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30日 星期二

2014 Review

又係時候記下今年所發生既一點一滴啦。
總括黎講,今年算係幾平淡的一年,一切都算係跟隨自己既計劃而行。
唯一既意外應該是在今年多了一個女朋友吧…


1)工作 / 將來
係Lakeshore 做左一年,我仲係好唔慣自己唔再係學生…
實在估唔到自己讀完International business之後真係入左一間美國公司做…
初初的確花了不少時間去處理與vendors的關係呢。
依家,總算比較懂得如何去與他們打交道了…


感恩有一位好好既上司願意比機會我入黎,比時間我慢慢習慣工作。
感恩同事們對我好好,成日都請野我食同埋有好多笑話湧現。
感恩可以在工作中/工餘時也可以實踐到一點教養孩童的事情。

現在算是熟習了現有職場的工作,那將來的路又應該點?
壽司之神當中的壽司師傅一生都投放在制作壽司當中,
那我呢?當我想到我將來的路,真係頭都大埋…
有目標都可以好煩惱。。。


1st Anniversary in Lakeshore

SQUID Camp






2)學習
本年的重心放在學習舊約上。因為我知道自己需要更了解表層信仰之下新舊約的結連。
中神既課程真係好正!完全冇諗過可以咁樣讀舊約…每次聽書都有新的領受。
地理的重要、先知的角色、創造觀與苦難的關係…樣樣都好match我面對緊既處境…
院長兩次提及鴨洲真耶穌教會的故事,令我不得不認真思索將來既路,
亦令我再思甚麼是教會。


直到現時為止,我尚差七個學分才畢業,希望明年可以ko張證書啦~
之後,應該讀post-grad (maybe… Dip CS?)嗎?
原本我打算留待遲d先諗,但現在我改變主意了。



3)在御風/青D
其實要談論御風的話,應該要寫好多篇文章…
御風與青十兩者的文化、成員構成等等有極大分別,對我而言是一次新的嘗試。
我發覺,一起去吃喝玩樂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沒有關係的話,根本冇可能表達到想講的道理。
同埋,純同齡牧養真係好難…有太多limitation...
在呢個群體當中,我學到一些新的功課,如一班人一起密切祈禱,一起構思週會等。
未來我打算寫一些文章去探討群體的經營呢~~ (大前提係…我做晒d功課 =.=”)


當然,我亦要為此付上代價,就係參與唔到自己小組的活動/相聚。
呢個亦係兩難呢…


我的中神延伸課程 11 : 反思御風號 (SWOT analysis)








4)其他事奉
除了在御風之外,我都有keep住參與一些與社區相關的服侍。
不過,放工之後/放假去補習真係好攰  ><
好明顯感覺到自己心力少左好多…


與此同時,我亦不得不接受自己要改變參與事奉的方式,
減少親身落場參加,改為增加參與行政/招募新血。
我真係唔太習慣,亦唔太想習慣…
不過,呢個應該係無法逆轉的事吧


假如有一天








5)伴侶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自己唔會有拖拍的。
因為我追求的一套價值與普遍異性的desire有極大的距離。
想不到,今年竟然遇上一個會欣賞自己的女孩,這絕對是多年來最大的surprise…
原來,唔一定要用大眾expect既方式亦可以找到合適的對像。
原來,我一直相信的信念是有其價值的。


在這一年當中,我深深明白到愛與被愛是何其幸福。
真正的親密不只是拖手擁抱,而是身心靈的結合。
真正的親密不是天天見到對方,而是天天支持對方踐行彼此的理想。
與一個願意追求神的姊妹一齊,實在是最快樂的事 :D


愛情如死之堅強







6)雨傘運動
經過這三個多月,我對「成人世界」有更多的體會。成人世界作為一超穩定結構,在根本上抗拒任何大的改變, 只希望一切有秩序地運行。(那怕這秩序是不健康的。)


在今次的社會事件中,我看到成人對制度暴力的忽視、對年輕人想法的不理解、對法治的一知半解…某程度上,我也是頗悲觀的。當和理非非在一次又一次的事件中看似失敗,到底社會運動該何去何從?我想,年青一代很快會以行動以及選票作出自己的選擇。


