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5日 星期三

假如不是有信仰 2 -- 族群衝突



上次寫左一篇關於性之後,發生左好幾件事..
新年時,我在成條街都係聽到滿口普通話..
我突然發覺聽到廣東話係一件難得既事... ><
另外,網路上有關內地人同香港人的爭執越黎越多..
大家係facebook,weibo 等等係度互數對方不是..

其實,我都有諗近日黎發生既事,,
其實我第一個反應係對做出個D事既人反感既..
esp 個D 孕婦..先唔好講個D什麼公屋,綜援..
佢咁樣做根本就係搵自己,個B,同其他人黎較飛..
之前醫護人員已經表達過佢地既辛酸..   新聞都有講..
我見到既,係呢D人既不負責任..
以為我大肚就大晒..
當香港人連生仔都要同人死過時,
我點會想生?點會對呢度有希望?
之前又叫人生多D,但係連個位都冇..

至於個D 自遊行既旅客..
雖說我冇點受過佢地既財大氣粗..
不過,當你係條大街度見到既香港人只屬小數既時候,
就不得不想想到底我們的城市是否出現左一些問題..
我依家真係唔鐘意去尖沙咀..成條都係賣一D普通人唔會買既野..
點解成個地區好似變左租界咁?
原來歷史真係會重複的..
以前就係上海,依家輪到廣東道.. @@
據我有限的知識,呢個地球得好少地方係專門serve遊客..
一個係威尼斯,一個係拉斯維加斯..
唔通...香港想做下一個?

講左呢家,我都係唔知到底可以點用信仰去睇..
我只係記得上帝講過,
"與你們一起寄居的外人,要看他像你們中間的本地人一樣;你要愛他好像愛自己,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也曾作過寄居的人"
"你們的審判,你們的量度──長度、重量和容量都要公道;你們的天秤和量器都要公道,一個公道的升斗和一部公道的尺。我是耶和華曾將你們從埃及領出來"
我諗,天父既意思係要我地用愛去對待身邊的外來者..
(諗唔起其他既經文了><)
只是,現在香港的情況似乎已開始慢慢失控..
好明顯依家好多人成肚氣..
可以睇下呢兩幅圖..


 
其實,呢一兩年我開始發覺香港冇以前咁好..
係physical上冇咁有家既感覺..
出到街,週圍都係拎住大包細包既旅客..
返到學校,會見到大把nds/psp ..
我開始覺得,呢度好似變左兩個世界..
 
有時見到D人係度講下面既說話,我真係好激氣..
呢D叫做什麼? 除左財大氣粗之外,
我想不到另一個更好的形容詞..  ><
用個腦諗下就知道,其實呢D立論根本站不住腳..
(人地08年已經準備好點答呢D無聊問題...)
 
其實..我都有D怨氣谷住架..
我真係唔知過多幾年之後香港會搞成點..
而我又應該點睇雙非??
我真係諗唔起聖經有邊度可以提點我..
我知,聖經唔係百科全書,唔係咁用..
不過係呢D 時刻,我真係覺得好confused..
 
 
 
