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的習作試圖以過度自信效應去解釋為何聽道者與講道者各自都認為自己對講道/上帝的話語有較佳的理解。
信仰群體一直都面臨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就是到底該如何理解聖經的教導並將之應用到自己的個人生命以及生活當中。受不同的宗派以及教會傳統教導所影響,歷代信徒對如何理解上帝的教導都各自地建立了自己的一套看法,如按字面意思理解經文或按照宗派的傳統理解經文含意。講道作為教會每星期向會眾宣講上帝話語的平台,自然會成為焦點所在,人人都會期待聽到牧者於該星期以甚麼內容教導及提醒會眾。現時教會崇拜時段內的講道大都由受過講道訓練的傳道人和牧師所負責,然而我們不時會聽到信徒表達對講道的不滿,認為講員所說的並不適切信徒的需要。本文將會以此為例子分析過度自信效應會如何加劇教會內發生的衝突。
在我們討論以上的例子之先,我們需要明白到講員以及會眾都有機會高估自己判斷的準確性。而下文將會嘗試從兩者的角度分析過度自信效應的成因和影響。現時擁有大專或以上學歷的信徒與日俱增,當中亦有不少人曾就講神學院或機構所舉辦的神學課程。整體知識水平的提升令會眾對講道的要求不斷提高,不會像昔日般盲目服從權威的說話,會自行評價當中的內容是否合乎個人對聖經的理解及是否貼近現時社會的情況。此外,會眾來自不同的行業以及擁有各式各樣的人生經驗,或許會因而深信自己建基於個人經驗的看法比講員的理解更加優勝,認為自己的一套見解更符合實際情況。再者,對講道內容有要求的會眾一般都對自己的研經能力有相當的自信,認為自己對經文的理解及反思有一定水平,因此才會對講道作出評價。
對講員而言,過度自信或許是因為他肆業於著名神學院,因而對自己所受的神學訓練深具信心,認為自己所懂得的神學知識比其他人豐富,足以預備出高水平的講章。另外,若該講員一直於該教會服侍及有多年講道經驗的話,他有很大的機會認為自己非常了解教會內發生的事情及整體會友的光景,因而斷定自己所預備的講章必定能夠適切會眾的需要,幫助他們整理個人生命或應對現時的情況。不得不提的是,牧者這一角色亦可能是造成過度自信的一個重要成因。一直以來我們對牧者的理解是他們是蒙神所召去服侍教會的。這樣的身份或許會令牧者覺得自己是代表神去說話,因而認為自己所說的必定蒙神喜悅以及能夠造就其他生命。
由於會眾以及講員都認為自己所懂得的世事以及神學知識比對方豐富,因此雙方有機會發生衝突,就當中內容是否合適而發生爭執。而由於雙方都對自己的見識懷有極高的自信,因而有機會否定對方的觀點,認為自己所想的比對方的更為恰當。
--------
一直想把自己在year 2 時上的“衝突:預防與處理”科當中所聽到的寫出來。
不過最近的心神一直放了在神一的筆記上面,未知何時才輪到這科。
暫時先把這一份習作放出來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