,唯祢才是我的永遠。

=======================================

一路唱住這首詩歌, 很自然會想起自己呢..
其實...有時我都會擔心自己會否偏離當行的路...

尋日同阿賜傾左兩句,都有談到當領袖這個issue...
或者我最想過的是行行企企輕輕鬆鬆的生活,
但係在現實上,我仲係放唔低..
又或者責任上我唔可以放低..

黎緊的日子,只會更tough.
我也要努力地多多去upgrade自己,
在心態上,在知識上....





2014年6月13日 星期五

轉貼 : 繼續靚



呢兩個月就住呢個話題諗左好多...
到底什麼才是吸引伴侶的特質?
是外表、能力、性格 ...... 還是..... ?

此外,關係上的同行,靠的又是什麼?
信仰,又佔一個怎樣的位置?

腦袋冇乜位,冇咩心機打長篇文字....
好認同下面呢段說話.
心地好既女人,通常唔會太醜。心地好加埋「懂大體、知進退」既女仔,不論你年紀有幾大,又或者有冇生過仔,即使樣子唔係好靚,通常都會好有吸引力的。心地好唔好可能係天生既,後生既時候,樣靚身材正可能可以掩蓋好多內在既缺點,但係隨住年紀增長,呢個mask會變得越來越薄。軀殼裡頭既真正氣質,會滲得越來越多出嚟。我知咁講有啲難聽,但有啲心地麻麻既女人去到某個年紀,總係有啲「八婆味」會滲出嚟。真正趕客既,唔係佢地個樣,而係嗰種讓人唔舒服既氣質。


-------------------------------------

就算外面既氣氛幾咁凝重,壓力幾咁沉重都好,公司既pantry,總係會聽到啲輕鬆既話題。

這天,幾個新手媽咪,在討論著「如何可以生完仔之後都繼續靚女」的話題。言語間,我感受到佢地心入面既不安,對於生完BB之後,自己既身材樣貌「無復當年勇」感到很無奈。

於是同事跟我說:「老細,你係男人,你feel唔到呢種壓力架啦。男人係越老越吸引,但我地女人,一生完仔之後,乜都走晒樣啦。假如個老公唔要我,我要逼住重新投入個『market』裡面,我哋真係冇晒『議價能力』呀。」

「你哋係咪產後抑鬱呀?」我隨口爆了這句話出來:「你哋啱啱先做人阿媽,人生新階段嘛,唔係應該開開心心咩?做乜諗啲咁灰既嘢?」

我心裡面還有一句說話沒有問出口:「你哋啲老公,有嫌棄你哋身裁樣貌走咗樣咩?點解要諗有關『重新投入返個market既問題』?」

*****

我有唔少同事,一畢業就響我既公司度做。經過咗咁多年,我親眼見證住佢地由「脆卜卜」既年紀,過渡成為「人哋阿媽」既人生階段。OK,呢幾個同事,依家都已經三十過外,仔都生埋啦,如果要單憑外表去judge,肯定冇可能同佢地二十出頭青春無敵既時候睇齊的。但係一個女人靚唔靚,其實係一個overall既感覺黎既,當中有太多不同既element。如果到你三十幾歲既時候,仲要同個二十出頭既妹妹仔sell埋同一樣嘢,咁,肯定係輸硬啦。

講到呢度,同事就開始將問題歸究我哋所謂既「男人天性」了:「唉,老細,你唔洗安慰我哋啦。男人有邊個唔鍾意脆卜卜、青春無敵既後生女?邊個男人唔係睇樣睇身材?二十幾歲既男人,鍾意二十幾歲既女仔;三十幾歲既男人,又係鍾意二十幾既女仔;八十歲既男人,都係鍾意二十幾既女仔架啦。我地呢亭生完仔既三字頭女人,冇market架啦。」

