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9日 星期三

花田默想







這是天父世界,我們側耳靜聽,
宇宙唱歌,四圍響應,星辰作樂同聲。
這是天父世界,我心滿有安寧,
花草樹木,穹蒼碧海,述說天父奇能!

這是天父世界,群鳥歡唱齊鳴,
清晨明亮,百花美麗,證明創造精深。
這是天父世界,祂愛普及萬千,
風吹草聲,知祂經過,隨處能聽祂言。

這是天父世界,叫我不可遺忘,
黑暗勢力雖然猖狂,天父卻仍作王。
這是天父世界,我心不必憂傷,
天父是王,宇宙同唱,祂治萬國萬方。

==================================

原本是打算到全羅北道的一個花田觀賞,到達時才發覺花田的花已被鏟掉了。 在觀看這片泥田時,我突然想起上面的這首詩歌。雖然此處彷彿空無一物,但我仍能看到這就是天父世界,使我在有些愁緒時仍能得到安慰。謹以數張圖片作為記念。





2018年8月27日 星期一

愛與衝突 : 講道與聽道





以下的習作試圖以過度自信效應去解釋為何聽道者與講道者各自都認為自己對講道/上帝的話語有較佳的理解。

信仰群體一直都面臨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就是到底該如何理解聖經的教導並將之應用到自己的個人生命以及生活當中。受不同的宗派以及教會傳統教導所影響,歷代信徒對如何理解上帝的教導都各自地建立了自己的一套看法,如按字面意思理解經文或按照宗派的傳統理解經文含意。講道作為教會每星期向會眾宣講上帝話語的平台,自然會成為焦點所在,人人都會期待聽到牧者於該星期以甚麼內容教導及提醒會眾。現時教會崇拜時段內的講道大都由受過講道訓練的傳道人和牧師所負責,然而我們不時會聽到信徒表達對講道的不滿,認為講員所說的並不適切信徒的需要。本文將會以此為例子分析過度自信效應會如何加劇教會內發生的衝突。

在我們討論以上的例子之先,我們需要明白到講員以及會眾都有機會高估自己判斷的準確性。而下文將會嘗試從兩者的角度分析過度自信效應的成因和影響。現時擁有大專或以上學歷的信徒與日俱增,當中亦有不少人曾就講神學院或機構所舉辦的神學課程。整體知識水平的提升令會眾對講道的要求不斷提高,不會像昔日般盲目服從權威的說話,會自行評價當中的內容是否合乎個人對聖經的理解及是否貼近現時社會的情況。此外,會眾來自不同的行業以及擁有各式各樣的人生經驗,或許會因而深信自己建基於個人經驗的看法比講員的理解更加優勝,認為自己的一套見解更符合實際情況。再者,對講道內容有要求的會眾一般都對自己的研經能力有相當的自信,認為自己對經文的理解及反思有一定水平,因此才會對講道作出評價。


對講員而言,過度自信或許是因為他肆業於著名神學院,因而對自己所受的神學訓練深具信心,認為自己所懂得的神學知識比其他人豐富,足以預備出高水平的講章。另外,若該講員一直於該教會服侍及有多年講道經驗的話,他有很大的機會認為自己非常了解教會內發生的事情及整體會友的光景,因而斷定自己所預備的講章必定能夠適切會眾的需要,幫助他們整理個人生命或應對現時的情況。不得不提的是,牧者這一角色亦可能是造成過度自信的一個重要成因。一直以來我們對牧者的理解是他們是蒙神所召去服侍教會的。這樣的身份或許會令牧者覺得自己是代表神去說話,因而認為自己所說的必定蒙神喜悅以及能夠造就其他生命。

由於會眾以及講員都認為自己所懂得的世事以及神學知識比對方豐富,因此雙方有機會發生衝突,就當中內容是否合適而發生爭執。而由於雙方都對自己的見識懷有極高的自信,因而有機會否定對方的觀點,認為自己所想的比對方的更為恰當。

