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9日 星期六

背起十架

 

今日開組,其實我唔係好識點分享..

因為呢幾年既一D黑暗位..唔係咁方便係小組講..

在信仰中點成長? 有很多,但好難講出黎..

實在太多血淋淋既經歷了..

難道我在小組中表達我對某事某人的埋怨,然後講我點經歷神既愛?

原諒我只能搵D行貨分享..

我真係唔知點係咁多人面前講..

 

今日篇道其實殺傷力都幾大..

我既事奉係為人定為神?

之前都有人問過我相同的問題..

我曾經同神講,如果我係為左自己,求你重重責罰我..

我想,這是表明我點諗的最好方法吧..

 

事奉,(esp對人)  無可避免要面對掙扎..

最近常常想起呢句說話: "你跟從我罷"

呢一句係耶穌未升天之前對彼得的說話..

這幾個字,包含了很重的意思..

在那三年,要對彼得說的,一早已經講左了..

耶穌在最後的日子,只係叫彼得堅持行跟隨主的路..就是如此..

暫時對我黎講,我基本上都知&做到組長應該要做既野..

而暫時我要繼續學的,不是技巧,而是心態.

我feel到,我唔係唔夠知識,而係心態仲需要調整..

呢樣都真係幾難..

好多時自己同自己抗爭呢

 

前個星期同耀基傾完計黎..

講左好多有關自己既心事..

傾完之後,成個人鬆晒..

傾緊時,其實我係好想離開的,因為個個氣氛令我唔係咁舒服..

但係主正正透過呢段見面既時間幫我release左一D野..

呢兩個星期,我真係勁relax..

我能夠好好咁enjoy小組既時間..

呢樣真係好正呢..

 

我想,我已經知知地自己要背的十字架係咩了..

哈哈,仲有好多野要學!

為的,是完成上帝在我生命的交托.

下面呢首歌,好耐之前係培靈會聽過,

實在係好好既提醒呢

求主也給我這樣心志,赤忠忘生死

 

應背苦架(頌主聖歌)

 

眾人湧進主的國度,十架少人負;
眾人爭奪主的賞賜,世界有誰辭?
人雖無心走主道路,仍想主祝福!
人雖無心走主道路,仍想主祝福!
眾人都慕得主榮耀,羞辱少人要;
眾人都愛同主掌權,損失有誰願?
幾乎無人因主緣故,看萬事如土!
多人都貪享主甘旨,少有願禁食!
多人都喜登主寶座,少有願飄泊!
同祂唱詩雖然有人,儆醒卻不能。
眾人都想同主高貴,卑賤卻都畏。
當主凡事為他豫備,他就大讚美;
當主稍為求他一點,就立發怨言。
但那誠實愛主的人,禍福都不問,
就是他們寶貴心血,也願為主捨;
求主給我這樣心志,赤忠忘生死。

==========

看見、認領、揹起

「耶穌又對眾人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

And he said to them all, If any man will come after me, let him deny himself, and take up his cross daily, and follow me.

路加福音 9:23

這句經文,聽了十萬次;但其實我不太明白,這是什麼意思。

近來一直在想,跟從基督,原來要放下一點東西,再拿起一點東西。

是不是打個和,重量上沒分別,但在成分上卻不再一樣了呢。

要明白這個方程式,也許要先理解,

什麼是自己,甚麼是十字架;

什麼是捨棄,什麼是背起。

跟從基督,可能就是這些東西加起來。

有時要明白上帝的道理,得靠一些啟迪。

※    ※    ※

你有看到過自己的十字架嘛?

