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記得我有沒有在blog 中提過,其實我自己對於參與小組查經的興趣並不太大。我認為仔細研讀某段經文需時幾天甚至幾星期,不止品味經文本身,更應比對不同學者對於經文背景/文本等等的解讀。因此我不太認為可以在短時間內有良好的O & I. 我更為喜愛的方式是先花時間研究經文結構、繼而尋找值得思索的問題、然後透過文字與不同年代不同傳統的信徒交流。相反,我比較喜歡預備小組查經,享受過程中與經文的對話。
縱使我有這樣的定見,但我仍然努力說服自己盡量參與小組查經,嘗試推翻自己的固有思想。可惜的是,我發覺大多數時候我都很難以參加者的身份享受小組查經。每當聽到帶領者的「釋經」,我總會感到莫名的怒氣--這真的是釋經嗎?還是這只是以多年來在教會中的三斤釘所湊合而成的產物?而更令我無奈的是,身邊的人對此無動於衷,不認為有什麼不妥之處。思考多年後,或者我終於明白我內心深處的想法。若然在教會群體中大家都不需要有質素的研經釋經,那為什麼我要花時間去學這些學問?若果把一些大道理以炒冷飯方式用於查經已有市場,那麼為何要花那麼多時間去研讀經文、背景、作者想法等等?如果要用幾個字詞去表達的話,我會選擇「不甘心」、「灰心喪氣」去形容以上的想法。正當我想花時間去處理上述的感受時,大時代的到來令一次都改變了。對於查經的思考在那個時空好像變得微不足道,我更為關心是家園的未來,而非想法之爭。眨眼間已經好幾個寒暑,一個信息使我泛起記下這些感受的念頭。我不曉得新家園的教會如何看待這個問題,我盼望在未來的日子可了解一下。
借此機會我亦想分享一下我對於查經的一些想法。最近聊天時有人問到當不同學者對於經文的理解各有不同,那麼查經的意義為何。我認為查經的意義不在於在當刻對經文有「正確」的理解,而在於讀者怎樣在過程中與道相遇。在教會歷史當中有不少對經文的解讀都隨住時代變化有新的理解,因而舊有的釋經被推翻。我在之前都有提過種族歧視曾一度被某些基督徒視為合理,但如今我們都知道他們的想法並非最好的解讀。
我不會過度樂觀的認為一個晚上的查經就會令人的信仰有翻天覆地的變化。我相信的是當人願意認真細味經文,不斷思考自己與經文的關係,嘗試被經文挑戰自己的既有想法,思考自己在此時此刻可以怎樣活出聖經教導,我相信這就是最好既OIA -- 整個人被經文所浸泡,最終活出聖經既教導。
我曾經遇過一些人生交叉點,我曾懊惱過自己該如何抉擇前路。到底我應該順從人性與情緒而行,還是應該選擇我從經文所領會到的方向?在做決定的那一刻我腦海中並沒有特別浮現某一段經文,但是我知道我的決定沿於多年來我對於經文既思考與理解。現在回想,我相信日積月累的研經所得來對於上主的理解一點點的改變了我,使我有力量去作我理應做不到的決定。
我相信對於查經的思考與掙扎尚未完結,仍會繼續在我的腦海揮之不去,願聖靈繼續帶領我走這段不易走的旅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