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5日 星期二

無效的聆聽 3 : 學溝通


最近在看一本有關談判的書,
快要看完這本書了,都有些感受.
當日買,我係為左學溝通的..
作者一開始講左以下的說話:
我們就從重新定義談判開始說起吧!首先,當你做對時,其實「談判」「說服」「溝通」或「推銷」並無差異,它們都該有同樣的流程。也就是說,我們都該從目標開始,以人為主,因時因地制宜。
溝通,是講緊兩個人的交流.
大家就同一個話題去作深入的談話.
一直以來,我都很想在溝通這方面學多一點.
從情緒處理,言語等等各個範疇去學習更多.
呢排有時間和不同的朋友傾計,
我會很想嘗試用各樣的技巧,如rephrase,肯定對方等.
在談話中,我知道自己成長了.

以前,我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對話. (我試過比人話同我傾電話超悶,HAHA)
直到呢幾年,才更懂得如何去比恰當的反應. (好記得王木的指導,佢教得好好~)
在談話中,我發覺我開始識去聽對方言語間的真正意思.
呢幾年補習,係一個好好的訓練課程.
小朋友們唔太識去表達佢既想法&情感.
所以我要學去理解佢諗咩..
到依家,我諗我開始學有小成了~
總算識得聽得明一點..
(不過,都會有點唔開心,因為平時好似冇咩人陪佢地傾計.)

今天,有時間聽朋友們講心事,
在過程中,我除了好開心得到佢地的信任之外,
亦想起自己有要繼續學習的地方.
有時,會很擔心自己失掉同理心,
當知識增長了,自己亦都會對一些事有stereotype,
很怕自己會忘掉怎樣去重視每個人的經歷..
每個人都是不同的,佢地的故事也是獨特的
我很渴望能保持那顆敏感他人內心的心呢..
另外,作者不斷在書中強調要有一顆平和的心.
這提醒了我面對任何事都要暫時丟掉脾氣,不要讓自己成為議題的一部份..
這真是很難呢.

突然想起一個分享,
話說一對夫婦吵架,先生嘗試於談話中運用輔導技巧,
不料,妻子要求佢不要這樣做.
原來,佢地兩個都係輔導的能手,所以彼此都很熟悉輔導的流程&技巧 @@
唔知,我會唔會有咁既一日 ??

PS:前幾日有人話睇完我寫有關溝通的文章後有得著,我開心左好耐XD

Ref

《華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談判課Getting More》會話(中英對照)摘錄
=========================================
http://wongminglok.blogspot.hk/2012/04/blog-post_06.html
讓我來做你(上)
通識課上,我愛跟學生玩這個遊戲:
二人一組,輪流交換分享一段往事。甲說,乙聽;乙說,甲聽。然後,甲在眾人面前,扮演乙,講一模一樣的故事。反之亦然。
模仿的極致,不但要照顧內容,連眼神、舉止、語氣、節奏、小動作……都不能走漏眼。時間只有幾分鐘,吸收得了多少是多少。三、二、一,開始!
「我記得小時候,第一次遊船河,那天天氣很熱,我用叉子叉西瓜在船上跑來跑去,突然一失足,人就掉進了海中心。大人們嚇得尖叫,慌忙跳下水找我,好不容易把我救回船上。我在迷糊中,隱隱感覺到,自己還死命抓那一片西瓜,心想,噢,它還在,真是太好了!」眾人聽得哈哈大笑。
明明在演繹別人的事,繪影繪聲卻像親歷其境一樣。我問孩子,好玩麼?異口同聲答曰:「好辛苦!」
孩子們說,帶模仿的任務去聆聽,原來,好勞累。要百分之二百專心,又不能打岔。最大問題是,我又不是當事人,怎麼呈現他的經歷?
西瓜一片而已,值得拚死保護?然而,它的的確確發生於另一個人身上。於是,負責去演的,只得不停找理由,去說服自己進入狀態。
如果,那是我第一次吃西瓜?如果,我一吃就愛上,覺得它超級美味?又如果,我不知道大海那麼深?又或者,我根本不察覺自己有生命危險……
正如有人覺得菜園村死不足惜,有人視它為命根為家園。要模仿別人的行動,首先要有他的情緒;要有他的情緒,得先代入他的思想(無論你是否認同那套思想)。你說懂,不是真的懂,做得出來,就懂了。
究竟甚麼是「多角度思考」,我想,正是能夠感通某人於某時某地的某種思想反應,並且提供解釋的能力。
讓我來做你(下)
上回談及,培養多角度思考的妙法,是模仿別人。
同一件事,我看見拍手稱慶,你卻悲從中來,怎麼搞的?
我以為已很清楚對家的立場了,其實沒有。直至,直至我開始認真扮演你。
哭不出來嘛,就找個理由去培養情緒。過程中,少不免經歷你的思路、想像你的處境、審視你的苦衷,噢,突然間,你的舉動,都變得合理了。
生命無take2,角色卻可扮演無數個。不需舞台,不求觀眾,每天只消幾分鐘,很肉緊很仔細地去代入去感覺,夠了。
不過,不是所有同學都習慣演戲的。另一個方法,就是寫「角色日記」。
記得有一回,我們一起看《歲月神偷》。其中一幕,羅進一派了成績表,有兩科不合格。羅爸爸勃然大怒,當着整條村的人罵仔。
我問同學,那個年代的爸爸,面對學業退步的兒子,為何那麼憤怒?十居其九答曰:「因為兒子浪費了他的血汗錢。」
然後,我再請同學想像自己是羅爸爸,寫一則當晚的日記。深情剖白中,有這一句:「我罵你,只是不想你再走老豆這條路,辛苦命,幹一世,手停口停。」
又有一次,我請同學分析少女援交的原因。一致公認,「貪錢和追求名牌」是元兇。好吧,想像你是少女,試寫一篇援交日記?然後,心事揭盅了:「從來無人這麼寵我、着緊我、讚我靚,就連我阿媽都不會這樣對我。」
觀點,沒有對錯,只有深淺。旁觀批判,總及不上「代入」的深度和層次。而其實,我很怕過分強調分析的通識。因為,那通常不是分析,只是形式。
順口溜般給你舉出三個成因四個影響五種反對聲音六個解決方法,形式行先,分析行後,感覺包尾。我倒寧願,先感覺,再分析,後表達。這才是按部就班的多角度思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