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都沒有定期避靜的習慣。感謝師長們的教導及聖靈催迫,這兩年終於嘗試定期退下來……是次退省時重新拿起了靈培一時所買的書來看。那一學分早已獲取了,但當中的內容我又明白多少,做到多少?驀然回首,原來有很多東西仍然揮之不去,繼續纏繞住我:
我們的國家是一個愛上速度的國家……我們一心只想破紀錄、縮短時間的距離;我們消化自己的生命,濃縮自己的經歷,壓縮自己的思想。我們的文化充備忘錄和商業廣告。當其他文化還相信欲速則不達時,我們卻以為速度反映出靈敏、力量和成功。美國人總是在匆匆忙忙之中。
在如此講求時間的文化裡,我們卻覺得有愈來愈多重視的東西正漸漸被剝奪,這真是諷刺……。儘管人家說我們很有效率……我們似乎沒留時間給自己,更沒留時間給彼此……。我們加快生活的腳步,卻只變得更沒耐性;我們變得更有組織,卻更沒彈性、更不快樂;我們準備好在未來一展長才,卻更無法享受當下、反思過去……。今日我們被標榜省時的科技產品包圍,只是為了被更多無法執行的計劃、無法趕赴的約會、無法履行的時程表及趕不上的最後期限給淹沒。
<The Good and Beautiful God>
如果將上文的「美國人」改為香港人,我相信上述的說話同樣適切。在香港這個生活節奏異常急促的城市,我發覺不論大人小孩也都非常匆忙(今天等船離開長洲時,有一個女士拖住一個小孩想擠往更前的位置。有趣的是當時我們所處的位置非常靠前,一定能選擇到心宜的坐位)。為甚麼我們要這麼趕急?是因為太多事情要做?還是擔心會落後他人?
這一年有機會與一位弟兄談論這話題,再度迫使我反省自己的生活作息。由何時開始我由很空閒逐漸變得被不同的事項佔據我的時間表?我想應該是由讀大專時開始吧。那時由於要賺取生活費,我開始在課餘及教會時間以外瘋狂補習。畢業後我開始了在大專團契服侍以及開始了半工讀的生活,需要花非常多時間於預備週會、與弟兄姊妹談天說地、閱讀參考書等等。當然,工作後拍了拖也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改變,挑戰我怎樣善用時間。
在思維靜院安靜的這三天,整個生活節奏變得很慢很慢。除了準時吃飯以及出席彌撒外,所有的時間也是任由我自行決定如何使用。這一種慢活是久違了的生活作息,我可以緩慢地花一小時品味飯堂所預備美味的食物、慢慢地在長洲山路上行走、悠然地在海邊細味靈培一時所買的<The Good and Beautiful God>及祥江老師有關整理及收納的<不減不增>等。我很喜歡這一種節奏,很喜歡很喜歡……這三天的慢活彷彿是上帝向我及出一個深切的呼喚--是時候要作出取捨了。
本年是非常難頂的一年:籌備短宣、瘋狂OT、面對恐怖的”Holiness”、面對一些人際關係等等,每一樣事情都彷彿在要求我把更多的時間傾注在它身上。在下半年時,有一段時間我非常明白甚麼是兩點一線:公司&屋企張床。在那段日子,我非常渴望離開香港(最好去一個有人接待我既異地啦……)。這幾天靜下來回想過往的日子時我問自己:
- 目前的作息/生活節奏是是我想過的生活嗎?
- 我想繼續這樣匆匆忙忙直到某天我捱不下去嗎?
- 到底內裡的我被甚麼東西driven去過這一種生活?
- 有甚麼事情是我非做不可?
- 有甚麼東西是我應該放低/拒絕的?
(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