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5日 星期三

Second year in Lakeshore

突然又已一年......感恩遇到賞識自己既上司;
感恩能在工作中證明自己既價值;
感恩尚有時間心力在工餘時玩命。


2015年11月21日 星期六

CGST Dip CS 12 :誦讀聖言

本文將記下一次我的誦讀聖言經歷。在某個星期六的下午,我和幾個教會的肢體到九龍塘的一個公園中嘗試誦讀聖言。在草地坐下後,我們便各自選擇一段經文及反覆誦讀該段經文。是次我選擇了詩篇六十二篇作為誦讀的經文。當日坐在草地上誦讀詩篇時,我被經文中其中一句「我的心哪﹐你當默默無聲﹐專等候神﹐因為我的盼望是從他而來。」所吸引。當時四週沒有行人,身邊只有十多棵大樹以及幾隻小鳥。在看到這句經文之後,我開始把目光轉向身邊的景象,細心的欣賞這些平時不會留意的景物。在平常的日子,我根本不會有這樣的閒情逸致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往往被工作、事奉等事務衝斥頭腦。當讀到這句經文,我好像被提醒要定期自忙碌中抽離出來,要專心仰望神並與他建立親密的關係。之後,我花了大約十多分鐘時間不斷重覆誦讀這句經文以及有一段向神禱告的時間,然後就結束是次的誦讀聖言時間。


在是次的經驗當中,我有兩個體會。第一是我發覺誦讀聖言時所選擇的地點非常影響自己如何品味經文,與室內相比,我認為在戶外的大自然較能透過默想經文親近神。原因是在大自然默想時能一邊思索經文一邊觀賞神的創造,使我更加明白作者在經文中所說的話。第二是我認為在都市生活中忙得透不過氣的信徒很需要構建穩定及定期的靈修習慣,避免以工具的角度看待靈修 ,要視之為與神的私人相處時間,那才能在既忙且亂的生活當中捉緊神和聽到從衪而來的聲音。經過今次的嘗試之後,我希望在往後的日子中能繼續以此作為靈修親近上帝的其中一種方式,透過仔細品味經文理解當天神想對我所說的話。

2015年11月14日 星期六

CGST Dip CS 11 :再思亞伯拉罕獻以撒

本文將會探討創世記中亞伯拉罕獻以撒的記載。本文會先探討獻祭的歷史背景,然後再由經文的文學手法和文理入手探討此段經文的意義。在解讀經文之前,必須先對本段的焦點獻祭有一定的認識。根據《基督教聖經與神學詞典》,獻祭是指「把有價值的東西獻給神,以表彰衪的榮耀和表示我們對衪的倚靠」。獻祭對以色列人來說是一件並不陌生的事,因為當時近東的人都會把祭物獻給他們所信奉的神明,祈求那些神回應他們的訴求。至於獻人為祭亦是常有的事,根據《舊約聖經背景註解》,北非迦太基的古代文獻記述了古時已有以兒童為祭的儀式,以保證將來有好的收成。而列王紀下三章26節則記述了摩押王曾因戰事的緣故把自己的長子獻為燔祭。此外,《希伯來聖經導論》一書亦指出先知彌迦曾斥責當時的人為自己罪的緣故獻自己的兒子為祭,由此可以知道當時的人會因為土產收成、贖罪和戰事等原因而向神明獻祭,希望神明悅納自己的祭物並使自己行事亨通。

在理解了獻祭對當時人的意義後,接下來的段落將會分析本段經文的核心內容。在創廿二章這一段敘事文體當中,粗略可以把經文分為三段,分別為神要求亞伯拉罕獻祭、獻祭前所發生的事以及神阻止亞伯拉罕獻祭並賜福。單從此結構並不足以令讀者理解此段經文的核心,故需要參考經文當中直述句找出故事的聚點為何。根據直述句的數量和分佈,可以斷定這段的焦點為亞伯拉罕怎樣回應神的要求。亞伯拉罕在全段十九節經文當中總共說了五句說話,所說的話貫穿了整個故事。值得注意的是差點被父親獻祭的以撒在此段當中只是說了一句說話,在記述中被塑造成一個沉默的角色。

