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13年首次認識方舟之家後,一直對這個信仰群體念念不忘。方舟之家其中一個特色為有極多肢體為身體或心智殘疾,而部分肢體更是同時兼具兩者。到底我們如何看待這些肢體?我們是否相信他們與正常人一樣能認信上主以及相信福音?是次有機會訪問於方舟服侍的師姐,她的分享讓我有機會在搜集做功課的素材之餘也上了一堂有關傷殘神學的課堂。
在很多教會,有關傷殘人士的服侍往往被歸類於慈惠服侍又或者是社區服侍的類別。弟兄姊妹往往會到各個院舍為院友安排活動,並在過程中向他們傳福音。這些活動往往是一次性的--不需埋身接觸對方的內心世界,更不需建立一份休戚與共的關係。「到底『健全的肢體』是否有深入殘疾人士的世界的心理準備?還是大家只是滿足於舉辦這些一次性的活動,覺得已經為他者付出了一點心力?那大家又有否想過他們信主後的信仰生活如何是好?」這些問題,我實在不曉得該怎樣回答。
與其他社福機構不同,方舟之家是一間教會。方舟重視每一個方舟人的靈性需要,相信殘疾人士同樣能夠經驗上主的美善並奉祂為生命的救主。為了替一位有聽障的嚴重智障弟兄洗禮,方舟派出了三位牧者,一位神學院老師及數位信徒,為這位弟兄度身設計一個獨特,為期約四年的洗禮班。在我看來,這是一個匪夷所思的行動。在一般教會 ,牧者或信徒領袖往往被期望能以一擋百,兼顧各項教會事務以及牧養需要。在效率效能掛帥的思潮底下,信徒是否能夠接受這種重價,不計成本的靈性培育方式? 這不單是一個經濟學的問題,更是一個極為嚴肅的信仰問題。(題外話,若真是要以性價比計算的話,其實耶穌是不應該為世人受死的......對嗎?)
每次觀看方舟肢體的見證及反省文章,我也彷彿一次次的被上主詢問:何謂整全的人?誰才是我的肢體/鄰舍?若我接受神的大能已經在此彰顯嗎的話,那我就不能假裝世上並不存在這一群人,不能假裝他們並非同屬同一個基督身體。方舟的存在,時刻都在提醒我在亞公角這座山上面,有一班弟兄姊妹正在向「健全人」呈現另一種具反思性的人觀,示範一種截然不同的服侍向度。他們的努力,讓我看到更多踐行信仰的可能性。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