你要背起十字架,得先看到屬於自己的十字架,認領它,再揹起來。

不是每個人都看得到自己的十字架。

基督的十字架並不美麗,它是沒有裝飾的,醜陋的,非常重的,痛苦的。

平時那些可以下巴輕輕地吹噓的小罪小惡,不是你真正的十字架。

那些是化過妝的、表面的,只是用來為信仰粉飾的小吊飾。

真正的十字架有個特點,就是如果可以,我死也不想承認它是我的十字架。

「如果你願意,求你叫這苦杯離開我。」連耶穌都不想揹。

你也許明明地看到它,但你很想裝作看不見,繼續舒服地生活下去。

十字架代表罪,也代表苦難。這些苦難,可能是因為自己或者別人的罪而來。

它是我們內心的最黑暗的性格,最痛苦的過去,最難以忘記的仇恨。

但十字架是那麼獨特的必然存在,是你的始終是你;你會一直在每天的生活中看到它。

每次見到它都是那麼沮喪而眼冤,使我們流淚,我們從不停步逃走,直到累透,十字架仍然好大、好醜樣,卻好像天上的日月,永遠跟著我們。

我們倒下來,問:「為何它是我的十字架? 可以有漂亮一點的十字架嗎?」

真的不知道。

我們嘗試用自己的能力、認知、智慧去改變,

依賴不同的人、用所有的療法,期望這個十字架,可以變細一點,美一點,

揹起來,自己不要顯得那麼醜陋。

做盡了所有,其實現實改變了多少? 十字架有變小了嘛?

似乎沒有。

※    ※    ※

說起來,甚麼是「自己」呢?

我們用什麼來定義自己? 

不也就是自己的能力、認知、智慧、

人脈、友情、金錢、地位、成就、性格、情緒、精神、自卑... …

一切可以組成我們自我認知的特質。

我們嘗試了用所有有關於自己的東西去改變可能是屬於自己的十字架,

它的確改變了,因為每使出一次「自己」的失敗,都將十字架的外皮剝落一點,

直至我們放棄了所有可以用的武器,再看看十字架,

它特別多刮痕,特別醜陋,而我們已經沒有任何東西在手可以再跟它搏鬥了。

耶穌對我說:「______ ,這是你真正的十字架。跟從我的話,就將它揹起來。」

像醫務所的醫生叫病人一樣。

對啊,耶穌是醫生。

揹起它前,就要認領它,說:「我是 _____,我的確有這樣的軟弱,有這樣的過去,有那樣的痛苦,這是我真正的十字架。」

認罪,把十字架揹起來。

真正的認罪做基督徒,是一個這樣痛苦的過程。

但耶穌說,背起了十字架,反而是豐盛生命的開始。

原本看著十字架,預期揹起來的重量與痛苦,卻好像有什麼東西墊底,變得輕了。

那天我看到。

※     ※    ※

「這個見證我憋了7年,到今日覺得是時候說出來。」同工在見證分享早會上做主席,將自己婚姻失敗、被趕出教會、重新被接納的過程,跟二百多人坦白,有老有少,有識的有不相識的。

我被觸動,覺得她勇敢,因為她認領了十字架。她已經揹住它生活,視之為可見的自我的一部分。上帝幫助了她,花了7年去認領自己的過去。我不知道今天她是不是感覺輕省了,我覺得會吧。有承擔過去的勇氣,反而活得自在。

我不知道人是不是要把整個的十字架都讓人看見,要向世人坦白,才算做揹起,才配得跟從。如果是的話,我的十字架,有很不少還停留在停步凝望的階段。

但我是已經向上帝交上,每逢遇上戮中自己的刺,我會向自己承認、向上帝坦白,也盡力做一個透明的自己,希望上帝每一個更新的早晨在自己心裡工作,讓我努力實踐跟從。

意願上,我期待上帝給我的改造;但我其實不想痛苦發生。

這,就是十字架的本質。

2011年10月28日 星期五

改變很難




改變一個人,很難
呢幾年感受特別深.

補習時,你迫個細路做功課,佢當你廢up
佢唔會明咩係前途,亦冇興趣去爭好成績.
對佢黎講,玩先係人生最重要既事.

聽人講有關拍拖既事,
都會聽到相似既說話  :  "點解佢成日都係咁?"
何權峰講左一句好正: 你識佢個時,佢不已是這樣嗎?
未開始,要比最好既一面人睇;
開始左,就把所有偽裝都放低晒.

改變? 依家咪幾好囉,點解要變?
人心,無法輕易改變..
方法只能幫人改變,卻不能使人改變.
當一件事成為習慣,就好難將之放下/改掉..

其實當人去到20歲,
佢基本上已經定晒型..
唔係講外貌,係講性格,價值觀等...
我自己都feel到,我比以前固執左好多..
對好多野,都會據理力爭..

仲有冇機會去變?
有,但應該冇咩人能做到..
出左黎做野,被工作困住的你我,仲會去想"Change” 呢D咁複雜既野?