接下來的這一段會分析作者如何透過文學及劇情去鋪陳故事的發展。在神起初向亞伯拉罕所說的話當中,衪用了三個不同的名詞形容以撒:「你的兒子」、「你獨生的兒子」、「你所愛的以撒」。經文毫不含糊的指出以撒對於亞伯拉罕的重要性。以撒他不但是亞伯拉罕的兒子,更是屬於亞伯拉罕名下唯一的兒子。一直以來,亞伯拉罕都希望得到一個兒子。我們可從他與上帝對話時所發的埋怨和他納夏甲為妾一事中了解到他對此事是何等焦急,直等到一百歲才得償所願。讀者可透過這三個不同的稱呼明白到神的要求對亞伯拉罕來說是多麼不容易。作者並沒有記錄亞伯拉罕聽到神的要求後的反應,只是記述了他第二天起來就立即準備為神獻祭的事宜,從其行動當中所得知亞伯拉罕並沒有拖延或推辭,立時動身前往神所指示的地方執行神的要求。作者在十四節指出「直到今日人還說:在耶和華的山上必有預備。」,暗示了當時閱讀創世記的人以及作者本身是知道這地的位置的。唯對現代的讀者來說,則難以理解該地位於何處,只能從由別是巴動身前往該處需要大約三日時間這一資料推測摩利亞山的可能位置。

此外,我們亦可以從經文中亞伯拉罕對僕人所說的話當中了解一點他對是次獻祭的想法。在NIVWEB版本當中,亞伯拉罕告訴僕人他和以撒將會於敬拜之後一起歸來。兩個譯本的翻譯顯示了亞伯拉罕認為他於獻祭之後不是獨自回來,而是與以撒一起回來。除此之外,亞伯拉罕在上山的過程中對以撒的回應亦顯示了他的一部份想法。當時以撒問了一個簡單的問題,就是這次獻祭的祭物在哪裡。亞伯拉罕並沒有把答案直接的告訴以撒,只是婉委的表示了「神必自己預備作燔祭的羊羔」。亞伯拉罕並不是存心要欺騙以撒,而是他的確相信神是有預備的。希伯來書為這一個論點提供了一些佐證,作者認為亞伯拉罕「以為神還能叫人從死裡復活;他也彷彿從死中得回他的兒子來 。根據希伯來書的內容,可以證明亞伯拉罕當時獻祭的舉動是憑著信心的 。一方面亞伯拉罕相信上帝和他所立的約,另一方面他亦肯定神的確要他獻子為祭。兩者看似無法調和,唯一的解釋就是亞伯拉罕相信神會在他獻子之後使以撒復活,故他「因著信,被試驗的時候,就把以撒獻上」

正當亞伯拉罕按照神的指示預備好一切獻祭所需的物品並準備要殺以撒的時候,天使出現在亞伯拉罕面前並阻止他向以撒下手。亞伯拉罕的行動表明了他是一個敬畏上帝的人,也顯出他對神的信心是何等的大。當天使向亞伯拉罕說話後,亞伯拉罕才發現在獻祭之處附近有一隻公羊。而他以之作為替代性獻祭。作者強調這一次的事件對以後的以色列人有極大的影響,故在創世記成書時仍然有人傳誦耶和華以勒以及這一次的事件。在這一次的事件當中,上帝與亞伯拉罕再次立約。與創十二章神第一次呼召阿伯蘭時的賜福相比,這一次上帝再次重申地上的萬族會因亞伯拉罕及其後代而得福,並沒有在這次賜福當中提及他的子孫會得迦南地為業或將會有後代成為君王。作者強調這一次的立約不止影響以色列民族,更關連地上其他未曾聽過或認識耶和華的民族。最後要指出的一點是在上帝賜福之後作者只是描寫他們和僕人一起回到別是巴居住並以此作為這個故事的結尾。作者刻意沒有提及二人在事情發生之後有甚麼感受和想法,集中於強調亞伯拉罕的甘願獻祭以及神對亞伯拉罕的再次賜福。

