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7日 星期五

初涉職場神學 5:職場人看職場事工 II


以色列人生養眾多,並且繁茂,極其強盛,滿了那地。有一位不認識約瑟的新王興起,統治埃及。他對自己的百姓說:「看哪,以色列人的百姓比我們還多,又比我們強盛。來吧,讓我們機巧地待他們,恐怕他們增多起來,將來若有戰爭,他們就聯合我們的仇敵來攻擊我們,然後離開這地去了。」於是埃及人派監工管轄他們,用勞役苦待他們。他們為法老建造儲貨城,就是比東和蘭塞。可是越苦待他們,他們就越發增多,更加繁衍,埃及人就因以色列人愁煩。埃及人嚴厲地強迫以色列人做工,使他們因苦工而生活痛苦;無論是和泥,是做磚,是做田間各樣的工,一切的工埃及人都嚴厲地對待他們。 
後來,摩西和亞倫去對法老說:「耶和華-以色列的神這樣說:『放我的百姓走,好讓他們在曠野向我守節。』」法老說:「耶和華是誰,要我聽他的話,讓以色列人去?我不認識耶和華,也不放以色列人走!」他們說:「希伯來人的神已向我們顯現了。求你讓我們往曠野去,走三天的路程,向耶和華我們的神獻祭,免得他用瘟疫、刀劍攻擊我們。」埃及王對他們說:「摩西、亞倫!你們為甚麼叫百姓不做工呢?去,服你們的勞役吧!」他又說:「看哪,這地的以色列人如今這麼多,你們竟然叫他們歇下勞役!」當天,法老吩咐監工和工頭說:「你們不可照以前一樣提供草給百姓做磚,要叫他們自己去撿草。他們平時做磚的數目,你們仍舊向他們要,一點不可減少,因為他們是懶惰的,所以才呼求說:『讓我們去向我們的神獻祭。』你們要把更重的工作加在這些人身上,使他們在其中勞碌,不去理會謊言。」 
神吩咐摩西,對他說:「我是耶和華。我從前向亞伯拉罕、以撒、雅各顯現為全能的神;至於我的名耶和華,我未曾讓他們知道。我要與他們堅立我的約,要把迦南地,他們寄居的地賜給他們。我聽見以色列人被埃及人奴役的哀聲,我就記念我的約。所以你要對以色列人說:『我是耶和華;我要除去埃及人加給你們的勞役,救你們脫離他們的奴役。我要用伸出來的膀臂,藉嚴厲的懲罰救贖你們。我要以你們為我的百姓,我也要作你們的神。我除去埃及人加給你們的勞役,你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我起誓應許給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地,我要領你們進去,將那地賜給你們為業。我是耶和華。』」摩西把這話告訴以色列人,但是他們因心裏愁煩,又因苦工,就不肯聽摩西的話。

是次選用了出埃及記第六章作為思考職場與救贖關係的經文。兩年前的分享我主要集中於撮要Christopher Wright 的<上帝子民的宣教使命>一書的其中一章 ,是次則嘗試加入個人的解經,試圖提出一些個人的想法。我認為「出埃及」一事除了是主耶穌救贖世人的預表之外,也可以被視為一個與工作相關的救恩歷史片段。

在釋經之前我想先介紹一個市場學的模型:PESTLE。PESTLE是一個嘗試分析外在宏觀環境的方法,幫助企業認知所在社會的情況,以便在推出產品或思索自身定位時作出更佳的決定。此模型分為共分為何六大部份,分別為政治、經濟、社會、科技、氣候與法律。本文的第一部份會嘗試運用PESTLE 分析出埃及記第六章,對聖經文本作出一些想像。



若我們先放下我們對於經文先入為主的理解的話,我們可以發覺這段經文有不少描述與工作有關:在埃及的以色列人與我們差不多,也是一班「因苦工而生活痛苦」的人。經文提到法老用勞役苦待他們,要他們為他建造儲貨城。若以現代的理念去理解,以色列人其實可算是一群建築工人,被老闆/判頭苛待,要在不合理的處境中艱苦工作。