2014年12月23日 星期二

轉貼 : 「救救聖經」

目應該改作「救救解錯經」的人。
 
少年時代參加夏令會,大會主題是「當準備近見你的上帝」(阿摩司書4:12),主題講員講的全是主再來,聽者大得復興。後來看張修齊博士的一本有關釋經法的著作,舉出一些解經謬誤為例。其中一條就是「當準備近見你的上帝」。這金句警告以色列人(北國)即將傾覆,若不悔改,要面對上帝的審判。如果回轉,會遇到一位恩慈的主。這節經文和全本阿摩司書的主題與「主再來」無關。
入神學讀神學,經歷了一些神學沖擊,給教授拆掉自已那些「壞鬼神學」,明白自已對很多經文的意思會錯了意。
舉另一個例。馬太福音24:37-42,「那日子」如挪亞時代,人們以為一切如常,洪水忽然來到,壞人被洪水沖去。「人子來臨時」,兩個人(如常)在田裏工作,一個被接去,一個被撇下。而個女人推磨,一個被接去,一個被撇下。
請問,被「接去」的是信耶穌的人還是壞人?把三個「事件」中的兩個動作—沖去和接去對照來讀,按邏輯推敲,答案自明。「被提」的是壞人。耶穌在這段經文裏,沒有說「教會被提」。
用錯經文解錯經的例子實在太多了。退休後,聽別人講道的機會多了。先此聲明,不是「行家相輕」。每次聽道都從講員的信息獲益了「屬靈亮光」,但是,「屬靈 亮光」與所引用的經文的意思無關,甚至是相反。「教訓」是「領受」了,可是,在「技術」上,無法「忍受」聖經文本的原意被「害」了。有時,經文被切割得支 離破碎,文本的敍事者被講台上的人替他說了些與他原意相反的話,難忍不了,幾乎要大喊一聲—「救救聖經﹗」
這些話,好像罵了有些誠心讀經的信徒和忠心傳道的人。實無不敬之意。想說的是,我們的誠意並不能叫聖經發出更大的亮光。聖經文本自有話說,要好好對待聖經,不要「糟躓」神的話語,不要「屈」聖經經文說些內容裏沒有說的話。
那麼,那些解經的「壞鬼」功夫是從那裏學來?從教會的講壇?查經班?主日學?釋經書?神學院?培靈會?研經講座?聖經讀得多,卻讀不通,變成「讀壞了聖經」。
最近,師母在某教會的營會帶領了一個「生命讀經法」研習班,都是一些在教會有些日子的熱心信徒。師母和他們一起查考耶利哥路上的瞎子,向主耶穌求能看見那 一段。營友信主日子很久,聽過很多道,不假思索,馬上提出了些「標準」的屬靈教訓。那些教訓,如要有信心,有愛心,要愛神,要愛人,要聽道行道等,幾乎在 放任何經文都說得通。可以,那一段研讀的經文,原意是不是那些?基督徒常常把自已放在一套「屬靈框架」去讀經,去聽道。恁憑把聖經讀了多少遍,研經團契常 常參加,都看不出「新意思」,因為跑不出不知從那裏學來和形成的「框框」。而因為教訓的陳義甚為屬靈,變成「離地」,與自身的生活和處境拉不上關係…
所謂「生命讀經法」,是用「平常心」(fair mind)去讀,從看經文的上文下理,事件的來龍去脈,找出那一段經文針對什麼事情,說了些人生的大道理和小道理。並不是每一段經文都有「大道理」,有時 我們心裏太多「大道理」,把它硬是套入經文去,而看不見其中的「小道理」。
要讀懂聖經,可以是那麼簡單。但是,讀過神學課程,甚至神學畢業,也未必懂得釋經。聖經是一本在希伯來,希臘和羅馬的文化氛圍和歷史背景寫成的「歷史—文 學作品」,理解其原意,絶對少不了有些「聖經背景」的知識,如書卷成書時代,當時讀者的「生活處境」,和文學體栽。什麼是「生活處境」?拋個書包,德文是 sitz im leben。是那一類體栽?誰寫的?寫給誰的?若果把那一段經文從其「生活處境」的脈絡抽空出來,失去原意,就變成引錯經文解錯經了。
另一方面,讀經者和釋經者並不停留在經文的「原意」,而且要讓經文與當前的「生活處境」,或人生際遇連接,藉以省察心靈,表述自身,整合信仰,並承載生命。
正點讀經不止於尋求經文的「標準解釋」。所謂聖經應用,不是引合用的經文來確定自已的信念,證實自已的行為正確。按正意分解上帝的道,是和聖經的作者,聖 經的文本,當日的生活處境對話,與上帝相遇在今天的處境中,讓聖經燭照我們的世界,生命活和感受,獲得心靈的感悟和生活的力量。

2014年12月2日 星期二

我的中神延伸課程 11 : 反思御風號 (SWOT analysis)