--------

一直想把自己在year 2 時上的“衝突:預防與處理”科當中所聽到的寫出來。
不過最近的心神一直放了在神一的筆記上面,未知何時才輪到這科。
暫時先把這一份習作放出來吧~




2018年8月22日 星期三

CGST Dip CS 56 :從舊約看啟示



當基督徒談到啟示這概念,其實是在討論上帝向人呈現自己的存在及本性這一活動的本質。人類作為一有限制的認知主體,如何得知關乎神的事情?另外,人能得知道多少有關神的事情? 這是神學試圖討論的其中一個主要課題。

當我們查看聖經,會發覺聖經沒有任何一卷專門討論啟示的書卷。新舊約時期的人物活在一個啟示的現實當中,聖經作者所關注的是「神向人啟示」此一事實,而非啟示的本質或型式。聖經的記載作為見證提供了有關上帝啟示的一些基本素材,讓以後的信仰群體有參照物去繼續認識此一課題。

在舊約時代,各經卷間中都提到上帝向人呈現祂自己的方式,如火燒的荊棘、以天使/神人的方式顯現等。此外,神亦會以不同方式向人揭示自己的心意,如透過異夢、掣籤、烏陵土明、通靈等等。上述的這些方式在當時的近東是非常普遍的,並非以色列所獨有。雖然古代近東文化都有描述相似的神明啟示方式,但我們必須留意當中的重大差異: 舊約聖經作者並無興趣了解或討論如何獲得神明啟示和當中的技巧 (與之相比,近東有各類文獻記載如何判別啟示及相關的技巧)。舉例而言,我們知道烏陵土明與神的啟示相關,但聖經並沒有片言隻字留給後人參考該如何運用它。我們可以將之理解為相關討論一直被刻意壓抑--以色列人被禁止嘗試透過掌控這些知識/技巧去獲得上帝的啟迪或支配上帝。各經卷大都強調「等候耶和華」此一中心思想: 啟示是由上帝發起,人不能控制或誘發啟示的出現。此外,各經卷的記載反映出上帝直接說話(The Word of God)的地位遠遠超乎異夢或掣籤等等的地位。雖然神也會用直接說話以外的方式啟示自己,但份量絕對及不上三一神直接的啟示。在以下的段落,我們將檢視律法書、先知書及聖卷的部份經文,看看各經卷的作者怎樣理解啟示。


 


律法書
創世記
上帝的話語為整個救恩歷史展開序幕
「起初神創造天地。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

神呼召亞伯拉罕離開本族本鄉的事件也是由神直接向亞伯拉罕說話。

出埃及記
神在埃及的救贖源於祂與亞伯拉罕所立之約。上帝呼召摩西時也是以話語指導他。摩西從上帝聽到指示,教導他如何與法老交手及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上帝提供了回應的方式,摩西只是跟從上帝的指示。

西乃之約:當以色列人在西乃山願意成為上帝的子民,上帝先與他們立約,然後頒布十誡及律法,教導他們怎樣作祂的百姓。
先知書
列王紀
在先知書,整個歷史是以「王是否行神眼中看為正的事 」為框架去書寫,以律法書作為判別對錯的準則。早期的先知的確有「出神,收到神喻」的經歷,但這一類先知在寫作先知出現後逐漸退出舞台。由先知傳達「耶和華如此說」此型式成為了往後神啟示人的主要方式。先知作為一個信差的身份把神的信息傳給收信息者,重點不是他的背景或受過甚麼訓練(如在先知學校所受的訓練),焦點在於神透過先知所傳遞的信息,即神的心意。

先知的任務為:「我必在他們弟兄中間,給他們興起一位先知像你。我要將當說的話傳給他;他要將我一切所吩咐的都傳給他們。」。先知的角色不在於「未卜先知」,而是把神的心意向上帝子民宣告。先知有時會提到某些審判,那些審判往往曾出現於律法書