係咪真係咁呢?如果要我答,我既答案會係好「灰色」的。實際上,好depends你想響個女仔既身上得到啲乜嘢的。如果要搵個女仔拍拖既話,二十年前我肯定唔會搵個超過廿五歲的。但今天當我已經進化為一個中年發福既核突中佬,你叫我同個二十出頭既小妹妹拍拖談戀愛既話,對我嚟講應該係受難多過享受。畢竟唔係每個人都有彭大導既能耐的。

*****

於是同事又問我,以一個「中年男人」既角度,女人點樣先叫靚。well,taste既嘢,好personal架喎。不過我覺得呢班同事對男人有一種誤解,總係認為,男人睇女人,係會睇得好detail…例如睇下佢眼有幾多條皺紋、個body firm唔firm、下爬對落啲斑班深色定淺色…

呢啲嘢,後生果陣或者真係會認真去睇的。但係麻甩佬去到中年,視力都衰退啦,有啲女人自己好care既嘢,其實唔用放大鏡係幾乎睇唔到的。女人對男人既吸引力,係種overall既感覺嚟既。冇錯,外表係會隨住歲月而日漸走下坡的,但好多人唔知道,自己既吸引力之所以越來越差,係因為「氣質」走下坡,而非外表。

我知咁講好老土,但我成日都話,心地好既女人,通常唔會太醜。心地好加埋「懂大體、知進退」既女仔,不論你年紀有幾大,又或者有冇生過仔,即使樣子唔係好靚,通常都會好有吸引力的。心地好唔好可能係天生既,後生既時候,樣靚身材正可能可以掩蓋好多內在既缺點,但係隨住年紀增長,呢個mask會變得越來越薄。軀殼裡頭既真正氣質,會滲得越來越多出嚟。我知咁講有啲難聽,但有啲心地麻麻既女人去到某個年紀,總係有啲「八婆味」會滲出嚟。真正趕客既,唔係佢地個樣,而係嗰種讓人唔舒服既氣質。

*****

我跟同事們講,你地冇問題丫…起碼我feel唔到嗰啲好讓人吃不消既氣質,從你地身上面散發出嚟。不過我話,吸引力同自信關係都幾密切,你自己成日擔心自己冇咗吸引力,咁吸引力真係會慢慢消失的。

還有,生完仔身材走樣…你地啲老公,會諒解的。(如果咁都話唔諒解,其實係咪代表你嫁錯人?)

2014年6月6日 星期五

記憶與遺忘的抗爭




轉貼 : 蔡子強 - 守護記憶 為免靈魂灰飛煙滅



【明報專訊】前些時候,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拉丁美洲魔幻小說大師馬奎斯逝世。

維護真相的孤獨吶喊

記得30年前,當我還在念大學時,也曾讀過其經典巨著《百年孤寂》。小說的詳細內容大都忘掉,唯獨仍有印象的,是以下一個情節:

故事說到主角家族的一位後人,曾親眼目睹一場示威遭血腥鎮壓,後來更演變成一場大屠殺,死亡數以千計。他是這場屠殺的倖存者,從此之後,他立誓要為此作見證,把鎮壓的殘暴真相公之於天下,為此四處奔走控訴,可惜的是,沒有太多人理會,因為政府和軍方的毁屍滅迹工作做得太好,迅速而徹底,歷史課本也無記載,令所有人都不相信這是事實,只剩他一人在孤獨吶喊。

到今天依然記得,是因為從那個時候開始,我明白到,歷史可以是由當權者所建構的,他們想消滅抵抗,就會先消滅記憶。

有人認為這是魔幻小說裏的天方夜譚,但馬奎斯卻說自己寫的都是拉丁美洲的百年悲情和苦難,而我卻想說,這又豈止拉丁美洲?