 
==============================================
小四:下一個難題,雙非嬰的父母
明報專訊】雙非嬰兒(父母均非港人)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當中涉及經濟及中港文化矛盾,無論香港人願意也好、鬧爆也罷,現實是除非修法,否則雙非嬰肯定排山倒海陸續有來,衝閘產子無日無之,矛盾不斷激化,最終可能造成人命傷亡,甚至出現社會難以承受的種種惡果。
目前內地戶籍法把國民戶口分為城市和農村,農民工在城市產子後仍不能擁有城中戶籍,不能享用當地教育、醫療及養老等福利;若父母其中一方非城市人,孩子的戶籍則跟隨母親。孩子一旦落籍某城,遷徙到他城亦不如當地人有同等福利,即就算深圳市政府宣布每人派6000元,廣州戶籍者都無緣分錢。
香港是唯一實行一國兩制的特區,內地戶籍法在港無效,亦沒有限制生育數目,2001年「莊豐源案」判決,令在港出生的內地嬰兒自動享有永久居民身分,為雙非嬰湧港埋下伏線。但歸根究柢,直接衝擊源於03年SARS後,中央政府開「大水喉」,讓內地同胞自由行來港,一下子大幅刺激本港旅遊及零售業,當時被視為救港的「良方」,事隔8年多證實是先甜後苦的毒藥。
眾所周之,內地大款的資金背後藏着許多「不能說的秘密」,排山倒海的資金(抑或黑金?)加劇了香港的貧富懸殊,坐大了地產霸權,讓香港的樓市、租金及商品格價幾級跳,但無論是商舖種類還是生活方式的選擇都逐漸減少。當旺區商場的簡體字宣傳橫額愈多、大型連鎖店幾乎一式一樣,空氣中瀰漫着財大氣粗、有錢大晒的莽撞氣焰,這個城市跟人文價值愈走愈遠,拜金主義正蠶食着城市的靈魂,政府感受到嗎?
近年愈來愈多港人喜愛台灣,當中有一種難以言喻的補失感情,民進黨在總統選舉前推出「別讓台灣變成第二個香港」的電視廣告,內容雖說有偏頗,但很能引起港人共鳴。許多港人看到綠營的蔡英文落敗,那種心痛把馬英九的勝利喜悅全部冲走,當中複雜而矛盾的感情,只有經歷過殖民地統治的港人才能體味,內地人是不會明白的。
對於釋法,說到底都不能贊成,皆因法律自主權進難退易,若我們因為眼前利益而提請「阿爺」釋法,下一趟又可能因其他問題一釋再釋。當法治精神變得脆弱,香港再不是國際城市,而是中國的二流小城。一個城市的滅亡,實有賴一群短視而精於計算的高官政棍,看看「門常開」的新政府總部,從立法會大樓到特首辦公室,內裏有很多賣港的「人才」,釋法權,正在待價而沽。
雙非嬰防老超錯
就算撇開法律爭拗不談,不少有識之士認為香港出生率低,呈現人口老化趨勢,「需要」雙非嬰兒提供新血,所以支持限制而非一刀切禁絕。
香港「需要」雙非嬰防老?超錯!超錯!
請認清楚,所謂「人口老化」並不是指嬰兒太少,而是恐怕工作人口不足,庫房稅收減少,年輕人收入不夠供養父母,社會福利開支大增,嚴重會拖垮整個經濟體系。正如移民政策嚴苛的日本,終身聘用制崩潰多時,退休長者只能省吃儉用,散工上班族卻遍地開花,不少年輕人成為御宅族,整個社會蒙上一層暮氣,那就是人口老化的病徵。
問題是,雙非嬰兒可以解決香港的人口老化嗎?我的答案是非但不能,反而會加劇,而且最終會拖累香港經濟兼引爆民怨。
說到民怨,一眾高官、富豪及政要,統統有能力享受高級醫院的分娩服務,甚至如雙非父母般,安排懷孕女親友到心儀國家產子,讓下一代甫出生即成為當地公民。但家境普通的香港孕婦呢?他們只能跟雙非孕婦爭奪資源,除非聲更大、態度更惡,否則大有可能要睡走廊等生仔,作動了還得排隊,鄰牀的內地孕婦親友則在煮臘味飯補身,而且還會走數,那種戲碼每天都在公立醫院上演,難怪令港孕婦及其家人憤怒不已。
有急症室醫生坦言,衝閘的雙非孕婦其實害人害己,尤其是公立醫院晚間急症室只有兩名醫生當值,每個衝閘孕婦都處於極危急狀態,處理不好可以母子同亡,故需要兩名醫生同時救治接生,其他病人只好輪候,遇有突發事件醫生亦不能分身,那類孕婦為求一己私慾(為下一代好只是偽善說法),禍及其他求醫診者,當中甚至有病人因得不到及時救治而送命。
現時社會大眾看到的,是數以十萬計雙非嬰兒陸續長大,迫爆母嬰健康院、爭奪學位、跨境學童等現象。但別忘記,雙非嬰兒的惡果其實只是「前菜」,下一站還有他們的父母親友,那將帶來更大的問題。
雙非嬰兒爆炸期始於2003年,其父母現時大概是30多歲至40出頭吧?若他們以人道理由申請來港團聚,一定較其他「無親無故」的內地人更快審批,十多廿年後他們逐漸老去,就可以名正言順在港享受安老福利。
雙非父母安老開支料很大
現時許多為香港拼搏了大半生的長者,拿着僅有的物業和小量的積蓄(未來可能是「強迫金」)而捉襟見肘過活,或者為減少開支而寧可到內地終老,但將來卻有大批雙非嬰的父母親友來港享受長者福利,屆時老人院會變成今天母嬰健康院的景象,眾所周知長者醫療開支亦很大,香港的醫療架構能否承受這種衝擊?治港者需及早思量及制訂政策。
一個雙非嬰兒,背後除了有父母,還有祖父母、兄弟及其他親友,部分人肯定陸續來港,若說內地人來港產子是協助香港解決人口老化,那根本是見樹不見林的偏頗看法。
香港如何吸收新血,但同時避免雙非嬰兒或其父母來港帶來的種種問題?撇除落實政策的難度,答案是所有公私營醫院都謝絕雙非父母預約產子,同時大幅提高衝閘產子的費用。
無可置疑,無論如何禁止或者收費多高,只要法律未改,都不會完全解決孕婦衝閘,但至少願意嘗試者會大大減少,雙非嬰兒數字亦肯定急劇下降。
至於說好的新血呢?正如上述所言,香港需要的是工作人口,而不是從零歲開始的嬰兒,所以可從大學教育做起。
近年本港各間大專院校已積極吸納內地生,當中有內地學界尖子,也有家底不俗的富二代或高官之後,屬經過一定關卡篩選的精英,平均質素遠較雙非嬰好。更重要的是,這批年輕人已有自我照顧能力,大部分來港者能負擔個人開支,與港生交流可促進兩地文化交流,若要取得居港權,請留港工作至滿7年,經過漫長的過程中已成為香港人,許多人願意在此落地生根,結婚產子,那才是健康的循環。
內地來港的大學生有時間考慮是否想成為港人,而他們已經成年,不易以裙帶關係申請父母親友來港,所以能避免帶來老人問題。雙非嬰對香港來說是減號,內地大學生卻很可能是加號,問題是政府有氣魄將減變加嗎?
