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30日 星期日

韓戰17短宣 : 校園出隊



是次的韓國短宣有很多很美的事情,下文將分享其中一次出隊的經歷。在短宣過程中的某天,我們分成不同小隊在校園各處派發福音單張給在該處留學的中國學生,當時我與兩位弟兄姊妹在其中一棟留學生上課的建築物門前守候,打算在他們上課前爭取機會向他們分享信仰。可惜的是,我們在守候其間只是遇見了數位學生,與原來的預期有一定的落差。在回教會休息時我們有一點沮喪,覺得自己好像甚麼也沒有做到似的。其後我們在禱告及午飯後再次回到相同地點,打算再次守候午休後上課的學生。當時我有一點悲觀,覺得我們此小隊會再次無功而回。出乎我們意料之外的是,午飯後留學生們聯群結隊的沿著我們所守候的小路前來上課,大概有數十人。最終我們有機會向這班留學生分享我們的來意以及邀請他們來參與當晚的聚會。

是次經歷讓我想到福音書中彼得打魚的經歷。那時耶穌在船上教訓眾人後要求彼得到水深之處打魚。對彼得來說,水深之處正是他們常常打魚之處,亦即是他們最熟悉的工作環境。耶穌的邀請要求彼得放下自己往昔的經驗以及判斷,單單依從上主的差遣。當時彼得表示他們已在湖上整夜勞力,並沒有打着甚麼。經文並沒有描述彼得在過程中有甚麼考慮,我們只是知道他決定依從耶穌的話,最終「他們下了網,就圈住許多魚,網險些裂開……把魚裝滿了兩隻船,甚至船要沉下去」。

對我們來說是次的經歷亦是天父對我們的教導,很多時我會嘗試從性價比或者是效益的角度去衡量某項事工的價值。這些思考固然有其存在的必要,但是次經驗提醒了我要時刻記得上主有機會邀請我拋棄往昔的事奉經驗以及判斷,單單順從衪的帶領,按照衪的時間表行事。但願下次再參與事奉時,我能更明白上主的心意,「依從你的話,我就下網。」。

延伸閱讀

韓戰17短宣 : 行政、馬大與那上好的福分










2017年7月19日 星期三

CGST Dip CS 30 :來~也吃也喝!






中神飯堂除了是同學之間的聚腳點外,也是我的加油站。記得當初剛剛開始上延伸課程,這裡的晚飯為我加添了不少心力,使我有足夠精力聆聽老師的講解。進入本部後,飯堂的吸引力與日俱增---終於可以點套餐以外的東西了!公司三文治、魚蛋米通、免治牛炒蛋米粉、煎豬扒面、奶茶紅豆冰......每一款山哥與康哥所烹調的美食都深深地吸引住我。有時工作很累,這些美食成為了支撐我繼續努力上課的絕佳動力。




今晚回了飯堂吃飯,由於學期已經完結,只有很少同學用餐。我很想向即將離職的山哥表達謝意,但卻不知該說甚麼以及該用何種語氣去表達。到最後,我只是向他說了一句再見......雖然山哥並沒有教導過我任何神學上的知識,但他以及他所預備的美食卻是我在中神的讀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山哥,祝福你離職後有美好的生活!













 

2017年7月16日 星期日

韓戰17短宣 : 行政、馬大與那上好的福分



是次想記述自己在短宣當中當行政服侍的反思。行政要兼顧很多不同的頊碎事情,如財政、交通、物資籌備等等。每件事分開來看都不算得有多重要,但若沒有妥善處理好這些事務的話又會令團隊在過程中有很多不便。是次在短宣中擔當這個崗位,第一個反應是擔心自己會否不能投入在短宣當中。原因是這個崗位需要時刻處理諸般突然發生的事務,或會因而令自己分心,不能專注於該節時段中理應做的事情。在服侍的過程中,我想起馬大,想在下文分享一二。


每當我們提到忙碌事奉,總有人以馬大作例子,指該人「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沒有選擇那上好的福分」。然而,經文有這樣的為馬大定性嗎?在古代以色列社會,接待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亞伯拉罕及羅得在創世記十八、十九章正正示範了接待旅人這個當時的風俗。接待他人不止限於提供飲食,更意味主人願意為客人提供保護,像士師記中基比亞的那位老年人一般(雖然他提供保護的方式未必是最佳的選項)。此外,接待神職人員亦非無先例可循,像撒勒法的寡婦就曾經接待過先知以利亞。因此,我們可以說馬大其實並沒有錯,我們理應欣賞她對接待猶太拉比的熱心,她正實行了希伯來書的教導,「用愛心接待客旅」。她不知不覺所接待的並不是天使,而是那獨一的上主。