我好想知,除左因為信仰之外,到底有幾多人會改變..
=========================

蔡東豪:寧死不改變

幾年前,一個大型研討會在美國舉行,雲集全球最有遠見的知識分子,討論多個影響全球的危機,其中一個是醫療。一名醫學界學者率先發言,他講了五分鐘,全場人士心裡一沉,他們告訴自己,這個研討會開完了……這位學者指,幾十年來醫學不停進步,但醫療危機的根源未改變過,因為危機的根源不是關於科學,而是關於人的行為。我們生病不是因為遺傳基因,不是因為一些我們控制不到的因素,而是源於我們的生活模式。即是說,生病是因為我們不肯改變。
這位學者說,他五十年代進入醫學院,當時醫學研究指逾八成醫療開支用於應付五種行為:吸煙、飲酒、暴食、壓力、運動量不足。五十年來,這些行為帶來的影響沒減少過。他舉一個例子,美國每年有約二百萬人做心臟搭橋和通波仔手術,眾所周知這些手術不會徹底解決心臟問題,病人必須手術後在生活上作出改變,但事實上這些死過翻生的病人會否改變?面對生與死,我們願意改變嗎?數據顯示,逾九成病人不肯改變生活方式。改變,真的很難。
幾年前,我從另一個世界走入工業界,無相關經驗。接受這個挑戰之前,我當然有恐懼,但恐懼中我找到些少自信,我知道管理是跟「人」有關,具體一點,管理是管理「人」。管理的重點從來不是策略、系統等,是關於改變人的行為。正因為改變人這麼困難,我或者不一定做得比其他人好,但我不覺得會比其他人差。即使是從行外空降以至,我不害怕,因為我覺得自己跟別人是差不多同一時間起步。
許多管理專家提出,改變不到其他人不是問題,因為問題核心不應該是改變,我們應該激勵他人去做自己選擇做的事,重點是要令其他人循着認同的目標前進。死亡應該是有效的激勵工具吧,之前的例子可見,人寧死也不改變,我不相信普通的激勵可改變人的行為。
很多時, CEO被視為改變的使者,由一個新的 CEO帶領公司上下去改變,然而大部分
CEO自己抗拒改變的能耐比平常人高,信念和固執只差一線,全公司應付壓力最不濟的人可能就是
CEO。對於改變人的行為,我有些少心得,其中有兩個深刻的觀察。
第一、要改變的話,不要小改,要大改。循序漸進地改不是不好,但遇到的壓力不一定小於翻天覆地的改。改變是難事,既然要做一件難事,一定要全體人員認清目標,由領袖帶頭,領袖要大大聲、清清楚楚講出前路景況。例如減肥目標是唔湯唔水的三兩磅,到頭來弄到自己經常捱餓,又減不到磅,徹底不開心。
第二、相比恐懼,快樂是更有效的激勵工具。改變一個人不可以靠嚇,原本想改都會因為不甘被嚇而拒絕改變,出現反效果。提出快樂的目標有效得多,不過目標一定要清晰和簡單,因為人很精明,純粹靠氹作用也不大,改變不能持久。
短時間內能見到的勝利,是非常有效的激勵工具。從小朋友的行為可看到,小朋友最鍾意做的是他們做得好的事情。做完心臟手術之後,病人要長期服藥,但調查指三分二病人一年後停止服藥,原因簡單,這些人覺得自己已痊癒,因為他們感覺不到服藥的好處,服不服藥好像對痊癒無甚影響。說服一個人食藥,不可靠嚇,人寧死不改變,應道出食藥能改善身體狀況,例如打波成績會進步。病人發現打波成績真的進步了,姑勿論是否與食藥有關,擔保病人繼續食藥。
人寧死不改變這一點套用在管理上,一些人你信不過,不用浪費時間去改變他們的行為,換人可能是最合適辦法。一些人你想栽培,最有效的激勵,是為這些人製造表現的機會,做得好,大家有目共睹。
講來講去,改變始終是一件難事,最好不用改,順勢而行。記得二十多年前我踏入社會做事,當時麥當勞雄霸快餐業,記者訪問麥當勞香港區負責人,問及新產品策略,他充滿自信地回答:新產品?今年新產品是中薯條。
蔡東豪 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刊於1120期《壹週刊》

2011年10月23日 星期日

方舟與信仰

 

每次提起方舟,我都有個疑問
搵到又點? 係咪好勁?
信仰,唔會因為一隻船而變到吸引..
只有當我們活生生咁行出天父的教導,信仰才會顯出佢既意義

點解要駛咁多$去搵舊木??
不如順手搵埋獅子坑出黎丫.