據說,每名雙非嬰兒耗費100萬港元資源,那是一種不能承受的重,而且不單是經濟層面,也涉及兩地文化矛盾,政府當局絕對有責任防患未然。03年的特首董建華短視地只看到自由行美好的一面,無視苦果潛伏;往後的曾蔭權則只懂向中央政府點頭獻媚,在他任內,雙非嬰問題不斷坐大;未來特首無論是豬抑或狼,只望他看遠一點,別讓傷口變癌,製造仇恨之餘,把城市殺掉。
----------------------------------------------
香港人沒有不修改基本法的本錢
大陸孕婦湧港產子勢頭似乎有增無減,筆者說過要全面堵截這現象,只有兩個方法:修改基本法或人大釋法,必須由法律制約才能真正有效堵塞移民漏洞。
現在本港公營醫療體系說得好聽是「面對巨大壓力」,但實則已半淪陷,全面崩潰指日可待,人口問題有別於經濟民生,經濟不好,解決方法很多,例如開拓新產業新經濟領域,但人口爆棚大不同,快速解決過多人口只有兩種方法:1. 採用納粹猶太人毒氣室集體殘殺;及2. 以重機槍一下子屠殺乾淨,以上都是戲言。生下來的港產大陸嬰,除非一家永世不返香港,當然沒可能,大陸人來港產子關鍵在於一方面可免除國內一孩政策限制,及香港身份證有利日後出國,也包括那些港產大陸孩來港接受與國內截然不同的優質教育 ( 注意:港式教育再差也真的優勝過大陸小鄉縣的 ),還未計貧窮家庭來港後有完善福利支援,在港生孩子即換來終生保障,而且帶挈一家受惠,所以來港生多些孩子又何樂而不為?
政府當初想借大陸人來港醫病發展醫療產業,初期有少量大陸人真的來港求醫,但火速演變成來港產子,也衍生了乘本港醫療制度漏洞雄霸私家醫院床位謀暴利的中介公司,這些中介公司現在也變種,不會預訂私院,只會安排大陸孕婦來港暫住「待產套房」,作動即打 999 入公立醫院產子,近日更有「醒目媽咪」怕被公院拒收,在臨盤前竟然刻意犯小罪行搏入獄,由於小罪案如偷竊之類,刑期很短甚至只被拘留,胎兒作動當局必須第一時間處理,這些也是中介公司教路,可想而知,湧港產子已超越什麼「中港共融」、「大中華情懷」、「左翼理念和諧包容」的烏托幫範疇,變成在基本法漏洞下產生的另類移民災難。「香港這小地方不可能無限擴張人口」這話在現今社會似乎大逆不道,在新冒起又嚴重缺乏完整理論基礎的左翼氣氛下,加上極其短視又無膽面對社會現況又只貪圖選票掌聲的政客,及一眾識時務唯唯諾諾的吹水輿論界、更有很多一股正氣但無腦的盲塞學者,都對移民問題非常忌諱,尤其不敢面對失控的大陸人湧港產子問題,不願多談,也不能多談,其實政界、學界、主流傳媒甚至幾乎大多數市民都很清楚現今香港情況,大陸人令本港人口火速暴升,「人多好辦事」在上世紀毛澤東革命時代證明不可行,到本世紀的今天,也一樣不可行,尤其在小小的香港也不例外。
錯誤理解與錯誤期望
「新移民可舒緩人口老化」、「新移民有助刺激社會經濟」、「人口與集體消費正比論」、「千萬人口亞洲曼克頓計劃」、「香港移民城市大中華血脈論」舉凡種種論說都是騙人而且不切實際的空話。的確,逾一世紀前香港是小漁鄉,在二次大戰期間,中國大量有識之士及商家遷居香港,除了帶來無比的技藝和財產,不要忘記香港並非單靠移民就能發展,還包括英國殖民管治下的社會制約及文明啟蒙,是多方面的天時地利人和相配合才可創造奇跡,六十年代後期至七十年代,無數想擺脫共產黨迫害的大陸人拼命偷渡來港,這些移民是一心另覓新天地謀生的逃難者,在專制但仁慈的英式殖民體制下,抵壘政策令這些偷渡客在港落地生根,社會充滿機會,當年的移民除了紮根香港,也自食其力,並主動自我提升與港同步,移民帶來各種技術,又提供了強大勞動力,港英政府積極拓展對外通貿,令香港成為華洋雜處充滿地方智慧的亞洲傳奇,這些都是上世紀的風光。
上世紀中國文革滅盡人性基礎道德觀,之後鄧小平發起改革開放,到江澤民唯財是道主導思想下,中國漸變成「爹竭娘親不及銀紙親」的純物慾國家,近十年,國內極端拜金主義更形露骨,哪怕何等血腥,混到錢就是王道,於是中國也變成全球貪污最猖獗的血腥金錢帝國。毛澤東時代遺下的多孩災難,今中國人口過剩問題一直不能解決,中共也漠視整體經濟平衡,偏重發展工業、金融業而打壓農業,貪污更令無數天然優質水源土地嚴重污染,人口多但食物生產鏈不斷減少,貪污導致大量毒食品充斥市場,還未計近年中國也學香港大玩炒賣樓房強收民地,在全國禽獸化的情況下,香港是大陸人唯一逃生之所,又很不幸地,香港實在不可能無限量吸納移民,況且現在的大陸移民以自私為重,不會本著共同建設的心態來港,近年大陸婦湧港產子潮,已鐵證大陸人是基於一己利益不擇手段來港侵蝕,最奇聞莫過於不少大陸婦以人工受孕製造多胎,多生多得,每個孩子均有香港身份證,生得多保障越多,湊夠人數又沒錢就可用照顧孩童為由舉家來港,雙非大陸父母名正言順成為香港公民,取公屋,多孩要照顧有綜援,社福界最喜歡大量新移民求助個案,變相靠窮人市場鞏固業界地位,政府一旦裁員也忌三分,還有很多不懂世情沉迷烏托幫幻想的社運界盲目吶喊,人們只愛看悲慘煽情故事,唯從來未有正視社會問題,人口過多是問題,社會資源超負荷導致新移民得不到適當關愛更是大問題,新移民抹不掉的中國人小圈子劣根性發作排斥仇視港人更是問題,賣弄道德高地的偽善者以妖魔化港人為樂,把港人說成野獸惡棍,港人應有的公民權利不斷被侵蝕,這是現今社會的真象。
湧港產子潮不會退卻,香港人口必然失控,社會資源不會像聖經說的五餅二魚無限增多,這是很現實的問題。要完全有效堵塞移民漏洞,已說過只有兩大方案:修改基本法或由人大釋法。
香港人普遍極不願意修改基本法,認為基本法是本港民主法治基石,修改基本法代表香港法治不保,泛民主派也主張這思維,但奇怪的是,當大多數港人一廂情願地認為基本法是民主寶典,但回歸十多年以來以及可見未來,也不見得香港會有西式民主曙光,連泛民也支持政改增加功能組別議席助大建制勢力,特首小圈子偽選舉,泛民也樂此不疲參與其中,更荒謬地搞個街頭紙皮箱模擬初選,這麼說來,其實基本法還有多少民主保證?一切已由泛民斷送。基本法不能保障港人步向民主,泛民更不能協助港人步向文明,這些都是眼見的事實。既然如此,修改基本法反而是救港的不二法門。
不修改基本法,湧港產子問題永不能解決,世上沒有不吃草的馬,一就是由人大釋法,讓中共插手本港法治,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條是合情合法合理大家都舒服的大道,另一條是惡魔之路,兩條路都可解決問題,香港人必須作出明智抉擇。