耶利米書
先知耶利米雖然曾受過先知訓練,但神如此對他說:「你未出母胎,我已分別你為聖;我已派你作列國的先知」。神用的不是耶利米的先知訓練成果,而是神要他怎樣說,他就要怎樣說出來。
智慧文學
詩篇
編者在第一篇已陳明全詩篇的重心: 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

傳道書
作者在考察世上萬能後所作的總結為: 總意就是敬畏神,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因為人所做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神都必審問。




在檢視舊約聖經的經文後,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總結:
  • 啟示須要置於神與人立約的關係此一框架去理解:上帝向祂的子民揭示自己的心意。
  • 舊約強調的啟示是上帝的自由決定,不是倚靠人的技巧或能力去獲得
  • 上帝話語毋庸置疑地是啟示的最重要型式,相比其他啟示方式具優先性。
  • 啟示是置於歷史情境中發生,會影響歷史的進程﹔相反,基督信仰的啟示並不強調個體的超然感悟或領受。
  • 啟示與上帝過去、現在、未來的拯救計劃有關,並不是抽離的。

教義神學(一)筆記  
CGST Dip CS 45 :超越時空的認信  
CGST Dip CS 50 :信仰與神學思辨  
CGST Dip CS 51 :「信錯」的異端  
CGST Dip CS 52 :教義討論與社交媒體的爭端 
CGST Dip CS 55 :神學思辨的旅途

2018年8月13日 星期一

時間過得飛快 2 : 不願停下的原因



上次在思維靜院所作的反思,一直沒空再作處理,直到上次與小組組員一起靈修,我才有時間反思自己為何總是覺得停不下來而又會不自覺與人比較。

某程度來說,忙碌的原因是因為自己想在有限的人生當中盡力做好不同的事情,特別是有關信仰的事宜。而為了上述的目標,我不自覺的把以下數項價值觀內化了:

要在年輕時做XXX 或完成YYY:
這是最強大的魔咒。從好的角度來說,這是一個良好的推動力去善用年輕時的時間。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其實這是反映了一種恐懼--害怕做錯的決定,害怕犯錯。而當一個害怕犯錯的人作了錯誤的決定,我又會如何面對這挫敗?

功利主義:
到底此事是否"有用" / "有意義"? 若要去做的話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有成果?不得不說,這一套價值觀與資本主義真的是相輔相承,相得益彰。可惜的是功利主義本身並不適合用作思考人生優次排序,聖經亦不是這樣教導我們去活出地上的召命。(將來再寫創造神學時才詳寫吧~)

此外,我怎樣應付各式各樣聚會的方式也是加劇自己忙碌程度的重要因素。我是“以那一日仍然可以約人”作為約別人的方針,而Esor早已在其文章中指出這其實是極壞的時間管理方式。這種方針導致我一直沒有預留時間給一些應做的事情,反倒把時間留給很多突如其來但又不一定對我最有價值的講座、聚會上面。再者,忙碌的日程亦使我心情變得焦急,易於煩躁。這些東西都在不知不覺間影響了我的心理健康。除此之外,我使用手機及閱讀的方式亦影響了我的集中力,在此不贅。

是次的退省使我有機會仔細反省自己的生活方式及明白自己為何這麼累。在往後的日子,我會把運動、休息及閱讀列入我的日程,致力減少出席不必要的聚會。但願這一種改變能慢慢扭轉我的生活節奏,幫助自己聚焦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2018年8月8日 星期三

時間過得飛快


早前看蔡東豪所寫的文章〈時間過得很快〉時別有一番感受,原來自己已經不再是那個初出茅廬的那個年青人了:
在辦公室pantry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咁就一個禮拜」;跟舊同學和舊同事聚會,這句話變成「咁就十年」。年紀愈大,愈感到時間過得特別快,去年聖誕節的事好像是昨天。我們知道時間不分老少,五歲的一年和五十歲的一年沒分別,但感覺上的分別卻很大。中年人更加想到心寒,一個月,一年,十年,矇矓中飛快閃過。
蔡東豪的文字除了提醒我要在生命中不斷製造期待外,也使我想起在不同地方認識的朋友:
有的已成家立室,樂也融融;
有的週遊列國(的辦公室),在大型公司中出人頭地;
有的則在工餘時努力培養自己的興趣,四出參與比賽;
有的甚至把興趣變成了自己的工作……

