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6日 星期二

香港2020福音宣言





在二零一九年一月的一次講座裡,講者向聽眾們分享巴門宣言的歷史背景與神學意義。我還記得當時的我是以一種聽歷史的心態去出席,根本沒想過這宣言於我有何意義。

在Q&A環節時,有人問到基督徒是否需要一份屬於香港的巴門宣言。想不到一年半之後,我們真的需要一份尋於我們的信仰宣言。或許內容並不夠完美,但我接受。願身為天父兒女的我們在這世代想清楚我們所宣講,所信靠的到底是什麼。

在最後,突然想起尼尼微王聽到神的信息時的反應。不知我城的官員又是否有這一種智慧?

「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傾覆了!」這信息傳到尼尼微王的耳中,他就下了寶座,脫下朝服,披上麻布,坐在灰中。他又使人遍告尼尼微通城,說:「王和大臣有令:人不可嘗什麼,牲畜、牛羊不可吃草,也不可喝水。人與牲畜都當披上麻布,人要切切求告神。各人回頭離開所行的惡道,丟棄手中的強暴。或者神轉意後悔,不發烈怒,使我們不致滅亡,也未可知。」


於是神察看他們的行為,見他們離開惡道,他就後悔,不把所說的災禍降於他們了。


---------

《香港2020福音宣言》
“Hong Kong 2020 Gospel Declaration”
同意請簽署宣告:https://bit.ly/2WZmCFz
Sign to declare together: https://bit.ly/2WZmCFz
—————
《香港2020福音宣言》 :
// 1. 耶穌基督正是福音的本身。//
耶穌基督是彌賽亞君王,是福音的根源 (可1:1)。這福音關乎上帝的國度臨格,戰勝罪惡不義的黑暗權勢,從而改變世界的一切。因此,福音不純粹關乎個人死後的靈魂得救,它更關乎上帝國的降臨,除滅世界的黑暗,扭轉邪惡的權勢 ;同時 ,這福音也 展現對 現世生命的關愛、醫治與守護,牽涉人類生命的政治解放與社會關懷,是具體的、行動的、整全的。
// 2. 唯獨耶穌基督是教會群體的主。//
教會是基督的身體,連於元首基督(弗1:23)。因此教會最終只順服和效忠天國的君王—彌賽亞,而不是地上任何政治經濟的執政及掌權者。教會也不應依靠世上任何權勢而存活,更不應被其支配主宰;當以史為鑒,棄絕一切偶像,尤其在以經濟發展大於一切的香港社會。謹記並活現耶穌的教導:「不能又事奉上帝,又事奉瑪們。」以及十誡的首訓:「除了我以外,不可有別的上帝。」認定除主基督以外,別無拯救。
// 3. 教會是傳揚福音的見證群體。(太5:13-16)//
教會作為耶穌基督奧祕的身體,在地上成為耶穌基督現世的真實見證。因此,教會不應貪求自己的內部發展,貪圖穩定、安逸與富足。作為跟隨基督的羣體,教會學效耶穌基督的榜樣,與貧窮人在一起,與受壓迫者同行,向困苦者施予援手,無懼邪惡權勢的苦害和十字架,以行動跟隨耶穌基督的榜樣。
// 4. 教會為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拒絕謊言、堅守真理。(提前3:15)//
面對扭曲真相、操控媒體、埋沒真理的極權政治,教會拒絕一切的謊言,勇敢地指出政權的不是。雖然教會自己不是真理本身,但她憑着無僞的良心,堅持耶穌基督的聖道,隨時聆聽聖靈的聲音,謙卑地不斷更新自己,辨別真相、活出真理。
// 5. 靈性與行動不可分割。//
主基督說:「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25:40)。教會與耶穌基督的關係建基於跟隨基督的行動。因此,教會的靈性與行動從不分割。教會的禱告與行動結合:行動是禱告的實踐,禱告是行動的基礎。教會的禱告與行動從不停止(帖前5:17)。
// 6. 教會在黑暗的時代中作光明之子。//
聖經說:「黑夜已深,白晝將近」(羅13:11)。 教會在世上存在的目的,正是在這黑暗與白晝之間作生命的見證:在絕望之處播下盼望、在不義的社會維護公義、在仇恨之中散播關愛、 在虛謊之中尋求真理、在傷痛之處包紮醫治、在暴力的世代甘作犧牲。教會期盼及祈求上帝國的實現。 我們竭力維護上帝賜人的尊嚴與自由,守護生命,與香港人同行,在香港社會體現平等、公義、互愛的上帝國度。
同意請簽署宣告:https://bit.ly/2WZmCFz
—————
"Hong Kong 2020 Gospel Declaration"
// 1. Jesus Christ is the Gospel. //
Jesus Christ is the Messiah, the King, and the foundation of the Gospel (Mark 1:1). This Gospel speaks of the coming and of the presence of God's kingdom, of the victory over the dark powers of sin and evil, of bringing change to everything in the world. Therefore, the Gospel is not solely about one’s spiritual salvation after death, but also about the coming of the Kingdom, the wiping out of darkness of the world, and the overturning of authority of evil. The Gospel is also concrete, actionable, and holistic, as it also cares about, heals and protects the life of this present world, and involves emancipation and social care for mankind.
// 2. Jesus Christ is the one and only Lord of the Church. //
The Church is the body of Christ, who is the Head(Eph 1:23). The Church is his body, the fullness of Christ who fills everything in every way. Therefore, the Church ultimately obeys and pledges allegiance only to the King of the Kingdom in heaven – the Messiah, and not to any political and economic rulers and powers on earth. The Church should not exist in reliance on any power or principalities on earth, and by which the Church should never be ruled over. Especially in the context of Hong Kong, where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often prioritiz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goal above all else, the Church must remember what history has taught us: to renounce all idols. The Church must remember and live out the teachings of Jesus Christ, “You cannot serve both God and money,” and the first of the Ten Commandments, “You shall have no other gods before me,” for salvation comes from nowhere except from the Lord Jesus Christ.