不過,若我們嘗試使用PESTLE去觀察經文的話,我們會察覺到以色列人的苦並不單純是一個工作問題。

S 社會-人口問題
以色列人生養眾多,並且繁茂,極其強盛,滿了那地。

P 政治-管治/國防問題
有一位不認識約瑟的新王興起,統治埃及。
「……恐怕他們增多起來,將來若有戰爭,他們就聯合我們的仇敵來攻擊我們,然後離開這地去了。」

S 社會-文化/宗教問題
埃及人嚴厲地強迫以色列人做工,使他們因苦工而生活痛苦
「耶和華-以色列的神這樣說:『放我的百姓走,好讓他們在曠野向我守節。』」

經文指出了新任法老苦待以色列人是基於多個原因。第一,寄居在埃及地的以色列人生養眾多,人口的高度增長引起了管治者的注意。第二,新一任的法老並不認為自己有義務善待約瑟的後代,反倒擔憂以色列人會聯同埃及的仇敵攻擊埃及,最終離開埃及(註:從這個角度看,似乎以色列人是當時埃及勞動人口的重要組成部份)。第三,「做工」的原文與出埃及記四章3節的「事奉」一字相同,經文指出法老對以色列人的奴役不止限於工作層面上,更涉及到靈性的層面。PESTLE 幫助我們在閱讀經文時嘗試找出宏觀層面的事宜怎樣影響以色列人的工作,幫助我們察覺工作並不只是一個人的事,亦份屬眾人的事。

除了嘗試從宏觀角度去剖析新任法老苦待以色列人的原因之外,我打算從另一角度去分析這段經文,嘗試了解工作可以怎樣轄制人。若說以色列人是一群勞動者,那法老理所當然的是一位老闆,管理一眾以色列人。以下為經文當中提到有關法老的想法與及他所下達的指示:
「來吧,讓我們機巧地待他們,…」
「看哪,這地的以色列人如今這麼多,你們竟然叫他們歇下勞役!」
「耶和華是誰,要我聽他的話,讓以色列人去?我不認識耶和華,也不放以色列人走!」
「你們不可照以前一樣提供草給百姓做磚,要叫他們自己去撿草。他們平時做磚的數目,你們仍舊向他們要,一點不可減少,因為他們是懶惰的,所以才呼求說:『讓我們去向我們的神獻祭。』你們要把更重的工作加在這些人身上,使他們在其中勞碌,不去理會謊言。」
從以上的經文可見到法老怎樣奴役以色列人--他不止認為以色列人不應歇下勞役(超長工時)、更認為以色列人非常懶惰,應該把更多的工作量加給他們(理論X,一種領導學觀念)。此外,經文隱晦的表達了法老的行徑基本上等同自比為以色列人的上帝,不承認耶和華所宣稱對於以色列人的主權,不許他們敬拜(靈性上的奴役)。此外,法老相信更重的工作量能使以色列人「在其中勞碌,,不去理會謊言」。當我們想到有一些工種的忙碌程度令一些弟兄姊妹沒有時候上教會,我們就不難明白這句話對於現代人的意義-- 工作有可能失卻了原先的意義,成為人奴役他者的一種方式,一種文明、理性的轄制方式。

經文稍後指出了這一種轄制方式可能帶來的巨大影響:「他們因心裏愁煩,又因苦工,就不肯聽摩西的話。」。到底摩西說了甚麼?當時他代表耶和華神作出了有關救贖的宣告:「所以你要對以色列人說:我是耶和華,我要用伸出來的膀臂重重地刑罰埃及人,救贖你們脫離他們的重擔,不做他們的苦工。我要以你們為我的百姓,我也要做你們的神。你們要知道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是救你們脫離埃及人之重擔的。」。若從現代的角度來看,我認為這一個宣告堪稱舊約時代的福音 --上帝願意救贖世人脫離轄制與權勢,作他們的神。不過,當時的以色列人因為苦工這轄制,根本無心聆聽摩西這足以震撼世人的宣告,不得不說這是一種巨大的諷刺。

