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8日 星期日

情緒四重奏 3 : 重遇


闊別校園大半年後,終於又可以回到中神上課。是次再閱讀葛琳卡的《情緒四重奏》,感覺頗為特別--十年後再次閱讀此書,我才發覺她所說的東西一直都存在於各種人與人的相處當中,從來沒有失蹤。人與人的相遇與相處,除了涉及二人的個性、興趣喜好之外,我認為還有一樣:就是你我在生命旅途中所經歷的痕跡。人的成長或多或少也會受到父母、朋輩、戀人所影響,對方的行事為人與及處理衝突矛盾的方式會不知不覺的進入人的世心世界,影響自己怎樣應對他者近似的言語/行為。其中最為重要的關鍵是到底能否分辨、言說該情感、並明白它的起因和對自己的意義。「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還流」。有些人遇到傷痛後順利療癒,往事反倒幫助他面對往後的挑戰;但亦有些人使用了不恰當的處理方式,以為淡忘該事使等如把往事解決,卻不知道情緒會不斷積累下去,直到爆發的一天。到底是痕跡或是不斷淌血的傷痕,視乎你我如何去處理該事。

在其中一節當中,葛琳卡提到情緒的防衛機制也會影響到我們怎樣與神相遇。很多時討論到怎營與神相交時,我們的焦點往往在於使用甚麼方法、參考那位靈修大師的著作等等。這些討論以為人只需透過合適的方法就能與神相遇,卻忽略了檢視自身與上帝的關係 。若有興趣,不妨透過浪子回家這一比喻檢視自身與神關係。葛琳卡提醒讀者與神相交的關鍵在於認識自己與放下自己的防衛機制,誠實的面對自己的感受與接納自己的本相。唯有回到小孩子的單純,我們才可如Thomas Merton 所言發現真實的自己與真實的需要。

進一步的分享,我想就留待完成閱書感想後再分享吧。

----------
ps:最近重新翻閱宋缺與梵清惠的故事,深深的被宋缺所說的回憶所吸引,謹在此引用所用的詩句。

ps 2:區家麟先生在出席一討論精神創傷疫潮的講座後寫下了一篇有關情緒/精神創傷的文章,如有興趣請參閱以下連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