睇到佢死唔認錯既做法,我真係好反感
"從沒否定我們所探索的地點可能是方舟遺址"咁代表D咩?
根本就係玩文字遊戲!

拜託,搞錯左咪認左佢囉..
何必要死撐?

最後,想post一張圖..

 image

==============================

 

 

 

我相信有方舟


談宗教,每個人都有找尋自己救贖的方式,正是我走我的獨木橋,你找你的獨木舟。
方舟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又能否由你找到,本來是信徒們自己的事。但《挪亞方舟驚世啟示2》不只講信仰,偏要講「事實」、講「證據」、再將「證據」大事宣揚,近日已受多方質疑(如拙文:所謂驚世啟示),其中一項低級錯誤,乃引述美國《國家地理》謂他們的發現為「國家地理2010十大考古發現」,實際只是「十大瀏覽文章」,而該文章乃指出其發現之不可信。

影音使團發表聲明解釋,表示我們透過網站得知有關發現獲得「華夏地理雜誌」(即「國家地理雜誌」中文官方網站)公佈為『國家地理2010 十大考古發現』。而就是次發現所製作成的紀實電影《挪亞方舟驚世啟示2》的中文宣傳物資上,所引用對我們,就是次方舟探索和發現的標題亦以此官方網站為準。」

一如博友方潤前文留言,《華夏地理雜誌》不算《國家地理》中文官方網站,只是翻譯本。再者,人家譯錯,你將錯就錯,然後死不認錯,這是否對待「真相」的態度?
聲明又謂:「由於中文為我方的主要語言,因此我們所引述的同樣以該官方中文版的文案為依歸,我們亦合理地相信有關文字已獲官方確認及發表。然而,「國家地理」若認為屬下的中文網站在翻譯官方內容上有任何修改的需要,我們樂意配合,在日後有關引述將採用其公佈的更新版本。」

一個基督教文化機構,已查詢過《國家地理》,並得到答覆,表明沒有「十大考古發現」這回事。對於他們所「引用」的《國家地理》文章中的眾多質疑,聲明有這樣的「回應」:
「最後,「國家地理」從沒否定我們所探索的地點可能是方舟遺址,而我們亦會一如以往,繼續努力進行有關探索,尋找真相。」
這些說話正是魚目混珠、混淆視聽。我們也不能否定明天太陽可能從西方升起,難道我們就要「99.9%肯定」明天太陽從西方升起?
從製作人對待今次爭論的態度,我們可以一睹他們對待「真相」的態度,亦能明白電影宣傳中所謂「驚世真相」有多驚世。
=========================

 

方舟與信仰何干?  (四月 30, 2011)

我認為,基督信仰的可貴和真實,不在乎是否發現方舟,也不在乎是否發現祼屍布以及空墳墓,更不在乎以色國是否成功復國,甚至人死後是否上天堂落地獄。真正的基督信仰,在於人受感於耶穌釘身十架的大愛,生命得以更新、改變、復活過來,並把天國的道和樣式,行在地上。因著基督的生命,以及對復活的盼望,我們再不怕死亡,再不怕權勢的威脅和罪惡的迫害--過往的舊我貪慕私慾、名利以及權勢,並甘於為此為奴;但若你的生命受復活的主改變,你就願意為良善、公義和誠實說話,並為此而死,因為死亡已經被耶穌所戰勝。
今日的教會,是否被復活的主所改變?抑或,她們仍然貪慕私慾、名利以及權勢,並甘於為此為奴?教會以及教徒若受感於十架主的生命,就必然會為良善、公義和誠實說話。可是,今日的教會,包括眾教會領袖,甚至是教會機構,究竟還有多少良善、公義和誠實說話可言?

