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6日 星期五

轉載 :梁文道-宏大

最近幾年,從政府到民間,皆有不少重振傳統文化價值的說法,大概是為了對治「精神空虛」問題的一種舉措吧。而所謂「價值」,並非一套懸浮在大腦上空的抽象觀念,它還要一整套社會實踐、制度環境,以及物質條件的支持,這才能夠落實為行之有據、行之有效的信念和規範。

就拿孝道來說好了。在中國傳統裡頭,祭祖和掃墓便是體現孝道的重要習慣,而它所需要的物質條件自然是牌位、祠堂與墓地。

偏偏就 在大家熱衷於讀《論語》、學「忠孝」的這幾年,一些地方興起了一波與之平行的「平墳運動」,並且浩浩蕩蕩,莫之能御。

其中最大張旗鼓者,莫過於河南周口市的「平墳復耕」。當地領導一聲令下,兩百多萬座墳頭就在幾個月內夷為平地。政府部門還說這是「改善風俗」「利國利民」 的好事,最起碼又多了些可耕用的土地,很能促進「經濟發展」。

由於人民的墓地都被碾平了,所以當年為 人民犧牲過的烈士也只好陪著二度壯烈。2010年,湖北京山的烈士公園改造成功,變為省第十三屆運動會的網球場館。再早一年,還有江蘇南京望江磯海軍公墓被徵用開發的事件,連被鏟倒的七十多座墓地上的碑文,都沒有抄錄留存下來,官方的解釋是,「我們要這些名字沒有用,七十多個,我們不可能一個個去把碑文抄下來吧。」今年,又有江蘇沛縣的烈士陵園拆遷的消息,據說原址可以拿來開發建房,不失為解決民生需求的良策。

然後,韓國總統朴槿惠在訪問中國期間,給我們送來了一份「大禮」,三百 六十具中國援朝志願軍的遺骸。原來韓國政府把它這些年來找到的中國軍人遺骸,一一安葬在一座非常特別的陵園。一般韓國墳場的墓碑坐北朝南,但這座有軍人看管的陵園墓碑則坐南面北,以示故國之思。

老實說,韓國政府的這番舉措是很感人的,朴總統的這個倡議也是很友好的。但是就像一些網民們所說的,在我們正忙著平墳的時候,送回三百多具遺骨,這真不知是大禮還是個大包袱。

好消息還是有的,今年7月7日,二百零二位死在仁安羌戰役的抗日遠征軍,終於在南嶽衡山忠烈祠內有了一座總靈位。這地方我上個月才去過,莊嚴肅穆,人一進去就會不自覺地沉默下來。享堂內一塊塊碑石上,刻記了幾十位國軍將領犧牲就義的經過。薛岳將軍等人的碑文更是令人難以平靜,真不愧「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招牌。

可是,儘管祠內資料館詳盡說明了「國共合作抗日」的歷史,卻忘了提到祠側本存大型烈士集體陵墓七座,其中一座更安葬了當年狠狠教訓過日軍第六、第九師團的「無敵軍」——國軍第37軍60師兩千多位將士的英靈。這些陵墓全在建國後掘毀,近萬屍骸遭到挫骨揚灰的命運,聽說是要「徹底消除反動遺蹟」。

既然有這麼多關於墳墓的故事,好些有心人也順道提起了美國紐約格蘭特總統陵墓的故事了。

這故事的重點不在這位南北戰爭的名將,卻在這座陵墓旁一個叫做St.Clare Pollock的五歲小男孩身上。

這個小孩死在1797年,隨後葬身此地,他的父親太過傷心,便將整塊土地賣了出去,惟一條件是要永久保留愛子的墳墓。

於是經過一代又一代的轉手,每一代賣家都要求下一代買主信守當初的諾言,直到1897年美國政府買下,成了它的主人。

照道理講,百年前的約定對後來的地主沒什麼約束力了,然而,或者出於信仰,或者受到民意的壓力,不管是地產商還是政府,都還是保住了小男孩的墓,並且屢加修葺,使之長伴格蘭特總統身側,至今仍傳為佳話。

請勿誤會,以為我又想搞些文化比較的濫調。不,我不是這個意思。我真正想說的,是最微細、最平凡的價值的要素。這個感人故事的核心,無非「信諾」二字而已。不平小男孩的墳,是因為我答應了上一任賣家,而上一任賣家又答應了再上一位賣家,就是這麼簡單。

有些時候,我們太過崇奉很宏大、很抽象的理念,比如說「為國犧牲」,又比如說為了「經濟發展」和為了「消除反動遺蹟」。你永遠可以找到全新的宏大話語,所以你也永遠可以掘毀推平一座座小小的墓地。過去的宏大話語,過去的不朽英名,在今天更偉大的需要之下,就是「我們留著沒用」的名字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