2012年1月21日 星期六

不能承受之輕

 

自幾年開始,有一本書一直徘徊在我腦海---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以下的呢兩句係我一直沒法忘掉的..

  • 「如果我們生命的每一秒中都有無數次的重複,我們就會像耶穌釘於十字架,被釘死在永恆上。這個前景是可怕的,在那永劫回歸的世界裡,無法承受的責任重荷,沉沉壓著我們的每一個行動,這就是尼采說的永劫回歸觀是最沉重的負擔的原因吧。」
  • 「如果永劫回歸是最沉重的負擔,那麼我們的生活能以其全部輝煌的輕鬆,來與之抗衡,可是,沉重便真的悲慘,而輕鬆便真的輝煌嗎?」

佢提出左兩個觀念,輕同重..

到底什麼是輕,什麼是重?  每個人都可以有唔同既理解..

在常人眼中..

輕是輕省,冇壓力,自由

重是沉重,多規範,被束縛..

但是,真的係咁簡單嗎?

當人以為可以完全地輕省咁去行人生的路,這是真正的釋放嗎?

當人以為可以丟掉沉重時,他們作出了什麼的選擇?

 

之前睇九把刀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佢話自己keep起左以前同沈佳儀之間既書信..

我突然間諗起自己以前同某君的唔知幾多封信............

20120121_235419

以前中學時,竟然會有心機去寫信,然後突登走去人地課堂交比人..

每次都好期待收信同回信..

個時會好有心機去寫埋D得意野/無聊野比人..

一字一句,都是心血結晶..

都係用無數精神去寫下來..

依家睇返,都仲會有會心的微笑..

這些信的背後是一個個的小故事,一段段動人的回憶.

動人,是因為背後的在乎..以及那壓在我心中的重量..

 

依家同人溝通? 一個message咪得囉..

話就話方便左..但係另一方面亦都可以話冇左以前個種感覺..

依家send sms,唔鐘意既就可以隨手delete,冇心情既可以hea覆..

唔會咁用心的去想應該點寫先可以在有限的空間表達到自己..

(有時都會寫D長長既sms比人鼓勵人既..)

 

現今的世代,什麼都講方便,即時..

這是古時的人所期盼的輕..

他們希望科技能讓他們可以脫離昔日的沉重..

但是,這樣的方式亦令我們慢慢地失去了一些東西..

人開始不懂得珍惜時間,情感,又或者係身邊既人.........

 

有時見附近既人食飯前一定要影一影件野,

我會諗,到底係你定係部手機食飯?

影低左,又係咪真係能記下此時此刻到永恆?

點解食飯時要拎住部電話冇時停?

係咪覆少陣地球會滅亡?

依家自己買左smartphone,我都提自己唔好做上述既野..

 

前幾日係度執番以前既相..

我在想,如果我只可以每一年keep低十張相,

到底我會選擇keep邊幾張?

會係那些隨手影的食物嗎?

定係個D真正記低我成長痕跡既相片?

答案不言而喻...

 

寫到最尾,有些少感觸..我諗起一件小事..

我的麻麻一直keep住我爺爺的一張證件相在銀包,同佢張長者卡擺埋一齊..

點解? 因為這是她所愛的人..

每次我睇到,我都有點沉重的感覺..

當依家既人換wallpaper既速度快過火箭既時候..

佢向我示範了沉重背後的情懷..

 

或者,有些沉重,是值得我們用一生去背負的...

 

 

 

=============================

「數碼相機的好處是拍照沒『成本』,隨意拍完一千幾百張相片,爾後才慢慢選出最好的。」聽到這話,我想了一想。

如果你有經過菲林時代,一定不會忘記,每次舉起相機,必定先想一想,看一看四週,走去最佳的位置,選個最好的角度, 等待最美的光線,才按下快門;還有,按下快門前,你必然想過,眼前景物,要不要拍、值不值得拍下、拍了會不會浪費菲林(還有沖曬費用等)?

從前拍照,即使最不專業的人,也經過一番選擇才按下快門,縱然所謂選擇是多麽粗疏,內心也曾有過思考與衡量;現在拍照,不管專業不專業,卻不免粗拍濫拍多拍,因為選擇與思考的作用已不及從前般具影響力,拍上幾千張垃圾照片,按一下「刪除」了事。選擇與思考,腦筋本應在「事前」開動,現在變成「事後」才思量。

我不喜歡這種轉變。

放諸做人做事,選擇與思考,該是事前應有的謹慎,而不是事後才慢慢斟酌。

聞說有名人教導孩子,吃自助餐時只許選一碟食物,而且要吃光,孩子面對百般美食,在選擇時便加倍謹慎,好好利用那一次的機會,而且他知道,不管所選是對是錯,也得自負責任。

每次見到家長讓三歲小孩把玩數碼相機亂按快門,「隨他吧,不要緊,拍完delete好了。」我總想起「胡作非為」四字。

為何不教他選擇?

更普遍的是,很多人拍下一堆沒經選擇的照片,根本不會重看,連去蕪存菁的動作也省下。這樣下去,無論事前或事後,「選擇」這種觸覺,恐怕日漸退化,盲目之後,誰也「不分好歹」。

2012年1月20日 星期五

假如不是有信仰 -- 性


又係時候清下之前既文章嚕~
最近有機會諗下,到底有同冇信仰有幾大分別..
而年青人最常聯想到的,應該係性..