// 3. The Church is a community of witnesses who preach the Gospel. (Matt 5:13-16) //
As the Body in mystical union with Jesus Christ, the Church is His true witness here on earth. Therefore, the Church should not crave for its own internal development of stability, comfort, nor prosperity. Instead, as followers of Christ, the Church should follow the example of Jesus Christ, who himself lived among the poor, walked with the oppressed, and helped the needy. As we live out our faith and follow Christ’s example, we should not, and will not be fearful of the persecutions and oppressions of the evil power.
// 4. The Church is the Pillar and Foundation of the Truth. We reject falsity, and hold on to the truth. (1 Tim 3:15) //
In the face of a totalitarian regime that distorts facts, controls the media, and buries the Truth, the Church courageously rejects all falsehood, and points out what the regime has done wrong. The Church herself is not the equivalent of the Truth, but she follows the sacred Word of Jesus Christ with a clear conscience; she always listens to the voice of the Holy Spirit, renews herself with a humble heart, discerns the truth, and lives out the Truth.
// 5. Spirituality and actions are inseparable. //
The Lord Jesus Christ said, “…Whatever you did for one of the least of these brothers and sisters of mine, you did for me.” (Matt 25:4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urch and Jesus Christ is founded upon the Church following the work of Christ. Therefore, the Church's spirituality and actions are inseparable. Prayers and concrete actions are intertwined—action is the practice of prayer, and prayer is the foundation of action—and never ceasing. (1 Thess. 5:17).
// 6. The Church is the People of the Light in a time of darkness. //
The Bible says: “The night is nearly over; the day is almost here.” (Romans 13:11). The purpose of the Church in the world is to be a witness during the time when we wait for the day to come: to bring hope where there is despair; to defend justice where there is unjustness; to spread love where this is hatred; to seek Truth where there is falsity; to heal where there is injury; and to sacrifice where there is violence. The Church yearns for the Kingdom of God and prays for its arrival. As the Church continues to walk with Hongkongers, she shall earnestly defend human dignity, freedom, and life, demonstrating the values of the Kingdom in Hong Kong: equality, justice and love.
Sign to declare together: https://bit.ly/2WZmCFz












2020年5月20日 星期三

情緒四重奏 4 : 對情緒的反思



本文將會以分為三點,討論自己閱讀《情緒四重奏》一書後的感受與個人反思。第一點為透過回想過往與朋友同行的經歷反思何謂聆聽。我的幾位小組導師是我在聆聽方面的啟蒙者。他們言行身教的向我示範了何謂聆聽者,也使我經歷到細心的聆聽能為他者帶來何等正面的力量。而在往後的日子,我開始嘗試學習成為別人的聆聽者,聆聽對方所表達的感受及字裡行間的深層含義,嘗試去明白他的煩惱是源於甚麼事情,並與對方分享一些個人的見解。在溝通的過程中,不少人表達他們甚少感到被聆聽—身邊的人自以為已明暸他的處境,然後試圖以理性為他分析及作出建議。這與葛琳卡在書中所說的不謀而合:「關懷者容易常犯的錯誤是自以為知道對方需要甚麼,就按自己所認為的替對方安排,卻忘記問困擾者最想得到的甚麼」。我認為同行最要緊的不是說,而是聽。一般人或許會以為對方不懂得該如何面對其處境,因此認為最要緊的是告訴對方該做甚麼。但在我的經驗當中,我認為接納對方的感受以及幫助對方喚起他內在的治癒能力比給予建議更為重要。若聆聽者只是集中於為對方提供答案,對方很容易會有負面的感受,認為聆聽者只是視他為一個尚待解決的難題,而非一個面臨傷痛的人。與之相反,當人的情緒被接納與抒解,他的無力感以及沮喪會得以減低,自己能慢慢的收拾心情並繼續面對他的處境。至於作者提到有關如何面對他者有違自己價值觀的異樣想法,我認同這也是其中一個不易面對的困難。簡單來說,我暫時會傾向先聆聽他的表述,但會尋找合適時機讓對方明白我並不認同這一種的價值。