戀愛、生兒養女、進修、旅遊、享受生活等事情是我最常在社交網絡中看到的日常動態。有時想起與某些朋友相處的片段,心中會突然有些許感觸:這個年紀的我們滿有熱誠地奔向自己的目標/方向,按自己對生命的個人理解去行看為好的事,並在數年的努力後各自獲得了一些成果,如學位、婚姻、房子等。我覺得感觸的地方是現時各自的生活所展現的美好彷彿反映了昔日所作的決定是正確的,但事實上我們根本不知道那些決定是對是錯,一切有待人到中年時才會逐漸明白當初那些決定所帶來的影響。

有時在夜闌人靜時偶爾想起一些面孔,我才驚覺彼此的方向是如此的不同,現今的他記情於運動,而她則把時間花在陪伴伴侶及寵物。那麼我呢?我在過往所作的決定是合適的嗎? 當我不自覺的想起別人現在的處境,比較與及恐懼便不斷滋生,令我不斷思索自己的生活是否及得上別人般精彩,亦會很想抓緊和盡快獲得一些眾人都認可/稱頌的事物。在那一刻,我才明白到其實自己在這方面仍然是非常軟弱。早前在欲速則不達一文中我提到自己在退省時在反思一些問題,可惜的是我一離開了思維靜院後便把這一切拋諸腦後,沒空再詳細思索。直到早前在一次靜修時思想,我才對那些問題有一丁點的頭緒......

(續)










2018年8月6日 星期一

一齊玩餐飽的難忘暑假







在這過往的數星期,我常常面帶笑容的與同事分享我該星期的AL 如何渡過:玩,玩,玩!

謝謝妳們帶了一個難忘的暑假給我,讓我可以渡過幾個滿有歡笑與童真的下午。對成人來說,不顧儀態的開懷大笑及玩耍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妳們成功的幫助我暫時放下那些早已習以為常的謹言慎行,盡情投入於玩樂的世界中:學習放下想控制事情結果的意圖,對外界的一切保持好奇。

除了說「下次再一齊玩餐飽」之外,還有更好的道謝方式嗎?

2018年8月5日 星期日

玩耍的喜樂




玩耍是一種暫時忘卻自我的行為,透過游戲我們不再過分嚴肅地看待自己,而是能夠單純地享受生命。當我們玩耍時,其實是在讓身心處於充滿活力且真實的喜樂中。

[The Good and Beautiful Life putting on the character of Christ]

2018年8月1日 星期三

步履蹣跚的同行者


「我們在這裡真好。」這句不但是門徒在山上的感言,同樣也是他的心聲。

在偶然的相遇中,他有機會成為別人的同行者,參與在他者的生命當中。直到現在,他仍記得當初相識時你那年幼的臉容,臉上帶著青春的感覺以及一點對生命的迷惘。他用盡他可付上的每分每秒,期盼與對方同行,一起走過那些步履蹣跚的歲月。

時間飛逝,轉眼你已成長了,開始有自己想法,想按自己的偏好行事。他有點接受不了這個轉變:〝現在的一切很好,一切都不需要改變。”事情的真相或許是他心知對方終有一天會自己飛翔,但卻不願這一天來臨--他誤以為這代表了自己不再有用,不再被需要。

直到今天你向他笑說你最近所遭遇的趣事,他才明白到你的成長並不意味著自己的無用,而是代表著這一份同行需要躍進另一個階段--不再是那種緊緊相依的同行,而是退到稍遠處,給你多一點空間。這一種改變實在不容易,但卻是同行者必須要面對的成長階段。

「遊玩時開心一點不必掛念我」。但願他在再次與你相遇時,懂得好好把握這一種距離,用另一種方式繼續與你同行。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