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7日 星期二

CGST Dip CS 35 :無用既學科

教義神學可以話係眾多科目入面最令我再沮喪的。這科目既不像經科般可按文本理解作者意思,又不像實踐科般有實際經驗可供參照。某程度上黎講,係讀完都唔知讀左D 乜。神科恐怖之處在於讀完後會懷疑自己既闡述能力,會不斷問自己是否能做到「我口講我心」,表達到自己內心既想法。既然如此,為何不捨難取易,讀多D 實際而又係教會場境用得著既科?

謝謝作者嘗試就「無用既學科」提供一個值得反思既觀點。到底我有幾受「呢樣野有冇用」呢種邏輯影響?而我判斷有冇用既準則又係咩?好可能我信緊既其實係功利主義&適者生存多D.....而有趣既係,我一向都唔覺得呢套邏輯有咩問題&唔覺得理性係需要被治死同復生.....

-----------

轉貼:



《擁抱「無用」》
牧會最常聽到信徒問的問題是:「這樣的釋經/神學有什麽應用?」
用,似乎是信徒最關注的問題,因此也是牧者最關注的問題。我想,這不是基督徒獨有的問題,而是我們這個推崇實用主義的社會的整體問題。
從幼稚園開始,家長便要替小孩子想究竟哪一種「興趣」對升小學有用,然後便全力栽培。到了中學,學生便要替自己想究竟哪一科最有前景、最容易找到工作、待遇最佳。到了大學,一切的實習和功課大體上都是和預備進入職場有關,真正的學術研究又有多少?
除了升學,社會的發展也如是。什麽能促進GDP的便留下,結果,能吸引内地人來港消費的便全都留下來。郊野公園?本土音樂?學術研究?全都比不上經濟發展。
當然,基督徒的實用主義並不同於資本主義社會的實用主義,因為我們看重的是「行道」、是為了改變人心和社會。但我仍想說,這兩種實用主義在本質上是無差異的,都是「有用」便留下,「無用」便連想都不去想。因此,神學和哲學等領域往往是信徒最無興趣的。我聽過有神學生說:「為何神學家要寫些没有人明白的書?為何要我花時間去明白他的書而不是他寫一些我明白的東西?」我甚至聽過一位很愛主的牧者說:「思考神學能如何改變世界?不如向中國傳福音更落地!」
我認同神學書很難讀,也認同傳福音很重要。可是,若基督徒只困於實用主義,我們又如何抗衡社會的實用主義呢?事實上,文化之所以絢麗,是因為背後有許多「無用」之物承托。想想看,文學有什麽用?但若世上只剩下一堆應用文和《標竿人生》等靈修書,這世界會變成怎樣?純粹數學又有什麽用?但若不是有一群花數十年時間思考一條數式的「無用」數學家,今天也不會有量子力學。其實,信仰也是如此。基督教要變得豐富,不能只剩下心靈慰藉、倫理道德和傳福音。若我們讀來讀去都是一些我們早已明白的書,基督教的思想便會萎縮,變得越來越「膠」。唯有擁抱「無用」,我們才能變得有深度。如此,我們才能抗衡社會推崇的「有用」文化,重新欣賞我們身邊看似無用的文化瑰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