那麼,為何耶穌指出馬大「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甚麼才是「那上好的福分」?楊醫早前於課堂上提到有關經文,他指出馬大的錯在於她既想如馬利亞般坐下聽耶穌的道,但又想同時兼顧手中的接待(事奉)工作。耶穌並沒有說馬大所獻呈的不如馬利亞,衪的意思是認為馬利亞不應被distract,這樣的心態反倒令馬大不能專注於自己的服侍崗位。這一項教導提醒了我該如何看待行政的服侍。按照是次短宣的分工,我被召去做有關行政的工作,那我就應該專注在需要自己的時段當中專心服侍,不要與別人比較為何自己不能在該段時間如其他人一般做其他事情。若我願意接受自己是次的主要任務是讓別的成員能無後顧之憂地專注出隊並妥善完成自己的任務的話,那我就算是「選擇那上好的福分」了。慶幸早前聆聽了楊醫這項教導,否則的話我可能會像馬大一般呢。


ps 在此想多謝另一位在短宣當中負責行政的姊妹Dorothy。謝謝你願意一起負責這項服侍,減輕了我不少的擔子呢~

延伸閱讀

韓戰17短宣 : 校園出隊





2017年7月12日 星期三

真正的勇武

Image may contain: 1 person, smiling, sitting 

我不得不想起劉曉波先生,他那篇膾炙人口的〈我沒有敵人〉堪稱「大愛包容」「和理非非」的典範。但在面對出國流亡和坐牢十一年的選擇時,他毅然抉擇了後者。直到今日病危,不忍愛妻苦痛,這才興許有了去國的念頭。而我們這裏鼓吹勇武,聲言「抗爭到底」的人呢?不是叫人勇武,但自己從不落場,還要一副山人自有妙計的模樣;就是攪渾池水,自動退場。現在再看到右翼本土青年用勇武的態度去辦港獨論壇,我真是不知道勇氣究竟是什麼了。

---梁文道:勇武(鬼影之後的價值廢墟之三)