有時都會聽人講起係性方面應該比幾多/比到什麼位..
到左十八廿二,會咁諗並唔出奇.
好多時,都會聽到身邊人對呢樣野有一些想法..
或者係我地既文化所影響啦,我地好少會講呢D野..
不過唔講唔代表唔去諗..

我諗性其中一樣吸引人既地方係,個種身體上的親密感..
由BB仔開始,我們都渴求得到親密的關係,親密的接觸..
而性,實是其中一樣異常吸引人既東西..
點解人鐘意拖手,擁抱,親吻..............................?
不正正因為這些行為在physical 上能得到親密的接觸嗎?
我想這亦是人對親密樂此不疲的原因吧..

講番轉頭先..其實基督徒點睇性?
又或者應該精確點問,年青的基督徒點睇性?
好認同阿彼所講的呢句說話:
"其實「我是基督徒來的。」這答案,跟「媽媽說不可以」,分別不大。 ...... 問題在於「基督徒」這個身分,不能在充滿誘惑的世界中,給你帶來任何額外的保護。"
如果係信仰上不能令你有自己對親密既睇法的話,
咁基督徒同一個年青人真係冇咩分別..

不如講下我點睇性啦..><
我一直都信,性是要基於深厚的兩性關係,即婚姻.
點解? 因為靈與慾密不可分..
拍拖都要講同對方想法/價值觀似唔似,
因為親密並唔係講緊兩舊肉貼埋一齊..
拍拖尚且如此,何況性? 這可是更深入的結連..
難道我同一個人上床,但係我竟然同佢冇關係上既linkage?!
咁樣同召妓有咩分別? 
我實在接受不了與身邊人有"這麼近,那麼遠"既感覺.
至於拍左拖又得唔得? 我都覺得唔得..
因為拍拖,只係兩個人暫時係埋一齊..
而結婚,先代表二人願意一生一世共行..
(當然啦,依家大把人唔尊重婚姻,呢層我都冇野講 =.='')

邊個話信仰唔貼身? 只係.. 肯唔肯諗姐
不過,有D野我係諗唔明的,到底性可否令人達到心靈上的結合?
其實我都幾想知呢個答案 XD



=====================================================
假如不是有信仰
2011年01月07日 15:30.41
(這是編輯阿彼的個人分享。)
做「一百人訪問」,聆聽到很多青年人對性的態度。
姑且不討論他們說的有幾多是真心話,能夠放下慣用那種陰陰濕濕的性暗示與有味笑話,坐定定跟編輯談情說性,可見青年人其實並不介意分享。
像一位同學說:「是大人扭扭擰擰而已。」
訪問過程中,有個有趣的發現。在性這件事上,有一個大鴻溝,就是信仰。
「我是基督徒來的。」我們聽過無數人對「兩個人相愛,有feel就可以上牀。」這命題的第一個反應,就是這一句。
隱藏的那一句不言而喻,因為基督信仰並不贊成婚前性行為,所以他們也是不認同的。
這是從身分出發的判斷;當中很多,實在說也是很「乖」的年輕人,是不能要求再好的那一種了。
不過好了,假如你是沒有信仰的呢?答案又會否不一樣?
讓我這樣比喻:其實「我是基督徒來的。」這答案,跟「媽媽說不可以」,分別不大。
將原因推給信仰,推給媽媽,那麼,你自己有想法嗎?
單單依靠信仰的規條去生活,又有什麼不妥呢?
我覺得,問題在於「基督徒」這個身分,不能在充滿誘惑的世界中,給你帶來任何額外的保護。
假如你成為基督徒,上帝就立即給你的腦袋安裝過濾軟件,那麼「基督徒」這個身分,或者就比較有意思。
可惜沒有。
每日的娛樂新聞、八卦雜誌、網上免費的色情照片、成人電影、討論區 . . . 不由你拒絕與否,湧入所有人的眼廉。
不只是情慾的挑動,更是觀念的潛移默化。
這其實幾乎是每一個基督徒都要面對的問題。只要你是基督徒、又有拍拖(或將來會拍拖),就無法倖免。
在 uzone21 的「師傅過招」信箱之中,青年人關於感情問題的來信,有相當一部分,都是關於性的掙扎。
有人在猶疑「應唔應該畀」、「應該畀到幾多」,或者「畀咗之後,感到自責和痛苦」。
這些現實場景,就是最真實的戰場。情到濃時,只靠「基督徒」這面盾牌,可能完全不堪一擊。
如果基督信仰對於性的觀念,沒有真正被理解、消化和內化在生命之中,基督徒可能只是死抱住規條、矛盾地過活的一群。
問題來到的時候,很快,被自己打倒。