你問我發現方舟是真是假?我真不知道。我沒有考古學的經驗甚至是基本知識,我只知道任何重大的學術發現,一定有詳細的學術報告,以及可獲公開並被獨立核實的佐證,甚至讓第三者重覆相同的實驗並帶來更新的證據,而非一直自圓其說自說自話。而最重要的是,發現方舟也好,不發現也好,對基督信仰真的有任何關係嗎?耶穌基督的愛和真實,最好的佐證本來就是信徒生命被改變。若果一個信仰要靠發現古跡文物來支持,這個信仰是無根的、可憐的、可悲的。發現方舟是考古學的問題,就交由考古學家和科學家而非電影人、牧師甚至藝人去傷神吧!一個國家如果認為發現方舟有助旅遊業,就由得他們操心集資和注資吧。某些教徒每次為著發現一兩塊木頭而集資幾千百萬,究竟是表達「良善、公義和誠實」抑或是滿足自己對「私慾、名利以及權勢」的追求呢?老實說,就算給你真的發現方舟,但聽著那些代表上帝的教徒,特別是滿口祝「福」卻福佳非常的教牧領袖,每天用口來放屁,卻欠缺基督對公義執著的生命,就算給你找到亞當和夏娃的屍首,人還一樣不會信耶穌的。

教會有的是人力、財力、權力,欠缺的,正是基督的生命力。叫人信耶穌的,不是方舟的軀殼,而是被基督充滿的生命。相信我,親愛的教會和教徒,不要在為一塊木頭一個山洞而掏空香港教會的心力和財力,關心一下香港以及普世,一切仍受罪惡,特別是制度性罪惡轄制的人,好嗎?

===================================

2011年10月14日 星期五

清流


返左學,真係少左時間打blog..
係有時間睇野生&反思..
不過,心力堅係少左><

成個九月小組/小區都講緊未來既方向..
我有冇想法?
有,但唔係好想係大圍講..
點講呢,呢樣野涉及到大家點睇教會,
所以好難用三言兩語講清楚..

我會話,大使命唔係只係講緊傳福音
大誡命唔只係講緊大家關係好..
我認為,信仰群體始終同social group有好大分別..
唔可以用相同既經營方法..
耶穌點解要係臨升天之前交低個mission比我地?
我會理解為呢個係佢要我地每一個都要參與既mission..
我覺得,我地每一個都有責任一齊為神做一D野..
冇錯,係一齊..
可能大家既睇法好唔同,但係我地都應該一齊做一部份既野..
信仰唔係個人修行,我堅覺得我地應該一齊去做野,先會明多D神既心意..
當然,每人都可以有自己另外的own goal la~~


要再講,仲可以講好多..
不過,呢2個星期另有經歷,
同日天食飯時傾傾下好似睇到一D野咁..
或者..神show緊另一個可能性比我睇..
再睇下吧~~嘿嘿

睇左好多好文章,想到好多好題材..
幾時先寫得完...@@

===============================

以下呢段係後加的..之前一早寫好上面既野,
不過我諗左好耐應唔應該post..
真我,黎我越黎越遠了..
我比以往更在乎說內心話的後果了.


呢排個人好燥..個心唔係好靜到,.
一來係讀書&補習..
二來係身體..
個腦完全係hang機狀況..
手頭上個本正義論,用左半個月先重睇左一半..
日日坐MTR四圍去,
我攰到差D係個細路家訓著左><


人地會靠玩黎relax,但係我唔係呢類..
咁可以點wor..
又唔係我想咁..


========================
中小型教會羨慕大教會? 關瑞文:人小好辦事更易成為「健康教會」
不少中小型教會或許會羨慕人數眾多的大教會,認為大教會較健康。中大學崇基神學院副教授關瑞文教授說,若小教會硬要「扮」大教會,就像人穿錯鞋,會扑倒、扭傷、看來衣不稱身。其實健康教會不一定要大,大教會亦不一定健康。


中小型教會非未成年的大教會
關教授較早前在該學院的「中小型教會」研討會中指,正如一個人的身高不一定反映其健康狀況,一個健康的人也不一定身材高大,所以「中小型教會」不是「大教會」的「未成年」。
他提醒,雖然教會不是求「量」,但並非說教會就不用談增長。他不時聽聞,「一間健康中小型教會的牧者,仍然會被批評他是忠心的,但不是最忠心。」故此不能說沒有增長的教會是健康的,也不要「浪漫」地覺得人數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了解,如何成為「健康」的教會。


保守型教會增長最快
關教授說,有研究和分析指,增長最高的是保守型教會,即是那些對會友有嚴格要求、對信仰嚴謹、忠於耶穌教訓、認真實踐聖經教導,以至與社會意識型態有很大分別的教會。這類教會令世人一看就看得出,那是「另類」群體。
他續說,教會「另類」是要讓世人有選擇,否則與其他團體沒有分別。因此教會要以忠誠和信任來量度是否健康。會眾不單只領人信主,他們自己也要成為門徒。他們不是與社會分割,而是要參與社會活動。


