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6日 星期五

CGST Dip CS 62 :幾個閱讀約伯記的關鍵


臨近十一月中,差不多要為最後一份約伯記功課做準備了,我想在此處記下一些約伯記當中值得深思的要點,作為該份功課的一些預備功夫。

文體及值得嘗試的解讀角度

約伯記作為智慧文學的一部份,理所當然的具體智慧文學的一些特色:充滿難解的謎語,邀請讀者參與其中去思考該些課題並作出個人的回應。作者刻意在全書的多個關鍵位置使用具多個可能性解釋的原文字詞,迫使每一個讀者及翻譯者作出個人的詮釋:為何選擇這樣解讀?這一種的寫法亦導致每人對於約伯的人生難題有不同的理解及解讀,眾讀者未必能得出一個標準答案。

雖然如此,我們仍可以嘗試用以下的切入點去理解上帝、約伯及三個朋友的思路:到底約伯的遭遇是由三者中的那一個導致的?為甚麼會這樣認為?這樣的判斷會帶來甚麼可能的問題?

  • 造物主 
  • 創造的設計或秩序 
  • 受造者(人)

魔鬼對於約伯的質疑

在經卷的開首,上帝得意揚揚的向撒但及神的眾子介紹約伯,並給他極高的評價:「地上再沒有人像他完全正直,敬畏 神,遠離惡事」 。經文並沒有提到撒但對此評價有任何反駁,只是提到撒但認為「約伯敬畏神豈是無故」,若「你(神)且伸手傷他的骨頭和他的肉,他必當面棄掉你」。亦即是說在經卷起首作者已經定下基調,就是約伯的一切遭遇都與他所作的事無關,並非因為他違背了任何舊約律法或做了甚麼事得罪上帝。當然,撒但的這個問題亦是全書的核心,作者透過四十二章經文詢問我們怎樣看待以下數個課題,對此有甚麼意見。

  • 約伯(人)與神的關係是建基於甚麼?約伯為何著緊與神的關係?
  • 約伯(人)要失去甚麼/多少東西才不再算是完全人?
  • 約伯當真是完全正直,敬畏神,遠離惡事? (詮:這需要以原文解讀,因為在原文中有些用字有多重解釋,和合本只是採用了某一解法)
  • 上帝為何著緊與約伯的關係?為何大大賜福給他?
那麼,「完全正直,敬畏神,遠離惡事」是甚麼意思?一般的解讀會視三者為並列關係,即「約伯是一個完全正直的人、敬畏神的人、遠離惡事的人」。然而,我們還有另外一個可能性去解讀此句。在希伯來文當中往往會以“B”及“C”去解釋“A,亦即是說可以這樣去理解這一句:「約伯完全正直--敬畏神及遠離惡事」。若我們接受這個理解的話,那即是說作者認為正直的兩大要素為敬畏神及遠離惡事,而約伯在這兩方面都毫無瑕疵(註:楊醫曾在其著作中用相同的方式解讀「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要不是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這句話,若有興趣了解更多的話可以參考他的著作)。不過,這一個基調亦使讀者有極大的困擾。若如經上所說世上「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的話,我們根本稱不上義人,那麼我們為甚麼要閱讀約伯記?我想這個問題會是我欲在功課當中回答的其中一部份內容。

三個朋友

我認為這三個朋友一直被歷代的讀者所低估,認為他們只是集中於炮轟約伯的言行並非如約伯所想的那麼完美。若我們以相同的看法去看這三個朋友的話,那將忽略了作者的刻意安排--三人分別代表了以東人的智慧、阿拉伯人的智慧以及傳統對神學的理解。在全書近廿二章經文當中,三人分別以物質秩序、功能秩序及道德秩序三方面批判約伯的言行舉止及向他作出建議。雖然上帝最終作出裁決,認為「你們議論我不如我的僕人約伯說的是」,但這並不表示他們所說的毫無價值可言。若我們細心查看三人的言論的話,我們或許會發覺一驚人之處,就是他們對世事的理解有極高的水平,當中不少概念與我們對人生的思考方向相當接近。而當我們聆聽別人的苦情時,我們很多時也會採用與他們相近的思路,如認為別人有今日之果是源於昔日的因,必定是人對某事上做得不對,故落得如此下場。因此,若我們欲明白到底作者想借三個朋友之口向讀者發出甚麼挑戰,我們必須明白他們的思路以及對約伯批判的根據。

ps 暫時只是想到這麼多,就此打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