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4日 星期三

CGST Dip CS 80 :畢業感言。之四






在這篇文章,我想稍為記述部份讀神學後產生的疑問。我會以〈The Matrix〉中的著名情境去表達我的處境:我願意面對真實,並承擔伴隨的代價,還是我希望活在自我感覺良好的理想鄉,繼續停留於那一個世界?

神學需要讀神、讀人、讀己,必定會拆毀人本身的信仰框架以及對於上帝的固有認知/前設。無論是教會長執、團契導師還是敬拜隊主席,也會發覺到神學的思維模式與用字等很大機會有異於往昔在教會常用的一套。當發覺往昔的經驗並不足以幫助自己重新認識神,人對於信仰的理解必定會經歷一次大洗牌。其次的是,以往我們往往慣於蕭規曹隨,甚少會反思「一向行之有效」的做法是建基於甚麼,是否適切新的處境,往往只是重復上一任的既有做法。而在閱讀歷代先賢的著作以及尋找資料寫文章時,我們必須要直接面對經文、歷史及各樣的觀點,並在仔細思考後提出自己對此的見解。就在這樣的處境下,神學生很大可能會培養出"十萬個為甚麼"的思考習慣,思索既有的一切是建基於甚麼之上。而當神學生回到自己的堂會,就會遇上很多難以應對的情況,例如︰
  • 當信仰討論(解經、信仰話題等)不一定是建基於文本與先賢的遺產,而是強調個人認知與經驗時,到底應該怎麼辦?
  • 神學討論鼓勵人花足夠時間去思索不同觀點以及其合理性;但並不是所有人也喜歡花時間去尋找未必有答案的答案
  • 等等.......
我提出這些反思並不是存心找碴,而是想提出一個不易說出口的困擾 -- 如何以新的身份自處? 以前會以為做回自己就可以,但在與不同人的傾談中,我發覺原來我並不是唯一一個有這疑惑的人,不止一兩個人反映自己不知該怎樣聽道、怎樣查經......有人說,讀書後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一切場合閉口不言,並切切為主領者禱告。坦白說,這一種感受並不好受,自己亦不易找到一個"model answer"能適切各種處境。當談到此處,我又想起Matrix 那兩顆藥丸︰若我能再做一次抉擇,我會改變我的選擇嗎? 孩童時我曾在發呆時想過這問題,怎料長大後又要再次為此而頭痛。而這一次的抉擇,將會相當沉重......

<畢業感言。之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