的確有人對我們坦白說:「假如不是有信仰,可能我都唔介意同男 / 女朋友有性關係。」
相比起身分與隨之而來的道德立場,我們更想討論的,是性與親密,是如何在在影響我們的生命。
我們在製作《親密現場》時,一直都想做入去這個問題的核心上。
我寫性治療師古錦榮的那一篇專訪時,原本的文章題目是:「面對性,你是否夠坦白?」
對,坦白一點,想清楚,做與不做,跟你的生命,究竟有什麼關係呢?
「其實你們怎樣看呢?」有同學做完訪問都會機靈地反問我們。
對了,你訪問都問夠了,你自己又點睇?
同學想知的是屬於個人的選擇、價值觀、不只是對與錯的判決。
我整理一點最近的思考。
性行為,性質不同於其他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那是兩個人之間,無論是身體上還是精神上,都是最深層的接觸交流。
兩個人敞開一切表面的說話和行為,將自己完全暴露在對方的面前。滿足的性行為,容不下假裝。
跟柏堅的分享一樣,我覺得性行為象徵兩個人彼此完全的接納。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黑暗面。我們都要保護自己,不想其他人知道,這是我們的自我。
婚姻的關係中,核心是彼此的坦白,然後接納對方,原來是這樣的一個人。
被接納,是人一生一個很關鍵的意義 ── 無論自己有多大的問題與差錯,對方仍然將你看成是寶貴和珍愛的,父母是血肉相連,天生就有這種無條件的接納;配偶,本來是一個與你偶然遇上的人。
在這種接納之下,在關係中得享一份安全感。然後,完全敞開自己的性行為,才是最安全和最享受的。
這也等同基督的愛與接納,除去了我們的懼怕,我們坦坦白白來到上帝的面前,
上帝的完全接納,成就了給我們的平安。
(詳見柏堅的今期信仰反思和黃麗彰在書誌內的專訪,極力推介!)
在肉體上看、甚至感受上去理解,婚姻之前的性行為,跟婚後的似乎沒有什麼差別。
但缺乏了婚姻的約(或者說是委身),性行為呈現的接納,就有可能變得風吹而草動。
關係的破損,會摧毀這種完全的接納。即是說,一個人完全對對方打開自己之後,最後卻被捨棄了。
也許是女孩子說的:「咩都畀晒佢,但最後佢唔要我。」其實男女也一樣。
這種傷害,對整個生命的成長,都會造成影響,也可能會影響日後的關係。
所以,有些事情,不只是道德上做得不做得的問題,而是做了,身心靈會承受什麼的問題
當然仲要顧及後果。
我明白,現實世界太多的誘惑、太多叫你「不要想太多、做咗先算」的說法。
而且,現代人遲婚,由性成熟到結婚的十多年,在性慾上可能出現的需要,很難用一句「手潔心清」、「想想後果」就說明一切。
如果要坦白一點說我的期望,就是透過多點了解性與親密的關係,我們都能為自己立一個能夠坦白、而自己又相信的理解,心口如一。
然後,讓我們一同期待生命中,能夠獲得一種更滿足的親密。

2012年1月15日 星期日

互動.互惠

 

呢兩日,腦袋不斷浮現interaction呢個字..

跟住就諗起一套戲既其中一幕..

前兩日同最忙好友食左個lunch,

時間總係唔夠,話題總係好多..

每次,我都好慶幸我能夠認識到你..

唔係咁多關係可以冇咩避忌咁去傾去講..

好多位,我唔駛轉廿個圈先講到我想點/我點諗.

 

 

人與人既關係,不就係講緊一進一退之間既默契嗎?

進與退,係講緊兩個人既事.

有時係有D位,我發覺自己會好刻意咁去做一D野..

因為我怕控制不住我腳下的大象.

有D位,我需要小心翼翼咁去保持距離...

有D時候,要刻意講D適當既野,釐清彼此既定位..

有D事,唔好傻更更走去做..要睇定D..

依家,我開始識玩呢個遊戲了..

好似講到好負面咁,不過咁樣做係有必要性..

依家既人際充滿太多計算與企圖..

當你想表現最真實的一面時,人地反而會懷疑 ><

所以係初段,總是要大家試下對方..睇下夾唔夾到..

 

有人做過測試,發覺最好既相處模式係根據對方上一次的行動去作反應..

即以惡報惡,以善報善..

其實都覺得幾岩既..

經過一次又一次既互動.人就會建立左對別人的觀感..

"佢不嬲都係咁架啦.."

"上次佢都咁咁咁咁啦.."

例如約gathering,當有人成日都唔應機/唔去時

好自然就會對佢有負面既諗法..下次就未必再搵埋佢..

 

而往往最穩健的,是大家能互相惠及對方..

當一方只是不斷付出/收獲, 那段關係就會變質..

變得好似service provider 同consumer..

呢D應該叫....transaction

係幾段/批特別close既關係中,好感受到個種暖暖的交流..

個下真係會覺得咩都抵晒...

唔會諗付出幾多,唔會諗值唔值..

(試過比人不斷寸,但係個心都係咁sweet嗎? 我試過~)

 

 

其實無啦啦打上述既話都係因為最近睇完呢本書..

入面講左好多人生既野,如愛,人生意義,互動等等..

講中左好多野,之後應該要打多幾篇~

2012年1月12日 星期四

就是寫不出來

今日難得唔駛出去補習..

係屋企睇左陣書,上左一陣網,同人傾左一陣計..咁就一日..

算是幾寫意吧..

 

不過唔知點解,岩岩坐係電腦前想打文既時候,個腦好似空左咁..><

題材,預備左好多..但係我諗唔到點組合成一篇文章..

可能,係因為呢樣野..

“寫作需要的,不是時間、空間、經歷,甚至不是那捉不緊的靈感。寫作需要的是,情緒。有感情,自然寫得出來。無論是喜、怒、哀、樂,只要有感情,自然水到渠成。”

 

但係D成日寫作既人,卻有另一番見解..(詳情請睇下面)

我諗,其實寫blog都係好需要養成習慣..

之前我講過,成每個月起碼係度打4篇文..

大半年過去了,都總算keep到..XD

 

不過,寫文真係好難..

試過好簡單咁寫文章,亦試過用好幾日去制作一篇超級認真的作品..

我發覺心情真係好影響我寫野既深度同長度..

之前Asso讀完,個陣冇咩野做,我真係可以好有heart咁成日寫..

但係呢兩個月,真係冇咩貨仔好寫..><

我自己覺得,11,12呢兩個月真係寫得麻麻..

好多情感/想法,都寫不出來,

只能用留白的方式去表達..

 

查實我係有幾個topic好想寫架..

例如講下騎象人呢本書啦,思考下信仰/服侍啦.......

但係我又唔想是是但但寫浪費左wor..

唔通要等到五月?!