我打算用強弱機危分析法(SWOT analysis)對自己教會的大專團契作出一些分析。我所在的教會在約三年前成立了一個稱為御風號的大專團契,由剛畢業的中六學生以及正在各大專院校就讀的弟兄姊妹所組成,現時有約四十多個成員。

御風號簡介及成立緣由
在分析此團契之前,我想簡單回顧一下以往的團契及小組。在八,九十年代,我所在的教會主要以團契為主,由團契職員籌劃各星期的週會,如查經、祈禱會等,成員在一個人數頗大的群體當中渡過其教會生活。團契的好處為人數眾多。此特點對年輕人特別重要,因為大家比較喜歡較為熱鬧的群體。另外,團契通常是由一些職員依據年度目標安排週會內容供大伙參與,相對而言較易推行,對教牧同工的負擔亦相對較少。可是,團契亦存在其問題。由於人數較多,在週會安排上難以迎合少數人的喜好,只能盡量安排適合一大群人參與的活動。另外,團契的人氣容易吸引別人回來,但同樣地也令教牧和團契職員難以牧養眾多的團員。因此,團契的人員高流動性及高流失率亦成為此模式的一大問題。

在二千年後,教會決定作出改變,改為採用小組模式牧養年輕的弟兄姊妹。教會的大專生按照年齡加入各個青年小組,並在小組組長帶領下作查經、講道分享、聯誼活動等等。青少年小組運作了近十年年後,我們發覺小組模式存在與團契截然不同的特點。小組的優點為成員的人數較少,組員之間易於分享個人的心事,大家有充分的空間表達自己以及獲得組員的支持,人員的流失率比較低。另一方面,成員年紀相近,故易於踐行大使命,邀請相同年紀的好友回教會和參與小組所舉行的活動。可是,小組模式亦存在一定的問題,就是大家在關係進深後傾向令小組成為一個內聚的群體,難以歡迎新成員加入,亦不太願意認識其他小組的成員。此外,由於組員的構成一般是按年齡劃分,組員未必能在小組中找到有共同事奉方向或目標的同伴,一定程度上減弱弟兄姊妹參與各項事奉和傳福音的意願。

由於傳統的團契及小組都各有其優劣,教會決定建立一個新的群體,希望幫助教會內的大專生在在學期間找到人生的召命並建立牢固的信仰基礎,奉行大使命及大誡命。此大專團契試圖在傳統的團契模式以及小組模式中取一平衝以及取兩家所長。御風號的職員會由當中的大專生組成,並由導師給予必要的支援。與一般的團契相似,大部份週會設計上都是以一大群人參與為考量,定期舉行祈禱、查經等週會。與此同時,御風號亦將成員劃分到數個小組,由組長負責週會當中的分享時間,令成員之間能獲得朋輩的屬靈支持以及建立深入的友誼。

優劣之處
在簡單介紹了御風號大專團契後,我將會嘗試分析其理念和執行上的優劣之處。御風號融合了團契及小組的特色,其優點為招聚了一群對信仰有興趣的年輕人,在群體當中被牧養及被朋輩支持鼓勵,也能夠分享自己的心事。弟兄姊妹十分享受參與當中的活動和週會,也覺得群體中的成員很重視自己。而新朋友也表達自己能夠在短時間內被大家接納,成為群體的一分子,也十分喜歡整個群體的氣氛。根據新舊成員的意見,可以斷言御風號成功遵行耶穌有關彼此相愛的教導,吸引年輕人成為神家裡的一員了並留在當中過肢體相交的生活。

第二個優點為成員的付出。當中不少人在御風號被造就之後,都願意作出回應,付上心力參與教會內外的事奉,如中學生團契導師、敬拜隊隊員、崇拜司事、學園傳道會的服侍隊伍等。由於願意站出來服侍的成員不少,他們普遍也能在群體中找到同路人。此外,這班站出來服侍的弟兄姊妹不僅在各樣的服侍中進一步經歷信仰的真實及變得更成熟,也把當中的見聞及知識帶回群體當中與弟兄姊妹分享。就是這樣,群體內的新舊成員也因而受到鼓勵,從而願意參與各種的事奉。這種願意參與事奉的氣氛無疑是極好的,當年資較長的成員都熱衷於以行動回應上帝時,無形中也成為了年資較淺的成員的榜樣,鼓勵他們成為既聽道又行道的基督徒。

在談論過優點之後,我想列出一些不足之處。在設計理念上,御風號嘗試在團契的模式當中加入小組的要素。可是,在執行上仍有一些尚待改善的地方。隨著人數逐漸增多,成員之間的熟悉程度也相對下降不小。當新的成員不斷加入這個群體時,部份舊有的成員無可避免地會懷念昔日人數相對較少關係也相對較親密的群體,不太接受群體的一連串的改變。而對新人來說,要在短時間內認識一班新的朋友和建立關係亦是殊為不易的事情。由此可推斷如何維繋成員彼此之間的關係將會是關鍵之處。