總括而言,作者透過其筆鋒把亞伯拉罕塑造成這個段落中的主角,讓讀者知道他怎樣回應上帝看似不合情理的要求。作者強調亞伯拉罕的順服和信心,讓讀者看到他怎樣堅定地回應神。另一方面,作者把以撒描寫成一個被動的角色,在整個故事中全無任何主動行為或說話回應。此外,作者透過旁白和上帝在開端及結尾的說話讓讀者明白是次事件的緣起及結局,讓他們知道上帝怎樣成就對亞伯拉罕的應許以及明暸到神的信實。

在分析過經文當中的文學以及文理之後,此段將論到這段經文的意義。亞伯拉罕和以撒一直被以色列人視為自己民族的祖先。而在舊約,上帝在向以色列人說話時會自稱自己為「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不斷提醒以色列人他們是亞伯拉罕和以撒的後代。亞伯拉罕和以撒的這次經歷不但對他們二人,甚至對整個以色列民族而言都有非常大的意義。對亞伯拉罕來說,擁有後代與否一直是他一生當中最大的渴求和心結,與這亦是他人生中最能見證上帝信實的經歷。上帝一直多次向亞伯拉罕承諾他必定會有後裔,但他的妻子一直都未能生育。而亞伯拉罕直等到「神所說的日期」 才擁有一個可以被稱為他名下的兒子。然而神卻要求他在得子後將之獻給上帝為祭,這對亞伯拉罕而言絕對是一個極大的考驗。經過了這次的經歷,亞伯拉罕親身經歷了神的供應,這亦使他對上帝有充分的認識,知道自己一直所信的神是真實的。與亞伯拉罕相比,以撒的一生算是十分平凡。但希伯來書的作者同樣稱許以撒的信心,說他「因著信﹐就指著將來的事給雅各﹑以掃祝福」。我認為獻祭此事同樣令以撒經歷上帝,因他親身經歷何謂上帝的臨在和賜福。這經歷使他一生都沒有離棄耶和華,由始至終奉衪為自己獨一的主。這事看似很簡單,但與後來的以色列民比較的話,就能夠明白在近東地區終生持守一神信仰是一件多麼值得欣賞及學習的事情。對以色列民族來說,這一次的事件令他們知道與他們祖先立約的神是一個怎樣的上帝。以色列民之所以成為神的選民,全因為神願意持守衪昔日與以色列列祖所立的約。雖然往後大多數的以色列民都未親眼見過上帝,但他們都能因為這個故事而得知上帝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從而知道這一位上帝的信實。我認為這次事件奠定了後來以色列人對神的信的基礎,以致他們在以後在埃及受苦、進入迦南地、甚至是亡國被擄時仍然能從上帝得著安慰,確信上帝必定不會離棄他們,在管教之後定必帶來拯救。

參考書目
盧龍光等編。2003。《基督教聖經與神學詞典》。香港:漢語聖經協會。

華爾頓、麥修斯 、夏瓦拉斯[John H.WaltonVictor H. MatthewsMark W. Chavalas]2006。《舊約聖經背景註釋》(The IVP Bible Background Commentary: Old Testament),李永明、徐成德、黃楓皓譯。台灣:校園書房。


約翰‧柯林斯[John J. Collins]2013。《希伯來聖經導論》(A Short Introduction to Hebrew Bible),伍美詩譯。香港:道聲出版社。

2015年11月13日 星期五

太學術與屬靈生命操練

在這個滿街都是自稱擁有菲律賓大學博士學歷的年代,立此照片為記。



2015年11月6日 星期五

CGST Dip CS 10 :Back to school III

是日花了半天day off泡在圖書館。
經過半日之後,有點後悔以前讀書時擺得唔夠多時間睇readings/reference book..
知識既廣闊浩翰,真係令人著迷呢。
睇黎第時多多annual leave都唔夠用