教會要成為「俗世裡的清流」
這些教會的信徒,要把耶穌的教導實踐在生活中,並且願意付代價。關教授表示,使徒行傳時期的教會就是實踐凡物公用,每日擘餅聚會,這是令人又敬又畏。
關教授又說,韓國教會的增長過去一直令人羨慕,形象深入民心,被視為「俗世裡的清流」。但很多人不知道,不少超大型的韓國教會,例如首爾汝矣島純福音教會,在十多年前人數增長開始減少。有分析指,這與教會在不公平的社會中,不再被視為無私、可信任,及擁有社會良心的羣體。


中小型教會的優勢
他認為,當世界說競爭、個人主義、歧視弱勢、分階級時,教會應該說,七十個七次的寬恕、一切都是從上帝而來的,所以願意與人分享我所有、人人都有相同價值、每個人都受重視和尊重。當教會做到這些,才能保持吸引力。
關教授相信,中小型教會更易實踐出另類群體的榜樣,因為人少容易齊心合一,較親密及重人情關係,人際關係比較穩定。他強調,當教會竭力成為另類群體,又能實踐基督的教導時,那便是健康的教會,當建立到健康教會自然會吸引更多人。


相關文章:
番大教會好過細教會? 許志超博士:信徒靈命與教會大細無關
牧者愛「名牌」大教會? 盧龍光牧師:要人數增長牧者要先欣賞自己教會

2011年10月12日 星期三

愛,是一個決定。

 

其實我唔識呢位弟兄的,不過佢的文字,很真.

看到佢點樣在家庭&生活上經歷神,實是對我的一份鼓勵~~

 

呢幾日兩位好好的人問左我兩個好難答的問題..

真係不巧呢...這幾天我實在冇咩心力去想事情.

岩岩test完,訓一陣就要繼續做野了..

 

她們的問題,非常中point,講中左我既一D現況..

但又有D野,係她們不明白/不知道的..

有D野心知肚明,係要一步一步改變..

一D想法太根深柢固了..

一時三刻改唔到..

迫自己改變想法,堅難><

無為應該會好D掛..

 

與此同時,秋天又到了..

我已經感受到個份爽死既感覺..><

每分鐘,都考驗緊我點睇上帝,點睇恩典..

大佬,真係好難捱..

長期的痛楚,真係好影響我同神既關係..

"神愛你" 當你成身都痛時, 真係好難理解呢句說話..

 

我可以在此去講呢D野,但我好難在人面前講..

男人,不輕易在人面前訴苦,對嗎?

係呢方面,我肯定我同我阿爸係一模一樣..

 

 

=========================

愛,是一個決定

 

我跟 Grace 2003年結婚時,我在婚宴上跟大家分享,說:「所謂愛一個人,就是Faith。」那時,我還沒有信耶穌。


2003年,Grace 已經開始重新認識這個信仰。老朋友們知道當年的我斷斷不會信主(原以為這是自誇,後來才認識到每個人若非聖靈的工作,自己是不可能信主的),對基督教極之反感。在婚宴前三個月,就在我生日的晚上,我們因基督教的問題而激烈爭論,差不多到了一個要取消婚約的地步。


因為,那時我對基督教極之反感,但又深深認識到信與不信不能同負一軛。不能同負一軛,又怎能一同走人生的路呢?就在僵持不下之際,Grace 滿有智慧問了一個問題:「若果我不是信耶穌,而是變成一個無惡不作的壞人,你還愛不愛我?」


在那世界停頓的片刻,我的思想好像雲遊了大半個世紀,若果因為她信耶穌就不愛她,日後,我也可以說因為她肥了、老了、醜了、眼睛花了、沒有情趣了、不再覺得我講的話有趣了,又或者等等的任何一個轉變而不愛她。若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麼,愛是什麼呢?愛是什麼呢?