要想消滅抵抗,就先消滅記憶

若干年後,我又讀上另一部小說,那是在共產政權年代便流亡法國的捷克文學大師米蘭昆德拉,其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笑忘書》。

這部小說開宗明義以「笑」與「忘」作為主題,書中第六部〈天使〉,更集中談記憶與遺忘的問題。

當中有一段說到,捷克新的共產政權上台,要消滅這個國家的記憶,首先做的,便是放逐當地的學者和知識分子等。被政權所放逐,雙目失明的歷史學家赫布(Hubl),悲慟的說:「消滅一個民族的第一步,就是抹去它的記憶,毁滅它的書籍、文化、歷史,然後找人重新寫書,重新製造新文化,創造新的歷史。不久,這個民族便會開始忘掉它的過去和現在,那麼外面的世界要把它遺忘就更快不過了。」

當獨裁者在台上高喊「孩子,你們就是國家的未來」的時候,其實他真正的意思,並不是真的要把社稷交託給他們,而只不過是,他會將人民和民智逐步逐步推向幼年化發展。孩子的最大特徵,就是他們並沒有太多的記憶。

因此,米蘭昆德拉在這本小說中,透過異見人士麥瑞克(Mirek)的口,道出一句擲地有聲的不朽名句:「人與強權的抗爭,其實也是一場記憶與遺忘的抗爭。」

遺忘,讓人活得像微風般輕盈

《笑忘書》這部小說中的女主角,美麗的塔美娜(Tamina),一直思念她那被共產政權迫害而流亡國外,最後客死異鄉的丈夫,她當初竭力想抗拒遺忘,希望留住對亡夫的寶貴回憶,但丈夫的形象卻在她腦海裏日趨模糊,這讓她感到絕望和痛苦。她不斷想找回一疊信件和日記,一疊記錄了夫婦兩人往事,載滿了兩人回憶的信件和日記,並期望從中梳理出自己對丈夫的記憶,但卻功敗垂成。

直到一天,一個年輕男人走來找她,並說,如果她真的想遠離一切痛苦,訣竅便是把記憶放下,並請她跟隨自己到另一處地方:「那裏沒有悔恨,一切都沒有重量,像微風一樣輕盈。」結果,塔美娜選擇了跟隨這名男人走了。

她來到一個小島,在這個小島上只有孩子(沒有記憶的人?),她感到:「在這一刻,她的丈夫既不在記憶裏,也不在思念中存在,因此,她既不感到壓抑,也不感到悔恨。」從此,她更與孩子,陷入激烈的性愛活動當中,「她重新閉上眼睛,體會着肉體的快樂。有生以來,她這是第一次在靈魂遠去的時候,享受肉體的快感。她的靈魂既沒有想像什麼,也沒有記憶什麼,早已悄悄地地離開了那間屋子」。

遺忘,也讓人失去了力量

但隨着時間的過去,重複使一切歡樂和快感都失去了光采,亦沒有幫助她抓住靈魂。最後,她決定游水離開這個小島。但當她跳進水裏後,才發現自己無論如何拚命划水,她都已經無法離開這個小島了,最終更只能往下沉,並無聲無息的在水中湮沒。

於是,我看到原本如斯美麗的一位佳人,就在這樣的一個遺忘之島上,在縱慾的麻醉中,慢慢凋零,到一天驀然覺醒,想擺脫這種狀態,卻赫然發現原來自己已經失去了力量,只能往下沉淪,無聲無息的湮沒。

回憶,帶來撕心裂肺的痛楚

近日,在有線電視的新聞報道中,看到他們訪問張先玲,她是在六四事件中被戒嚴部隊槍殺、手無寸鐵的19歲學生王楠之母親。

這位白髮蒼蒼的「天安門母親」,在鏡頭前,也整理着一大疊的信件和稿件,她說這是兒子死後,其同學和朋友寫下,對他的悼念和追憶。每次當她翻閱這疊信件和稿件時,她都感受到撕心裂肺的痛楚,但也從中,她得悉兒子不為她所知的一面,從而梳理對兒子的記憶。

本來在這個經濟騰飛,「大國崛起」,物質氾濫,舉國一片歌舞昇平的年代,只要張先玲和其他的「天安門母親」,願意遺忘,願意放下記憶,她們就可以與其他沒有記憶的人一樣,一起沉醉在一場物慾的狂歡當中。如果沒有了記憶,也許她們真的能夠活得像微風一樣輕盈。