2015年11月4日 星期三

再思異象 5 : 反思召命與過往經歷

在上了門徒召命與生活一科後,我花了一點時間思索自己在以往成長路上的經歷。自小以來,我便發覺自己較為內向及感性,性格與其他男孩子不同。在中學時我一直不明白自己為何與其他人不一樣,但我又自知無法迫使自己變成另一個人。這件事一直到帶給我不小的煩惱,直到考完中學會考之後參與教會的小組,我才在事奉中明白自己多一點。只是,我對自己個性的煩惱並未因此完結,反而隨著年紀漸長而有更大的煩惱,那就是交女朋友。一直以來,我也有不少女性好友,我與她們可以無所不談,她們亦很願意與我分享自己心底裡的感受和想法。可是,我發覺自己並不符合她們對伴侶的要求,她們渴求的是一個有男子氣慨的男生,而非一個感性的男性。這件事一直困繞著我,因為我身邊的朋友都開始談戀愛,但我還是孜然一身。直到我在大學畢業之後遇到現時的女朋友,我才在與她的相處當中學會珍視自己所擁有的特質。

上文談及了自己的個性以及過去對自己個性的一點煩惱,本段將分享自己的負擔以及神怎樣帶領我尋找召命。在與弟兄姊妹的相處當中,我發覺自己的個性很適合聆聽別人訴說心事,而自己亦很喜歡以此方式服侍別人。因此,我就在往後數年負起組長的服侍,關心組員並聆聽他們的需要。我在小組參與組長服侍六年後,我發覺自己不但喜歡作一個聆聽者,而且在教導的職事上亦有不少的興趣。此外,我察覺自己自己對教會有很大的負擔,在禱告時常時會想起群體及教會,也萌生在將來考慮全職事奉的念頭。在這裡不得不提我的一位屬靈長輩,他是我教會小組的第一任組長。現在回想,我發覺上帝透過他在過往數年幫助我尋找自己的召命。要不是他,我也不會開始參與組長的事奉。除此之外,他在我大學快將畢業時鼓勵我參與中神的獻身營,間接地使我在兩年後的今天報讀中神,繼續尋索神所給我的召命。雖然現時我還未非常肯定自己的召命是否真的是全職事奉,但我渴望在讀神學的這幾年中繼續尋找及釐清天父在我生命的心意。

在最後一段,我想指出自己的一些陰暗面與及目前尚未處理好的經歷。第一件是與父母的相處,可能是成長背景有別,父母並不懂得聆聽我分享心事。記得有一次中學時我在他們面前坦誠表達自己的感受,但是他們只是懂得叫我不要想,卻不明白我為何會有這樣的感受。自此以後,我也不太願意在他們面前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因為我怕會再次受到誤解和傷害。我認為自己需要嘗試學習與父母溝通,在力能所及的情況下向他們表達自己的感受,也讓他們知道自己所面對的是甚麼。另外一事是自己對感性的壓抑。與讀書時相比,我發覺自己在言行上不知不覺傾向以理性去思考及處理人生各項事情。我相信這樣的改變與進入職場有一定關係。在職場當中,我的工作講求精確的數據,強調以邏緝解決工作上的困難以及處理公事。故此,自己的個性也因而有一定的改變。我認為矯枉過正並不是一件好事,因為這樣做否定了感性的重要性,也好像強迫自己改掉自己的本性。故我需要學習平衡兩者在我生命當中的重要性,不能只完全傾則於其中一方。

-------------------------------------

楊醫回應:
這些都是對召命很重要的反省,你檢視了自己的個性、負擔和陰暗面。神為你預備和塑造的性格不用改變,亦不怕會失掉;只是要提防自己受其弱點的影響,並發展其長處。理性思維未必是你的強項,但也有其重要性,不妨也留意發展一下,好讓自己更趨成熟,漸漸你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平衡點。與父母相處上的困難不完全是你的問題,這可能只是反映出你與他們的不同。在學習與他們有更好的溝通和分享之同時,或許你亦要學習接納他們的限制及與自己的差異,不必要求他們有太大的改變。至於負擔方面,繼續聆聽這個全職事奉在自己心中的呼聲,尤其趁現今身處於神學裝備和體驗之中,看看這負擔是否或如何發展下去。你亦可以嘗試把自己的不同特質、興趣、經驗等結合起來,看看神想你在自己的角色中如何成為別人的禮物,尤其留意自己在哪方面的特點特別覺得有感召,可以在這階段成為給自己一個富有意義的名字。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