另外,御風號在週會設計上亦存在一定的限制。由於群體中的成員對信仰的認識不一,故大多數情況下職員會必須採取折衷的辨法,試圖平衡不同成員之間對信仰的追求以及對群體的期望等。可是,這個做法同樣導致兩面不討好,新的成員未必能領會週會當中的內容,而舊的成員則覺得內容是老調重彈,感到十分沉悶。另外,有一些成員會期望這個群體能像外界的朋友般有較多的談天時間,對週會的內容不以為然。以上的都是這個新生群體尚待解決的問題。

危機與及個人見解
在這部份,我想探討一下御風號將會面臨的危機以及提出一些我個人的意見。大專生群體固然容易招聚一群大專生,但是其基礎並不穩固,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第一,大專生在離開中學後享有前所未有的自由,不少人都會希望參與大專院校內的莊會,宿生會等,在當中結識朋友,享受舉辦活動的樂趣等。根據過往經驗,不少年輕基督徒在參與這些莊會/宿生會後都會因為會務忙碌而漸漸減少回到教會,而這個情況在那些信仰根基不穩的人當中特別嚴重。而經濟上的需要亦是成員減少回來的主因。不少弟兄姊妹都需要在讀書其間參與各式各樣的兼職賺取生活所需的金錢。工作以及讀書二者所帶來的體力和心力消耗無可避免地令弟兄姊妹需要作出取捨,決定投放時間於甚麼地方上。

第二,上文曾提及御風號有不少成員參與教會內外的事奉,表面上看這是一件很好的事。然而,眾人所作的個人決定有機會對群體帶來重大的影響。博弈論當中的囚徒困境正是當中極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個人最佳選擇並非團體最佳選擇。考慮到大專生的活動繁多,可以想像到每個人能投放在事奉的時間有其限制。而當不少人把時間放在各個地方不同的事奉上,某程度上亦令大家服侍御風號以及關顧成員的時間和心力下降。在個人層面來說,到自己最感興趣的地方服侍是非常好的。然而,當不少人也作出相近的選擇時,群體無可避免會受到影響。當人數在將來繼續增長時,後來加入者未必能承接大家當初投身事奉的熱心,也未必得到足夠的屬靈支持以及造就。這樣的話,新的成員將會很易流失。

為了應對上述的情況,我認為應該採取一些措施。第一是組織一些資深的成員負責栽培的工作。我建議花六至七星期的時間與新加入的成員分享御風號的成立目的、信仰簡介、個人生命分享等等。我認為使用額外的時間去進行栽培能達到數個目的。第一是建立歸屬感。在團契時間中成員之間未必能有深入的分享,我希望參與栽培者能在栽培的時間當中與新成員有較多的溝通,與其建立一定程度的關係,這將有助新加入的成員融入。其二是實行大使命當中「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的命令。若新成員在初期未能建立一套正確的信仰觀以及教會觀的話,他將會試圖把教會外的觀念及期望帶進信仰群體。這樣的話,群體的異象和所持守的價值便會逐漸褪色和消亡。相反,如在初段時間及早讓新成員了解作信徒的意義、義務等的話,一定程度上將幫助新成員塑造合理的期望,並將團體的信念承傳下去。

第二是加強御風號內小組的功用。現時的小組組長主要負責在週會內的分享時段帶領組員分享,在關心組員方面尚有不少改進的空間。我認為組長需要加強關顧組員的工作,在平日花時間聯絡組員以及了解組員的需要,也負責組織小組的聯誼工作。以上的做法能一定程度上處理御風號當中成員欠缺深入溝通的問題,也能使間中未能回來的成員獲得一定的支持及關心。為了執行以上的事情,我認為導師需要為組長給予更多的支援,如提供有關牧養和關顧的訓練以及持續地照顧他們情緒上的需要等,好讓同樣是大專生的組長有足夠的裝備及支持去照顧組員。

行文至此,我想作出一點總結 。一如昔日不同教會的團契,御風號秉承聖經的教訓,努力在群體當中踐行大使命以及大誡命。在過程中既有做得不錯之處,也有仍需改善之處。在反思的過程中,我發覺我們需要繼續研讀聖經當中有關互為彼此的教導,思索怎樣在現今的世代以切合時勢而又符合真理的方式活出上帝子民的身份,令眾人既得眾民的喜愛,也討神的喜悅。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