但這些「天安門母親」最後卻沒有揀上如塔美娜所揀的路,她們選擇了守護記憶。

不覺氣餒,因為心中有的是母愛和良知

在當年高壓的恐怖氣氛當中,她們仍然努力四出搜尋六四死難者的名單和經歷,整理成書,為的是她們要為六四守護記憶。在尋訪過程中,張先玲說她們頂風冒雨走過多少大街小巷,就是酷暑嚴寒,就是吃閉門羹,就是甚至被人推出門外,也不能擋住她們的腳步。過程中,她不覺得屈辱,也不覺得氣餒,因為,她心中有的是母愛和良知,有的是作為一個母親和公民的責任。

她說,這麼多年來,通過與其他母親一起抗爭的經歷,她的心靈在痛苦中煎熬,但意志卻在錘煉中堅強,思想也在打壓中成熟,她和其他人一起在抗爭中成長。她們已經艱難的走過了這麼多年,前面的路也許很長,也許更坎坷,也許看不到正義的陽光,但仍然會無怨無悔地走下去。

從中,我們看到一群美麗的母親,那是曠日持久的堅持,讓她們變得愈來愈美麗;那是她們的拒絕遺忘,守護記憶,鑄造出母愛的偉大和不朽,鑄造出正義和良知。

回憶定義了自己

以研究記憶與政治出名的旅美德國學者Andreas Huyssen,曾經在《Twilight Memories》一書中寫過:

「追憶塑造我們與過去的關連,而我們記憶的方式,則定義了現在的自己。作為個人與社會,我們都需要藉着過去來建構和定位今天自己的身分,並孕育對未來的願景。」

另一位美國學者Christopher Lasch,則在《The Culture of Narcissism》一書中說:

「否認過去,表面上是樂觀和向前看,但仔細一想,其實這只不過是一個社會,一種無法面對未來之絕望和可悲。」

神州大地上獨一無二的香港

今天是六四25周年,25年來,同樣是無怨無悔的支聯會和其義工、仍然沒忘初衷的媒體和記者,以及維園晚會上的點點燭光,一直拒絕遺忘,守護記憶。我們應該多謝他們,就是他們25年來漫長的堅持,讓香港沒有變成一個遺忘之島,從中也鑄造了在神州大地上,一個獨一無二的香港。

後記:他們也在守護記憶

1989年那一年,我剛進入中大研究院,在那春夏之交,我沒有隨同我的那些中大同窗前赴北京,為的是答應過老師,在本科畢業離開學運的崗位後,是時候修心養性,好好讀一下書了,結果北京那一邊事態的發展,卻急轉直下,譜出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不能置身其中,不能說不是自己的一個遺憾。

25年過去,那些昔日的同窗,今天他們有些已為人師,有些是專業人士,有些是管理階層,有些更成了媒體高層,但他們仍然沒忘初衷,還把當年的親身經歷,耳聞目睹,記錄成《一九八九年春夏之交我們在北京 …… 中大學生八九民運見證》一書,由中大學生會出版,為守護六四記憶,盡一點綿力。

(#本文的稿費將捐贈給天安門母親和支聯會,以表達對他們的敬意)

蔡子強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 

2014年6月5日 星期四

我的中神延伸課程 7 : 舊約歷史


做得最差的一份中神功課...
呢排既生活實在太忙亂了...
加上條題目實在很難回答...

-------------------------------------------------------

從歷史特質去看(聖經)事件與說故事有什麼不同,
試舉一舊約聖經事例說明(共 1000字)。


一直以來,自己閱讀以色列人在埃及地的事件上有很多的不明白之處。其中一個疑問是為何約瑟如此受當時的埃及王重用,另一個疑問是為何後來不認識約瑟的新王會如此苦待以色列人。單從聖經經文的描述,我們未必能解答這兩個問題,但當我們參考一些考古的發現以及比對古代的歷史,或許能幫助我們找到真相。