--------------------------------------





劉曉波:我沒有敵人— 我的最後陳述
(2009年12月23日)
在我已過半百的人生道路上,1989年6月是我生命的重大轉折時刻。那之前,我是文革後恢復高考的第一屆大學生(七七級),從學士到碩士再到博士,我的讀書生涯是一帆風順,畢業後留在北京師範大學任教。在講台上,我是一名頗受學生歡迎的教師。同時,我又是一名公共知識分子,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發表過引起轟動的文章與著作,經常受邀去各地演講,還應歐美國家之邀出國做訪問學者。我給自己提出的要求是:無論做人還是為文,都要活得誠實、負責、有尊嚴。那之後,因從美國回來參加八九運動,我被以「反革命宣傳煽動罪」投入監獄,也失去了我酷愛的講台,再也不能在國內發表文章和演講。僅僅因為發表不同政見和參加和平民主運動,一名教師就失去了講台,一個作家就失去了發表的權利,一位公共知識人就失去公開演講的機會,這,無論之於我個人還是之於改革開放已經三十年的中國,都是一種悲哀。
想起來,六·四後我最富有戲劇性的經歷,居然都與法庭相關;我兩次面對公眾講話的機會都是北京市中級法院的開庭提供的,一次是1991年1月,一次是現在。雖然兩次被指控的罪名不同,但其實質基本相同,皆是因言獲罪。
二十年過去了,六·四冤魂還未瞑目,被六·四情結引向持不同政見者之路的我,在1991年走出秦城監獄之後,就失去了在自己的祖國公開發言的權利,而只能通過境外媒體發言,並因此而被長年監控,被監視居住(1995年5月-1996年1月),被勞動教養(1996年10月-1999年10月),現在又再次被政權的敵人意識推上了被告席,但我仍然要對這個剝奪我自由的政權說,我堅守著二十年前我在《六·二絕食宣言》中所表達的信念——我沒有敵人,也沒有仇恨。所有監控過我,捉捕過我、審訊過我的警察,起訴過我的檢察官,判決過我的法官,都不是我的敵人。雖然我無法接受你們的監控、逮捕、起訴和判決,但我尊重你的職業與人格,包括現在代表控方起訴我的張榮革和潘雪晴兩位檢察官。在12月3日兩位對我的詢問中,我能感到你們的尊重和誠意。
因為,仇恨會腐蝕一個人的智慧和良知,敵人意識將毒化一個民族的精神,煽動起你死我活的殘酷鬥爭,毀掉一個社會的寬容和人性,阻礙一個國家走向自由民主的進程。所以,我希望自己能夠超越個人的遭遇來看待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變化,以最大的善意對待政權的敵意,以愛化解恨。
眾所周知,是改革開放帶來了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變化。在我看來,改革開放始於放棄毛時代的「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執政方針。轉而致力於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放棄「鬥爭哲學」的過程也是逐步淡化敵人意識、消除仇恨心理的過程,是一個擠掉浸入人性之中的「狼奶」的過程。正是這一進程,為改革開放提供了一個寬鬆的國內外環境,為恢復人與人之間的互愛,為不同利益不同價值的和平共處提供了柔軟的人性土壤,從而為國人的創造力之迸發和愛心之恢復提供了符合人性的激勵。可以說,對外放棄「反帝反修」,對內放棄「階級鬥爭」,是中國的改革開放得以持續至今的基本前提。經濟走向市場,文化趨於多元,秩序逐漸法治,皆受益於「 敵人意識」的淡化。即使在進步最為緩慢的政治領域,敵人意識的淡化也讓政權對社會的多元化有了日益擴大的包容性,對不同政見者的迫害之力度也大幅度下降,對八九運動的定性也由「動暴亂」改為「政治風波」。敵人意識的淡化讓政權逐步接受了人權的普世性,1998年,中國政府向世界做出簽署聯合國的兩大國際人權公約的承諾,標誌著中國對普世人權標準的承認;2004年,全國人大修憲首次把「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寫進了憲法,標誌著人權已經成為中國法治的根本原則之一。與此同時,現政權又提出「以人為本」、「創建和諧社會」,標誌著中共執政理念的進步。
這些宏觀方面的進步,也能從我被捕以來的親身經歷中感受到。
儘管我堅持認為自己無罪,對我的指控是違憲的,但在我失去自由的一年多時間裏,先後經歷了兩個關押地點、四位預審警官、三位檢察官、二位法官,他們的辦案,沒有不尊重,沒有超時,沒有逼供。他們的態度平和、理性,且時時流露出善意。6月23日,我被從監視居住處轉到北京市公安局第一看守所,簡稱「北看 」。在北看的半年時間裏,我看到了監管上的進步。
1996年,我曾在老北看(半步橋)呆過,與十幾年前半步橋時的北看相比,現在的北看,在硬件設施和軟件管理上都有了極大的改善。特別是北看首創的人性化管理,在尊重在押人員的權利和人格的基礎上,將柔性化的管理落實到管教們的一言一行中,體現在「溫馨廣播」、「悔悟」雜誌、飯前音樂、起床睡覺的音樂中,這種管理,讓在押人員感到了尊嚴與溫暖,激發了他們維持監室秩序和反對牢頭獄霸的自覺性,不但為在押人員提供了人性化的生活環境,也極大地改善了在押人員的訴訟環境和心態,我與主管我所在監室的劉崢管教有著近距離的接觸,他對在押人員的尊重和關心,體現在管理的每個細節中,滲透到他的一言一行中,讓人感到溫暖。結識這位真誠、正直、負責、善心的劉管教,也可以算作我在北看的幸運吧。
正是基於這樣的信念和親歷,我堅信中國的政治進步不會停止,我對未來自由中國的降臨充滿樂觀的期待,因為任何力量也無法阻攔心向自由的人性慾求,中國終將變成人權至上的法治國。我也期待這樣的進步能體現在此案的審理中,期待合議庭的公正裁決——經得起歷史檢驗的裁決。
如果讓我說出這二十年來最幸運的經歷,那就是得到了我的妻子劉霞的無私的愛。今天,我妻子無法到庭旁聽,但我還是要對你說,親愛的,我堅信你對我的愛將一如既往。這麼多年來,在我的無自由的生活中,我們的愛飽含著外在環境所強加的苦澀,但回味起來依然無窮。我在有形的監獄中服刑,你在無形的心獄中等待,你的愛,就是超越高牆、穿透鐵窗的陽光,撫摸我的每寸皮膚,溫暖我的每個細胞,讓我始終保有內心的平和、坦蕩與明亮,讓獄中的每分鐘都充滿意義。而我對你的愛,充滿了負疚和歉意,有時沉重得讓我腳步蹣跚。我是荒野中的頑石,任由狂風暴雨的抽打,冷得讓人不敢觸碰。但我的愛是堅硬的、鋒利的,可以穿透任何阻礙。即使我被碾成粉末,我也會用灰燼擁抱你。
親愛的,有你的愛,我就會坦然面對即將到來的審判,無悔於自己的選擇,樂觀地期待著明天。我期待我的國家是一片可以自由表達的土地,在這裏,每一位國民的發言都會得到同等的善待;在這裏,不同的價值、思想、信仰、政見……既相互競爭又和平共處;在這裏,多數的意見和少數的意見都會得到平等的保障,特別是那些不同於當權者的政見將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護;在這裏,所有的政見都將攤在陽光下接受民眾的選擇,每個國民都能毫無恐懼地發表政見,決不會因發表不同政見而遭受政治迫害;我期待,我將是中國綿綿不絕的文字獄的最後一個受害者,從此之後不再有人因言獲罪。
表達自由,人權之基,人性之本,真理之母。封殺言論自由,踐踏人權,窒息人性,壓抑真理。
為踐行憲法賦予的言論自由之權利,當盡到一個中國公民的社會責任,我的所作所為無罪,即便為此被指控,也無怨言。

2017年7月2日 星期日

CGST Dip CS 29 :相遇都會靈程路

Image may contain: 1 person, sitting 

其實,生命中的很多選擇不一定有黑白分明的答案,當我們能認真追問自己的動機與預測將產生的結果,亦在過程中求問神時,聖靈常常會賜下好的提醒與新的角度。

1)我的選擇會讓我更榮神益人嗎?
2)我的選擇可以幫助我更活出自己的召命嗎?
3)我的選擇是否會使我更像耶穌? 
4)我的選擇是否會帶給我更多平安與盼望?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