 

==========================

寫不出來

每個星期,我一定要寫六篇專欄,即大概每天一篇。有時候靈感湧現,感觸良多,一坐到電腦前便可以一口氣寫幾千字長篇故事;有時候心緒不寧,腦袋空白,可以呆坐數個小時,也嘔不出兩句話,確實痛苦,例如寫這篇文的前一刻。

我喜歡寫作,因為總能直接準確地驗證了自己是否有足夠的閱讀來補充靈感來源,也能充分體現出最近的生活與工作體驗是否足夠充實,一寫便知龍與鳳,是故才不敢怠慢人生。通常一個人過得太平穩幸福的時候,便容易腦筋遲鈍,缺乏感悟。如果沒有波折經歷,又何來故事與人分享,所以有時候遇上挫折,失意之時,往往更懂得釋然。

這樣說來,難道是近日生活太過平穩,所以無字可寫?也罷。我索性捧起台頭那讀到一半的小說,上網看外星人在地球留下的種種古怪跡象,youtube還有無手無腳的男子分享勵志人生,這樣消磨了一兩個小時,竟靈感重現。

做娛樂圈這一行,工作數量和時間都彈性,可以忙到無時間睡覺,卻也容易有望不到盡頭的空閒時間,這時又難免空虛,倘若不懂善用時間,就會讓時間白白溜走,生活無味。所以除了運動美容做家務,學習知識吸取資訊必不可少。記得有一晚做撳錢,八題中七題,有些靠分析,有些靠運氣,最後一題爭奪十萬,問甚麼樹木屬於香港本地品種。皆因某天看《新聞透視》,報導廣東地區的村民為求效率,增加收益,大量種植生長快速的外國品種桉樹,導致水土流失嚴重,間接污染我們香港人飲用的東江水,所以我懂得剔除了桉樹這個答案。當時覺得好開心,因為發現知識真的是無形的,學習是能內化的,所有智慧都是靠日常逐少地細微地積累回來的。

所以,萬一遇上無話可說無字可寫的時候,或無聊空閒的假期,甚至處於失業低落的人生階段,不要慌張呆坐,只顧學習,用任何形式去學習,書中自有黃金屋,英雄有一天終有用武之地。

 

========================

「互聯網中人」.之二

(續:「互聯網中人」.之一
Perry在節目中問我的另一個問題是:寫博會上癮嗎?不寫一段時間會否令你不安?
我想他問這個問題的前設是,一個人若有「網癮」的話,他不寫一陣子博、不持續地收到幾個回應,必定心癢難搔,忍不住要寫些什麼引人注意。
可我亦不是這種人。恰如其反,我有時倒要逼自己寫作,不許荒廢太久。
無可否認,我喜歡寫──剛剛才和一個朋友提起,我通常只在白天寫作,因為寫作會令我分泌安多朌,晚上寫作往往令我興奮得難以入睡──但我不上癮。
而我要逼自己養成寫作習慣,也是這一兩年間的事。過去我對寫作隨心所欲,興之所至便連寫多篇,沒心情時就偷偷懶;這種性格適合寫博,不適合傳統的爬格子。但近年開始認真,覺得要把寫博當一件「專業」的事來做。這主要是受到兩本書影響:Stephen King的On Writing,和村上春樹的《關於跑步》。我沒有看過太多他們的作品,所以他們折服我的不是才華,而是對寫作同樣高度認真的態度。


村上春樹寫道:


「天生有才華的小說家,什麼都不做(或不管做什麼)就可以自由自在地寫小說。像泉水自然湧出來那樣,文章自然湧出來,作品很快就完成。沒有必要努力。偶爾有這種人。但很遺憾我並不是這種類型的人。不是我自豪,不管怎麼注意週遭,還是看不到泉水。必須手拿起鑿子一點一點地敲開岩盤,深入地底去挖掘,否則無法挖到創作的水源。為了寫小說,不得不用盡體力,不得不耗費時問和工夫。每次想寫作品時,都不得不一一重新挖掘新的深穴。不過漫長的歲月持續過著這種這生活,努力打開堅硬的岩盤找洞穴,探尋新的水脈,技術上和體力上都變得相當有效率了。所以當感覺到一個水源開始枯竭時,就能很乾脆地立刻移到下一個地方。向來只靠自然水源的人,忽然想這樣做,可能也沒辦法立刻順利做到。」

說起這種「靠自然水源的人」,我總是想到倪匡。
而Stephen King則這樣寫:


"…while it is impossible to make a competent writer out of a bad writer, and while it is equally impossible to make a great writer out of a good one, it is possible, with lots of hard work, dedication, and timely help, to make a good writer out of a merely competent one."

他單刀直入:


"If you want to be a writer, you must do two things above all others: read a lot and write a lot.  There's no way around these two things that I'm aware of, no shortcut."

No shortcut. 除Stephen King和村上春樹外,幾個當代最好的中文作家中,不管是韓寒、彭浩翔,還是在我們少女年代便已成名的亦舒,據我所知他們長久以來都堅持做兩件事:read a lot and write a lot。而且從不間斷。
既然沒有那分天才,能效法他們的努力也是好的。

2012年1月9日 星期一

給重要的你


原本以為放假應該有多D時間做自己野..
點知...作戰失敗><
兩個細路都考緊試..所以呢,我都係繼續教書..
我想整理舊blog,睇書,執房,出去行下,打機,搵朋友,調整想法.............................
唉... 唯一成功的,應該是搵朋友.
除左之前的早餐之外,我呢個假期都傾左幾多電話.

前兩日終於有時間同一位大忙人傾番一次電話..
每次係facebook見到佢既動態,
一係就開會,一係就搞function,一係就食飯..@@
話咁快就咁多年啦..點解你可以成日都咁忙?!

今次可以話係另一次十分有價值的談話..
(突然諗起,我地既對話有幾多次係傾閒計?! 應該極少..)
每次傾計,總係同你傾埋D好大既事..
讀書讀成點,升大學報咩科,未來點樣,感情點樣,信仰點樣..
好似將所有既重要話題濃縮係每次對話咁..
其實,我都想同你可以無無聊聊咁吹下水..
我諗,唔一定要每次的對話都咁有價值..><
換個角度,這也實在太沉重了..