在古代歷史中,埃及曾經被外族所統治,他們名為許克索斯人。他們約在主前一七二零年推翻當地的王朝,在尼羅河三角洲東北的亞華利斯建立新的朝代。相比起埃及當地的人,他們人數相對較少。我們推測約瑟就是在那個年代被米甸商人帶到埃及,其後被賞識而成為當時的首相。我們作此推測的理由是當時的統治階層亦是外來者,自身人數較被統治的當地人少。在這個情況下,當時的許克索斯人委派同樣身為外族人的約瑟為整個國家的首相就合理得多了。我們相信當時的埃及地有優秀的治國人才去管理糧食,而許克索斯人的舉動或許是希望透過扶植缺乏背景之餘又有能力的約瑟為首相,利用約瑟的才能處理糧食問題和避免有身份地位的當地才俊身居高位,以致威脅其統治地位。

至於誰是"不認識約瑟的新王",我們推測是第十八朝的亞武斯王的後代,當時亞武斯成功將許克所斯人驅逐出境,並重新建立由埃及本土人所統治的王國。我們可以猜測新的埃及王及其繼承者對以色列人的態度未必是友善的,因為以色列人的先輩曾經為許克索斯人服務。他們不喜歡以色列人亦是可以想像的。此外,歷代埃及王朝的首都位置亦有助我們確定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的時間。根據歷史資料,只有少數的埃及王曾定立首都於尼羅河三角洲地帶,而十九朝的蘭塞二世正是其中一位。根據出埃及記第一章十一節,埃及人曾迫使以色列人做苦工,為他們建造兩座積貨城比東和蘭塞。而根據考古發現,這兩座城正是位處尼羅河三角洲,靠近亞華利斯。因此我們可以推斷以色列人出埃及時正是蘭塞二世在位的時間。我們作此推斷的另一原因是蘭塞二世在位年間曾大興土木建築宮殿,與聖經中描述埃及王迫使以色列人做苦工的情況十分吻合,故我們有這樣的推測。


從上文可見,認識歷史能幫助我們去處理聖經中難以處理的疑團。我們確信,聖經中的事件不是一個個的故事,而是真實的記載。而歷史資料正是最好的佐證去證實聖經中的事件的真確性。受限於既有考古研究的資料多寡以及考古的進度,我們未必能找尋到足夠的證據去核實所有聖經中記錄的所有事情,但透過對比各個年代的文獻、考古文物等等,我們可以了解到不少史實,有助我們從另一角度去明白經文的記述及理解當中的含意。

2014年6月2日 星期一

轉貼 : 不可能討好每個人


聽落好似幾有道理...
依家會諗,其實根本冇可能delight到所有人...

做A,總會有人覺得你忽略B..
但係focus係B, 又會有聲音覺得咁樣唔好...

講到最尾,或者我地根本只係需要同神交帳.
而唔應該理會"任何人的意見"
意見呢個野,都係selectively accept比較好...


----------------------

成就偉大事業,不可能討好每個人


72865809_da82aea4bd_b圖片來源:minifig
本文編譯自英國創業家 Oliver Emberton 的部落格文章〈 If you’re not pissing someone off, you probably aren’t doing anything important〉。

有意義的成就,常常無可避免地惹火您週遭的世界。

讓我們看看下列例子:
你在減肥嗎?
你應該滿足你本來的身材啦!
你在拯救非洲兒童嗎?
你應該先救你自己的國家吧!
你在治療癌症嗎?
你怎麼花這麼久時間啊?
Fixed-world-poverty1-1024x632你改善了世界貧窮?好極了。那現在我要怎麼感覺高你一等呢?
無論您做了什麼,總是會惹惱某個人,儘管表面上看來損人不利己,但惹惱別人也許是一件好事。以下我將告訴您,為什麼做個「偶爾的混蛋」也許是種美德。