在嘗試用工作此一向度釋經之後,我想作出一些個人的思考。首先,工作必然需要置於一個特定的處境底下去理解。若我們忽視法老奴役以色列人的原因,我們很自然會用工作很辛勞這一角度去看以色列人。然而,這樣的角度會讓我們忽略了工作的辛勞並不是因為懶惰與否,而是有其他可能的成因,如一些宏觀層面的因素。此外,若我們相信上主的救贖是覆蓋人類的整個人生的話,工作同樣屬於要被上帝救贖的一部份。在出埃及這一事件,上帝使用了與我們的理解不一樣的方式去施行救贖:是次的救贖不止成為了那時的以色列人的得救確據,整個以色列民族亦因祖先被上帝所拯救而得救,是次救贖永遠成為民族記憶的一部份。(註:我曾在另一文章稍稍提到民族記憶,詳情可參考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the Hebrew Bible/Old Testament, Chapter 14. )。此外,上帝在這次的救贖中並非單單使以色列人靈魂得救,而是以超自然結合政治的方式救贖他們:先以十災及分開紅海幫助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然後幫助以色列人得地為業,以耕作與畜牧養活自己,不需再被奴役。亦即是說,三福、四律等只是描繪了救贖的其中一種方式,卻不足以道盡上帝的救贖,這亦促使我們需以更多的想像力去思考救贖。第三,上主除了帶以色列人出埃及外,亦在西乃山頒佈了新的地上倫理,指導以色列人怎樣在地上生活(註:妥拉中相關的經文甚多,需另文討論)。因此,上主的救贖與頒佈的倫理同樣亦應該應用在工作中,改變整個工作的生態,而非單單成為一種個人化、內在的宗教信仰。

在兩年前我提到「我們對耶穌被釘上十字架的意義需要以上主於埃及的救贖去加以詮釋,從社會、經濟、政治及靈性等多角度思索救恩今天以怎樣的方式臨到我們,而我們又該怎樣傳講這個信息」,我相信這段說話到今天仍然有效。工作作為大部份勞動人口在生命中必須面對的場境,我們必須深入思考上主在救恩歷史中的救贖,思索上主的行動怎樣從根本上改變我們身處的職場環境,幫助我們以一種截然不同的方式工作、勞動。

(待續)

2019年9月22日 星期日

我手寫我心 2:發掘與了解內在的我

或者對我而言,寫作其實也可算是我的一種靈修&親近神的方式吧。

Henri Nouwen Society
https://henrinouwen.org/meditation/writing-reveals-what-is-alive-in-us/

Writing is a process in which we discover what lives in us. The writing itself reveals to us what is alive in us. The deepest satisfaction of writing is precisely that it opens up new spaces within us of which we were not aware before we started to write. To write is to embark on a journey whose final destination we do not know. Thus, writing requires a real act of trust. We have to say to ourselves: “I do not yet know what I carry in my heart, but I trust that it will emerge as I write.” Writing is like giving away the few loaves and fishes one has, trusting that they will multiply in the giving. Once we dare to “give away” on paper the few thoughts that come to us, we start discovering how much is hidden underneath these thoughts and gradually come in touch with our own riches.


2019年9月19日 星期四

初涉職場神學 4:職場人看職場事工 I




謝謝同工邀請我分享一下我如何看職場事工。是次分享讓我有機會將過往數年的思考與學習作一定的整合,既回顧一下自己對職場既睇法,亦在預備既過程中查找新的資料作更進一步的反省。

近日心力有限,先在此附上經刪減的powerpoint slide,留待他日再用文字分享我在預備時想到的一些東西。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