第二點為對於原生家庭的一些想法。早前在講座中聽區結成醫生提到因長期的社會運動而來的情緒很可能會使大量香港人患有抑鬱症或創傷壓力症症狀等等的病症。而在閱讀此書時,我感到的是不健康的家庭關係所帶來的影響比社會運動的創傷更大。我有這樣的看法是因為與家人的相處很可能佔據人生數十年的時間,而若家人長期使用不恰當的言行加諸於某人身上,所帶來的不良影響很可能延綿數年,甚至是一生之久。我認識數位朋友有這樣的情況,他們的家人很愛錫他們,可是不太懂得怎樣處理自己的情緒。他們的家人在面對不如意時往往把怒氣傾瀉在他們身上,向他們說一些極具傷害性的話,最終為我的朋友帶來不能輕易磨滅的內心傷痕。因此,我認為願意與對方同行的弟兄姊妹可多加了解身邊朋友的原生家庭狀況,嘗試了解對方目前的情緒會否與家人相關。我不是說所有的情緒問題也與家庭成長經歷相關,但我相信家庭所帶來的影響很可能為不少人所忽視的。


第三點為對於靈性與情緒的一點反思。在「情緒的防衛」這一節當中,作者提到情緒的防衛機制會影響到我們怎樣與神相遇。很多時討論到怎營與神相交時,自己與身邊的朋友往往把焦點集中於使用甚麼方法、該參考那位靈修大師的著作等等。很多時我都下意識的以為人只需使用合適的方法就能與神相遇,卻忽略了人與上帝的關係並非如斯簡單,涉及到人對於天父與地上父親的認知、成長經歷怎樣塑造自己對於情緒的表達、親密關係中的互動等等。因此,只是單純的建議一套靈修方式予對方並不能幫他者擺脫上面提到的影響。而這一個反思亦使我回想起以前的經歷。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居於離海邊很近的區域。每當我感到有情緒的時候,我都會走到海邊禱告,透過祈禱與天父訴說自己的情緒。而在流淚禱告的過程中,我的感受往往都得以抒解,有力量繼續走下去。現在回想,我想這就是怎樣把自身經歷交托,並從上帝支取力量的其中一種方式。現在我所居住的地方並不接近海邊,自己的工作與生活也日漸忙碌。我想我也需要找另一個新的方法,幫助自己在面對情緒時與上帝親近,坦承向祂表達自已面對困擾時的感受與及自己有多需要祂的接納。這不只是為了使自己有力盛載有需要的人的情緒,更是為了使自己更敏銳於自己的內在情況以及聽到祂的聲音。

