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6日 星期六

CGST Dip CS 71 :歷史鑒別學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the Hebrew Bible/Old Testament
Chapter 6 Historical-critical methods 撮要

本章的核心關注為歷史鑒別學此一種研讀舊約聖經的方法論。作者透過分析歷史鑒別法的核心原則回應外界對此方法論的質疑及闡釋此方法論對於研讀聖經文本的重要貢獻。

作者首先回顧歷史鑒別學的本質及關注怎樣受到數世紀以來時代思潮影響而改變。接下來作者提出歷代德國學者針對來源、形式及編修者而發展出的方法。作者指出這些方法的受質疑之處及學者們針對批評所作出的修正。此外,作者介紹了歷史鑒別學的另一分支。這一派把焦點集中於文本用字及口傳傳統上,傾向逐字逐句的討論文本,企圖從此方向得出具意義的結論。然後,作者轉向介紹歷史鑒別學的最新發展,指出學者注意到過往的歷史鑒別以男性白人的意識型態作主導,甚少考慮到聖經對女性、黑人及活在其他文化的人,未能從這些人的視角去檢視聖經文本,因此出現了修辭鑑別及婦女鑑別等,試圖拓寬以往研讀聖經文本的狹隘角度。

之後,作者指出在歷史鑒別學的發展當中至為重要的四大原則,分別是評論原則、類推性、關聯性及自主性。評論原則指出歷史不能用對錯去區分,而是以可能性。類推性假定現時人類的經驗與古時人類的經驗存在共通性。關聯性則假定歷史是線性發展的,並沒有遭受急遽的巨變影響其發展。自主性則強調研究歷史不能盲從於權威,必須以理性角度去檢視理據並找出可能的解釋,並且接受往後的研究可能推翻前人的推論。

接著,作者在文章嘗試回應他人對於歷史鑒別學的質疑。其中一派為持保守立場的神學人,他們認為此方法論強調聖經文本是歷史中人的產物,因此這方法在本質上有違基督信仰的信。作者亦不認同此派的觀點,認為歷史鑒別學對於超自然事物抱有足夠的開放性,但他指出試圖以信去解釋史實的人應該自行提供證據證實其想法,而非要求他人去證偽。此外,後現代思想向歷史鑒別學的本質發出了挑戰,認為世上並無客觀性可言。作者認為可以對歷史有開放性的討論,但不能假設存在無限個對歷史的解釋,必須逐一檢視假定的合理性與證據的充分性,為可能的解釋設立一定的界限。

作為本文的總結,我認為作者要寫這一章的目的是他欲向他人解釋歷史鑒別學的重要價值以及被人誤解之處,企圖說服文章的讀者重視這派別的各種工具,將之用於研讀文本的意義及作者欲向其讀者表達的真正意思,以達致更明白聖經文本的原初意義這終極目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