良久,我明白了。於是開口回答說:「愛。」這時,我知道愛是什麼了。所以,我在三個月後的婚宴上說,愛,就是一個信念。愛,是一個你下了決心,決定了要這樣行,就要行去下的信念。
今天,我想,我可以更加清楚的說:愛,是一個決定。


如果你跟我說,愛是一種感覺的話。那麼,請你想想,有朝一日,你為你垂垂老去,甚至可能患上老人痴呆症的太太更換成人尿片、幫她洗澡、給她餵飯時,你還愛不愛她呢?她沒有能力給你任何的回報,連一句多謝,一個眼神也不能給你。你固然可能會因為責任而繼續照顧她,但是,你還愛不愛她呢?或者你說這例子太極端,那麼,請你想想,若果你太太跟你沒有什麼好談,說來說去都是關於小朋友的 rountine,其餘時間,你有你的生活,她有她的忙碌,兩人只是同床異夢,你還愛不愛她呢?


我們要問自己的最根本一個問題:當她不再可愛時,你還愛不愛她呢?
唯有,當我們看到愛不是一種感覺,而是一個決定,我們才能愛到底。是的,是「愛 ﹣ 到 ﹣ 底!」。唯有當我們下了決定,才有愛到底的力量,才能度過風急浪高的日子。
愛一個人如是,愛我們的神如是。

2011年10月9日 星期日

行出來的福音 2

星期六參與了一個聚會,再次令我思考什麼是傳福音..

站在台前敬拜,我想起福音事的一個個故事..

我想到十二門徒,想起那時的民眾....

福音是什麼?

那一刻,我的腦海浮現了一個詞語:接納

神對人的接納

因為上帝接納人,唔計較我地既過犯,佢甘願為我們死..

 

我想,福音的意義遠遠比我們所想的更宏大..

我肯定,下一次我再思考,又會有另一番的體會.

我想,我應該可以繼續我行我素咁用自己的方式去守大使命吧

可否用行動去向人表達神接納我們呢個大好的信息?

例如關心下佢,當面為佢祈禱咁?

 

呢個課題,應該仲有好大的空間去想,去行~~

 

 

==============================

福音

2011年09月25日 22:14.30

有些東西,我是時不時都在想的。

例如,什麼是「福音」?

基督徒一聽到,就會背出約翰福音3:16的經典定義:「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

唔,我不是反對(戴定頭盔先~),只是,為什麼這是福音?我要求的,不是這種囫圇吞棗的定義,而是一句可以用日常用語都能聽得明白的解釋。

話說我女兒正值發育時期,肉的確是發多了。她對於吃,是非常熱衷的,但她也怕自己發育得太猛,易放難收,總會帶著萬分不情願地減食。

而對她來說,運動後是最難忍的。是的,我明白,因為我也是這樣想。

前兩日朋友在Facebook貼了一條關於運動節目的link,其中有這一句:

「其實,『運動後進食會致肥』是沒有科學根據的。」

我看見的時候,心裡不禁說了一句:「這真是破除迷信的福音啊!」

要理解什麼是福音,我想這種語境是很關鍵的。

因為這種論述,我們心裡被一種迷信的觀念捆綁著,然後為了一個沒有根據的原因,

把吃喝的自由都白白犧牲掉。

所謂迷信/迷思,就是指這個。

在迷信中,我們恐慌。

但我們沒有膽量踏出一步去看清楚。

然後我們的恐慌,令我們更迷信。

不單如此,我們還把這份迷信傳出去,要更多人進入無謂的恐慌。

在教會圈子中,常常聽到人說傳福音。其實每次聽到,我都想追問一句:你想傳的福音是指什麼啊?

當然,我很少這樣開口追問的。人大了,釘子碰多了,就知道有些問題總會自討沒趣。尤其是,如果你覺得串到你,我其實真係冇心嘅,我係真心想問的,信不信由你。

「其實,『運動後進食會致肥』是沒有科學根據的」之所以是福音,是因為它打破了我們對飲食的迷信。

那麼,耶穌基督的福音,要打破的是什麼樣的迷信呢?

我想,這福音之所以是福音,是由於耶穌用祂的生命、實踐和言說,把什麼才是重要、什麼並不重要,什麼東西在上帝裡是永恆、什麼東西會隨著世界的消亡而只是短暫,什麼是上帝所看重、什麼對上帝是不要緊,都一一說明白了。

