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日 星期三

CGST Dip CS 73 :重構的以色列民族歷史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the Hebrew Bible/Old Testament
Chapter 14 Late historical books and rewritten history 撮要

本章的核心關注為探討歷代志及以斯拉記與尼希米記作為重寫的民族歷史的意義及目前的研究進展。

作者在全章開首提出民族歷史的觀念,為全章的討論打下基礎:指出歷代志以及拉-尼都是針對以色列的歷史敘事,主角並非書中的眾多角色或領袖。作者指出以色列的歷史重心為以色列作為暫存於現世的信仰群體與其上帝的故事,這個由神學所建構的民族被要求緊記她與上帝於過去、現在及未來的互動。作者指出民族歷史並不是要提供一個無所不包的歷史敘事,而是為了就現況作出解釋的意識形態抵抗工具,用以維繫及發展民族的傳統,也用作回應帝國的文宣。因此,身為為民族精英的作者會對選材及對某事著墨多少作出取捨,甚至刻意忽略部份往事,務求把作者欲表達的視角呈現在讀者面前。

作者稍後將討論重心放在重寫歷史及討論二卷書作為民族歷史的含意。作者指出歷代志迥異於列王紀的地方及它的選材覆蓋一些為以色列人熟悉的文學作品,認為歷代志的產生並非是要篡改以色列人所熟悉的歷史,而是與列王紀共同擔當塑造民族歷史的角色,對以色列的往事提出新的演繹解讀,幫助讀者對社會記憶有更豐富的想像與詮釋。不過,作者也坦誠指出這解釋尚有不足之處。此外,作者指出以色列社會並沒有另一部與拉-尼平衡的作品,但能從拉-尼一書中看到很多其他文本的痕跡及與其他文本的互動,反映該書的記述並非憑空而來的,起碼有部份是基於一些當時已存在的文本。

此後,作者把討論轉向近代對於歷代志的研究。學者們關注歷代志的史實性及當中的內容是否能反映舊日的實況。作者指出歷代志一直被視為次要的作品,其價值一直被低估。直到近年學者們擺脫了對此書卷刻板印象,嘗試將之視為獨立書卷去研讀,成功發掘出以往甚少被注意的信息,也引起了更多有關此書成書目的的討論。在最後一部份,作者回顧了近代對於拉-尼的研究。本書的其中一個重要價值為幫助我們理解被擄回歸後的以色列人如何理解妥拉並將之應用在當時的處境下。拉-尼一書提到當時的領袖怎樣以信仰角度處理他們所遇到的問題,如通婚。作者指出書中的領袖並非創立一套新的理念去應對,而是視自己為傳統律法的代表,按律法的原則提出處理問題的方法。

我認為全章目的為透過討論民族歷史以及重寫歷史對社會記憶的意義,幫助讀者以新的角度看待歷代志,避免視歷代志為列王紀的附庸;另一方面也透過檢視近代有關歷代志及拉-尼作為相同文體的研究,指出兩卷書之間的結連以及對以色列民族歷史的影響尚待更多人去發掘及討論。

反思問題
1. 本課作者提到歷代志作者及以斯拉記-尼希米記對於與外族通婚採取截然不同的看法,你認為這種迥異的取態會否影響你對此話題的解經?為甚麼?

2. 你對於不少學者傾向視歷代志為列王紀的補充資料有何看法?你認同這個取態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