一直以來,你都係我好重要既朋友..
第時結婚唔搵你做伴郎都唔知搵邊個..@@
只係,每次一班朋友出去玩出去做其他野,卻總是很少見到你的身影..
經過呢晚,我諗我更了解你的大志&想法..
但係我的愁緒卻增加了不少..

或者,在以後的日子,我地既關係都會繼續係咁..
深入,但卻缺少相處.
這是好事嗎?
有時我有野好想搵人傾訴..
但我知道我唔會打比你..因為知道你好忙..><

我知,為神付出係一件好正既事..
見到你係呢幾年有咁多既收獲同領受.實在為你感恩..
不過與此同時,我又會有D不是味兒..
我多麼想能在年輕既時間多D同你相處..
之後你做左野結左婚,就唔會有咁既空間時間嚕.

好朋友呀, 我都唔知應該再講咩了..
希望黎緊呢個暑假有多D時間同你相處啦..

IMG_2526

2012年1月6日 星期五

朋友,是要黎見的~

 

星期四,特登推晒所有補習..

因為我唔想我個sem break只係得補習同補習..

之前自己一個去左灣仔行下,今日輪到約朋友,HEHE

 

一朝早去左搵monkey食早餐..同拎手信~XD

久違了的聲音,久違了的感覺~

多謝你day off都咁早起身陪我...

終於去左嘉樂冰廳食野,超級好食!!

下次一定要再黎~

 

坐starbucks.. 真係好鐘意咩都唔做既感覺呢..

我真係好鐘意係度睇下書,傾下計咁

呢D,先叫做study-life balance !!

 

之後去左玩board game玩左成日~

是日大殺四方~XD

玩Dixit時,我覺得自己超級勁~

我估到晒大家既出牌/描述strategy~~

(可能係因為我太了解你地既style了  ^^)

不過因為太興奮,搞到喉嚨好唔舒服><

最後係玩戰國風雲..

我堅係覺得每一個男仔心目中都係有鬥贏人地既心..

因為大家都搏晒命咁爭奪領土,嘿嘿

 

 

好耐冇試過唔駛番學+唔駛做野了..

呢個假期,都有嘗試下搵人既,

不過只能抽到一丁點時間食個飯/傾個電話..

好難就到大家都得閒..

廿歲仔既我們,點解會同身邊既人lost晒contact><

 

尋日應承左要搞兩個gathering..

又係時候要約人了...@@

2012年1月4日 星期三

代禱者


要諗應該係呢度分享D咩,真係好難..><
唔係冇野諗緊,亦都唔係唔講得我諗緊D咩..
只係..一坐定係部電腦前面,就唔知應該講什麼..
所以呢,我都係繼續借人地既文章發表下自己的一些想法吧..

靜雞雞咁做一個代禱者既感覺係點?
其實,都幾寂寞..
又或者咁講,係要擺脫得自己一個既呢種自我想法..
因為,唔係個個都會一齊去代禱..
(其實我都幾掛住以前一齊祈禱既時間..)

其實有時為左一件事祈禱祈左一排.
我都唔知件事有冇變好左..
你永遠唔會知道,到底點解事情既發展會係咁..
我想,我只能憑信心去相信神就在暗處讓佢既心意成就吧..

我有諗過一個幾無聊既問題.
就係如果神叫我去做一件大事,
但係唔會有人知道我既"功勞"..
咁我又是否願意去做呢件事?
個下我既反應係......  唔多想.

好坦白,原來到個一刻(其實咪又係上年既事...  =.='')
我都係未放得低被人認同呢樣野..
而我又係唔知幾時開始,無啦啦做左一個代禱者..
一個唔算好稱職既代禱者..
由於唔係好有energy,所以好多時都係祈一日唔祈幾日咁..

呢4,5個月,對我黎講係好大既信心挑戰..
我突然好似明左少少以賽亞係烏西雅王死左時既心態..
當過往依仗既野變得不可靠時..
問號就會開始浮現.
我諗我係正在這境況掙扎緊吧..
只是,我都唔知依家應該點同神祈求..

再學下吧:D

PS : 岩岩睇番半年前所寫的文..原來都係從祈禱聯想到信心..
=========================================
秘密
2011年08月17日 08:54.01
「所以,你施捨的時候,不可在你前面吹號,
像那假冒為善的人在會堂裏和街道上所行的,故意要得人的榮耀。
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你施捨的時候,
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要叫你施捨的事行在暗中。
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
「你們禱告的時候,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
愛站在會堂裏和十字路口上禱告,故意叫人看見。我實在告訴你們,
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你禱告的時候,要進你的內屋,關上門,
禱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馬太福音 6:2-6)
嚴格一點說,施捨和禱告,不是人與人之間的事,而是人與上帝之間的一個協定。雖然我也認同龔立人博士說的,互相祈禱可以將別人的困苦用自己的話說出來,讓受苦的得到理解和安慰。
但現在我是愈來愈不敢對人說「為你代禱」,最怕說了不做,彩頭攞捉,原來內裏只是騙人。

有些,心裏是為了得到人的好感,將好意化成宗教術語,還要專誠走到對方面前說「不要擔心,我已經為你祈禱啦。」
有人會辯解。但是沒用的,任何對人的回應都有自我膨脹的危機。
最珍貴的祈禱,上帝說,是一個秘密。

我所關心的那些人,很可能這一世都不會知道我曾經為他們擔心禱告,或者擺上了任何代價。承擔起絲亳不被明白和欣賞的鬱悶,耶穌說,這最好。為人代禱原本只牽涉我與上帝的私密協定和信心試煉。然後,在現實中默觀上帝的工作。跟第三者的反應沒有半點關係,如果理解耶穌的意思,甚至是刻意割開跟第三者的連結,讓我僅僅帶著一份清心給予他者的愛,來到上帝面前。
我是否甘心這樣做,會證明我真正的心意和對上帝真正的親近。
所以,除了必要的關心、幫助和問候,真正關心對方的話,不妨出少句聲,祈多個禱。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