法則一:還有比顧慮他人感受更重要的事情

成功人士有時候會像一個混帳的原因之一是,他們瞭解世界上還有比考慮他人感受更重要的事。
More-important-things1-1024x631廢除奴隸:比那些喜歡奴隸制的人的感受重要。
這是個讓人感到坐立難安的真相。出於某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我捫從小被教育成要當一個友善的人。友善總是安全的,有助於維持穩定的現狀。友善的人總是對哪些事情會讓別人不開心非常敏銳,並儘量避免那些事情發生。
如果您想達成任何有意義的事情,上述處世待人的方式恐怕是致命的錯誤。
如果您的任務是領導、創造或使世界更美好,但一再對他人情緒妥協,可能會使您綁手綁腳、甚至一事無成。不能果斷決策的管理者,不可能領導其他人;一個從不冒犯他人的藝術家,也不可能鼓舞他人。
我的意思並不是說當個混蛋會讓您成功,但不願意偶一為之,就是走向失敗。

法則二:厭惡與影響力成正比

當您的行為影響到越多的人,那麼那些理解您的人就越少:
Growing-impact-1024x653
想像一次當面對談,有主題和細微的差距:
Whispers-1-1024x632我需要跟 Jane 談談,從這份銷售數據看來,她這個月做得不太好。
隨著口耳相傳,這條簡單的訊息被解讀成各種意義:
201404281104222767Jane 有麻煩了。老闆不喜歡 Jane。 Jane 恐怕要被炒魷魚了。
最後被徹底扭曲:
Whispers-31-1024x376老闆有性別歧視。
即使人們只是閱讀螢幕上的文字,同樣的情況也會發生。文字在我們腦海中就是如此運作的。
只要您影響的人數到達一定數目,這個過程就會發生。若您的影響力足夠,您將會在發一則 Twitter 貼文的短時間內就被戲劇性地誤解。
只要不做任何重要的事,您就能避免所有的誤解發生。不過前提是您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只在於要換哪張電腦桌布,那我完全沒意見。但如果您夢想寫一本暢銷書、解決世界貧窮問題,抑或是改變世界,您就要適應並接受自己會偶爾不小心激怒其他人的情況。

法則三:不是某人被冒犯了,就代表他們是對的

回想您生氣的時候,例如在馬路上碰上麻煩;當您被其他車主激怒時,您會有多明智?
Road-rage-1024x792A:噢,非常抱歉,你還好嗎? B: 你這個滿腦子棉花的猴子!我會殺了你的!我會尾隨到你家把你小孩做成鞋子!這簡直是人類歷史上最慘絕人寰的一天!
憤怒是一種情緒反應,並且是特別愚蠢的那種。它是一個稍縱即逝的衝動,就像是認為某個陌生人很可愛,或者是喜歡某種顏色多過其它色彩一般。
挑動生氣情緒的通常是由「聯想」而來。例如有些人可能喜歡蘋果,有些人喜歡 Google。有些人的政治偏好是左翼,有些人是右翼。當您說某個陣營的好話時,在他人還沒來得及停下思考之前,可能就已經點燃他熊熊的怒火。很抱歉,大部分的人可說都是這樣思考的,除非他們真的非常努力克服偏見。
這也引發出關鍵的結論: 安慰他人的怒氣,會讓您自己也掉進憤怒本質中最愚蠢的部分。
當一個混帳忽略這些。
避免激怒他人的唯一方法就是,不做任何重要的事情。無論您喜不喜歡,選擇權在於:您究竟想要在落在下圖中什麼位置?
Pissed-off-people-equals-impact-squared2-1024x738公式:激怒他人的程度=影響力的平方 / 縱軸:您激怒他人的程度 / 横軸:您的影響力 / 原點:您,穿著長褲看 YouTube 貓咪影片/右側高點:您,著名的搖滾巨星或世界領袖
我們大多害怕讓其他人不高興。當我們使別人不高興時,我們不得不為自己辯護。我們渴望打破批評者的言論,獲得每一個人的認可。儘管獲得了 100 則讚美,裡面只要有 1 則批評,那批評就深深烙印在我們心中,難以釋然。
如果您有這樣的情況,事實上是個好的徵兆,因為它表示您不是一個真正的混蛋。不過在必要的時候,不要害怕傷害他人的感覺,做個偶一為之的混蛋吧。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