2020年5月19日 星期二

歷史的「多角度」討論






當有政治需要時,歷史就係可以「多角度」討論,甚至認為「假如中國政府當初在六四問題上沒有採取斷然行動,中國便會失去隨後20多年經濟快速增長的機遇」;而當有另一類政治需要時,歷史就沒有什麼討論空間。到底這是一種怎樣的歷史研究態度?韓國人勇於面對自己的歷史,清楚記下光州五一八事件中所發生的事情,但願到那日,種種香港所發生的事情的真相也被揭示。最後,謹列出英國戰史研究者李德哈特對於如何研究歷史的建議。
1. 偶然因素的重要性。李德哈特甚至還舉了一個非常傳神的例子,就是「午餐時間」的極端重要性。
2. 影響國家命運的大事,其決定性的基礎往往不是平衡的判斷,而是衝動的情緒,以及一種低層級的個人考量。
3. 許多文獻都是為了欺騙和掩飾的目的而寫的。而幕後的鬥爭則很少能有文字的紀錄,但它們卻往往能對問題產生決定性的作用。
4. 對於歷史證據的處理,凡是自我表揚的言論,應該對其採取挑剔懷疑的態度,凡是自我認罪的言論,則大致應可信賴。
5. 當某人讀到或聽到任何對他感興趣事物的批評時,請注意他所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是否與這種批評的公正性和真實性有關,還是僅帶著強烈的情緒。
6. 若某人判斷一種觀念時,所注意的不是觀念本身的優劣得失,而是先看作者是誰;假使他批評某種觀念是「異端」; 假使他認為權威總是對的;假使他把某種特殊批評當作是公開的貶抑來看待;假使他把意見與事實混為一談;假使他宣稱任何意見的表達是「毫無疑問」;假使他宣稱某些事情是「永遠不會」出現,或是某種觀點是必然正確的,則這個人的態度也就是非科學化的。
7. 在一切妄想中最危險者,莫過於以對幻想中的民族與軍事精神有利為由,來偽造歷史。李德哈特甚至強調,「那些已經在這個妄想中吃過大虧的人,卻顯示他們還願意在這方面吃更多的虧」。
8. 歷史如果加上了「官方」的頭銜,也就自然有其被「保留」 之處;若再加上一個「軍事」的頭銜,那也就無異於暗示應加倍的保留。從對「歷史」的歷史研究上,可以充分的證明早在應用於戰場前,偽裝術就已經在歷史領域中有高度的發展。
9. 許多困難的根源,都出自我們在各方面都有的壞習慣,就是對明知為真的事實,卻偏要加以隱蔽或曲解,其理由是效忠於一種思想、一種雄心,或是一種制度。
10. 「忠誠」已經變成一種虛偽的客氣話,其實際內容也許等同於「一種上下相欺的騙局」。
11. 在官方組織中,喬裝絕無錯誤可說是本能。任何對當政者的批評常常會受到自以為是的駁斥,但歷史卻又一再證明這些批評常常都是對的。
12. 任何因素都可能同時造成正反兩面的影響,而這種矛盾的牽扯很難解決。為說明這種影響,李德哈特指出:在戰爭壓力之下,信心對於軍人是如此重要,所以軍事訓練要養成一種絕對服從的習慣,但這種習慣又會培養出一種對現行思想(教條)作無條件接受的態度。又,在任何活動中,都不像在軍人的活動裡,樂觀對成功是如此必要,因為軍隊所應付的大部分都是未知數—甚至死亡,但樂觀主義與盲目愚行間的差異是很難分辨的。
--------
16/5/2007

馬力昨天與記者茶敍,原本是談政改方案,可是當他提及香港國民教育不足時話鋒一轉,大談他對六四事件的看法。他認為本港學生應該熟習中國歷史,就算近代的六四事件,也要包括在課程之內,有關教材尤其要澄清,六四事件不如外人所說那樣是中央屠城。
馬力解釋,屠城有刻意殺人之意,「揸住支槍周圍射就係刻意殺人」,但馬力強調:「如果係屠城,呢條友(學運領袖柴玲)第一個殺咗佢啦;嗰晚嗰四個人(學運領袖柴玲、封從德、侯德建同吾爾開希)都可以慢慢咁離開。如果要屠城,嗰四千人(學生)應該死晒」,堅持中央沒有刻意清場殺人。
馬力又質疑天安門曾經燒屍的說法,「乜嘢叫天安門燒屍?唔通就咁就可以喺天安門燒屍?如果喺咁啲焚化爐就唔使排咁耐。」他又質疑有人指坦克車壓到人變肉餅,「咁咪搵隻豬去試吓係咪會變肉餅囉!」
馬力強調:「我從來冇話六四冇死過人,只係覺得唔係屠城。」他揚言,只希望外界要基於事實作出評論,「唔好將局部嘅嘢當成全部」;論述六四事件時,「要講明當時評論係點,𠵱家嘅評論又係點,唔好只係引述海外人士嘅說法,等大家可以交流討論一吓,當然唔好只係攞屋企有人死咗嘅人嚟講,佢哋梗係覺得唔啱。」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今天(15日)下午見記者,以強硬口脗要求考評局取消該試題評分。他指「今次嗰條題目,我哋覺得無論係題目設計,資料選取同題目之間嘅配合,都未能夠配合到高中歷史課程宗旨嘅目標。」他說,有關試題具引導性,考生可能因而達至偏頗的結論,嚴重傷害在日本侵華戰爭造成大量喪生的國民感情與尊嚴,對此深感遺憾。他說,這條考題無論在資料選取、題目設計上,均不能配合高中歷史課程宗旨的目標,因為這條題目本身沒有什麼討論空間,「答案只有弊,唔會有任何利。」
--------
ps , 圖片攝於南韓光州5·18民主和平紀念館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