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6日 星期日
CGST Dip CS 37 :喝咖啡與認識上帝
這個學期學了很多從來沒聽過的名詞,令我驚覺原來「神」此字本身的內涵是多麼豐富,自己的見識是多麼淺薄--原來在以理性思考神的聖潔之先,其實人的理性要先被聖潔去治死。還有許多許多…… 在與愷媛分享上課的內容時,自然會觸及一個很難避免的話題:到底為何要學這些東西?君不見很多人沒有學過這些也能忠心侍主嗎?或許學習“homooúsios” & “Hypostasis”等字詞並不會使人自高自大,但學了又如何?難道要在傳福音時向未信者傳講嗎?在討論的過程中我想起了我心愛的咖啡。
記得在中三時我開始喝咖啡,那時我喝的是學校小賣部出售的Nescafe罐裝咖啡或者是維他盒裝咖啡。對我來說喝咖啡只是為了提神,味道並不是我所關注的重點。後來連鎖咖啡店開始興起,我開始嘗試不同店家的咖啡,亦開始略略知道了不同品牌所用的咖啡豆及調製方法會怎樣影響咖啡的口感。這時的我開始學習品味咖啡的味道,嘗試理解那一種較好喝。 直到最近,我開始會在有空時到訪不同咖啡店,品嘗不同沖調方法所弄出來的咖啡。由這時開始,我發覺自己有點不願意再喝罐裝咖啡…由於對咖啡感興趣,自然會有意欲去品嘗不同的咖啡,也自然會逐漸建立對不同咖啡的評價。
其實認識上帝也是這樣。在年幼時我自以為自己很明白出埃及的意義,沾沾自喜於自己懂得背誦十災為何。此外,自問尚算不錯的聖經認知也使我自覺有足夠的能耐參與各類型的服侍。然而,人生的種種經歷不斷驅使我一次又一次的詢問福音的含意以及對這個時代來說有何意義。為了確立自己的召命以及更明白信仰,我在大學畢業後選擇了再度讀書。在讀書的過程中,除了感受到語文能力不夠好的限制(Ref 1, Ref 2)之外,我對信仰產生了很多疑問,也有點沮喪的感覺。而有時在參與不同的聚會時,某些講論會不斷浮現在腦海:這樣對經文的理解真的對嗎?這樣的見證是合宜的嗎?坦白的說,我不是太吃得消這一種感受。由小到大我渴望的是求真,但當我稍稍觸及真實,我卻發覺自己不太能接受那種感覺--那是一種極為沉痛的感受,彷彿是在否定過去的那些經驗與認知,也好像是在強迫我重構信仰及權威。
這一種掙扎使我再度回想我喝咖啡的經驗,品味咖啡的苦與樂其實亦對應讀神學認識上帝過程中的掙扎:懂得分辨咖啡的好壞能幫助我更享受手中的那杯咖啡,而這亦不等於我要完全否定連鎖店的咖啡--那杯咖啡亦有其功能性和實際用途,那也是我所需要的(如果沒有了Mc Cafe$14的Cappuccino,那我怎有能耐在放工後做功課?)。同理,更認識歷代教父及神學家對上帝的理解雖則為我增添了不少煩惱,同樣地亦幫助我更能與眾聖徒相通,一起認信聖父及聖子的“homooúsios” (若我們記得Shema對亡國被擄的以色列人有多重要的話,我們理應對下面的經文感到詫異):
2:6 他本有 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 神同等為強奪的, 2:7 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 2:8 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2:9 所以 神將他升為至高,又賜給他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 2:10 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 2:11 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與父 神。
不過與此同時,另一個有趣的問題又出現了。當我鑑賞和細味的能力提升了以後,我該如何自處?另與人分享信仰時又應否重新捨棄過往慣用但未必完全合適的字詞?我想這也值得將來寫另一篇文章談談相關的思考。教義神學一科尚有數堂就要完結了。然而,對三一神的認識只是剛剛開始:尚有基督論、聖靈論,以及眾多教義神學的課題。或者這一份內心的掙扎仍會繼續纏繞住我,但願這個咖啡的比喻能時刻提醒我,使我在讀書讀得快要發瘋時能得著一點安慰~
ps:暫時我不打算在咖啡一道上進深了,原因是這個興趣的代價確實有點高昂,我實在不敢接觸炒豆/自己買一部咖啡機……
ps 2:老師曾用學習音樂的經歷去幫助我們抒解對讀神學的掙扎,不過我更喜歡上面的比喻~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