因為有了這個判斷,你知道有些東西是無謂的,即使這是來自宗教領袖的口。

所謂真理,不是在說什麼理論,而只是在說明上帝的心意而已。

這份判斷,使我們知道如何擇善而固執,知道什麼東西是可以放開懷抱。

在這意義下,這是使人得自由的真理。

從人所設置、無謂的恐懼中,得釋放。

然後你再看這句:「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

如果你能從這份認知中,真心相信上帝是這樣愛你重視你,你就要從這世界的迷信中被釋放出來。

當所有人都因為你窮而排擠你……

當所有人都因為你犯過事而標籤你……

你捫心自問自己心裡是善良的,不想傷害別人的,只是你做不到這個社會的期望,在這個社會的準則下你被理解為衰人壞人,你從基督徒的厲聲斥責中以為上帝必定不會聽你的……

請相信,上帝會聽你祈禱。

祂以耶穌的生與死來說明,祂對你、對我、對凡被迷信所折磨的人的重視。

上帝對你的愛,在基督裡,要釋放你。

福音,我想應是這個意思。

2011年10月4日 星期二

小事與大事

終於有時間寫番兩句了~嘿嘿
有幾個人,在服侍的道路上十分影響我..
佢地用行動向我示範左咩係走在人群中..

或者,人們未必好知佢地做過呢D野..
但係我真的好佩服佢地..
可以為別人無私咁付出時間,心力,金錢..

回憶1
有一次,成班弟兄姊妹係度玩,食野..
我見到一個身影走去搵一D坐埋一二角既人傾計..
有聊好,無聊好,咩都傾下咁..
其他人呢? 正在同自己熟既朋友一齊.
基本上冇點理其他在場的人..而當日,有兩個新朋友..
(一方面,我好欣賞他,一方面,我又覺得好灰..)

回憶2
每次見到妳,都會聽到熟悉的一句問候: "家驥,你最近點呀?"
每次聽到,都會感覺到個份關心...真係好warm..
我都唔明,點解係你講先咁powerful..
我想,這是因為你真的好在乎每一個人吧.


依家既我,唔多唔少都受左你地既影響..
只係,我都仲係未夠道行..
起碼,我做唔到你地咁無私..

好多時會唔想做呢D小事,因為真係好花心機..
關心人/傾電話真係需要拎個心出黎..
要成副心機擺落去聽&傾..
依家真係比較難好似以前咁..
不過,唔同時間應該可以有唔同做法既,對嗎~~

唔知點解,頹完之後,又會好有energy關心人..
點解會咁??
 
=====================================
不義的大使命
「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義,在大事上也不義。」 路加福音16:10
小和大,在耶穌的眼中,有很有趣的關係。
小事和大事,不能這樣簡單地解釋說:「小事簡單,容易完成,俯拾皆是,但大事更重要更難做;所以有完成小事的能力,是做大事的預備。」
這只是辦公室老闆的口吻。事實上,返開工的人都知道,一個人做了很多小事,有時也不代表他有做大事的能力。
這解釋或者應該倒轉來思考:處理小事,其實比處理大事要難。
這不是能力的問題,而是敏感度、心思的細密度、對價值的堅持度,這些問題。
講「大事」很容易,豪情壯語、振振有詞、躊躇滿志,一毫子都不用花,一滴汗都不用流,完全可以感動人心。
但在說話的背後,每一個行進的細節,每一個參與的人的配合與關懷,每一天實踐要注意的地方,當中體現的精神面貌,都會決定這件「大事」,究竟是結結實實,還是虛偽空談。
沒有「小事」的幼細與執著,「大事」就會變得十分粗疏,甚至無法立足。
所以,「小事」在耶穌眼中,比「大事」要大。最小的事,就最大。
這不是對我們很重要的提醒嗎?
基督徒群體,大使命、大方向、大計劃,講得最多。
但講得多不代表真的體現了精神。
每個星期都站在台上講要為上帝打拚,但走到台下,對身邊的弟兄姊妹,
連最基本的關心、包容與關懷都做不到。
分享的時候一定包括感恩,
但身邊的人無私的服侍,我們從來沒有心存感激。
每一次都講要往普天下去將福音傳給萬民,
但萬民今日身處的境況,社會對弱勢群體的壓迫,
很多基督徒一點也不了解。
小人小事,我們常常嗤之以鼻,不予理會。
假如耶穌在,在流淚被忽略冷落的的信徒中間,
在被耗盡遺忘的事奉者中間,
在被忽略關懷的孤兒寡婦中間,
他會用這金句去審視教會,說:「這些『小事』你不關心,你的大使命有多響亮,也是不義。
===================
RE chai
好似係你定tiffany講..
我都唔記得了..@@
我地一齊努力打blog&tweet吧~HAHA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