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7日 星期二

不可或缺的教會 8 : 抱怨以外的出路

事隔二十個月,自己對離合無常的職青/大專基督徒這話題又有多一點的想象。縱然情況似是沒有改變,甚或好像變差了一點。到底我們可以怎樣跳出這個死胡同?除了抱怨之外,或者我們應該回歸基本步,做好初信時常被教導要作的事,然後才談其他?幾個月前我寫了以下的文章,或者在遲一點我再寫一篇文章談及這個嘗試的苦與樂吧。

-----------

在崇拜開始前十分鐘,你會做甚麼?若你是事奉人員,或許你正在作詩歌敬拜的最後練習;若你當日沒有事奉在身,或許你正在發信息又或者是與好友閒聊。我想與你分享一個經歷。在數年前的一次旅行當中,我到訪了台灣的一間教會。在崇拜開始前約十分鐘,主席邀請會眾一起為稍後的崇拜祈禱。頓時整個會堂都充滿了禱告的聲音,數百個弟兄姊妹一起開聲為崇拜祈禱,表達在崇拜中遇見神的渴望。以上的景象一直在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不時在腦海中浮現。

為何我會提起這件往事呢?原因是最近我在思考有關教會及崇拜。青少年崇拜作為大專及職青參與的崇拜,具有連結不同年齡和人生階段的弟兄在一起敬拜神的重要作用。保羅在以弗所書如此說:「你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 神家裡的人了。 並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各房靠他聯絡得合式,漸漸成為主的聖殿。」。若我們認同我們都是神家裡的人的話,到底有甚麼東西能夠把我們連在一起?

上述問題的答案是共同回憶嗎?以前或許可行,但隨著牧區成員的流動性越來越高,或許只有極少數人才具備與牧區各人相處的回憶。若回憶並不是一條可行的出路的話,那我們是否應該嘗試尋找其他的可能性?除了一起進食聖餐、參與敬拜和聽道,我們能否建立一些習慣,讓我們學習成為一個群體?上面提到的旅行經歷成為了我在思索這個問題時的靈感。如果我們能預留一些時間早點回到神的殿,一起為上帝的國度祈禱的話,那有多好呢。一起禱告不代表青崇的所有人能立即變成一個緊密的群體,但我相信聚集一起禱告是可取的第一步,幫助我們去思索更多的可能性。

自五月開始,我邀請了大專的弟兄姊妹一起作出嘗試,就是早一點結束當日的週會並在禮堂的後方聚集為教會以及神國度的事情祈禱,至今已經有三個月。在禱告中,我們會讚美上帝以及為不同的事情求神記念,如歐洲的恐怖襲擊、教會的教牧同工、青崇眾人的需要等。在禱告中,不同背景與經歷的弟兄姊妹彷彿放下了彼此的差異,專注在為不同的事情禱告。每當想起這幅圖畫,我都會有很多的觸動。弟兄姊妹,我們之所以用弟兄姊妹相稱不是因為我們有任何血緣關係,而是因為我們相信同一個上帝,也願意委身在與上帝的親密關係當中。誠意邀請你在往後的星期六黃昏早一點回來,一起為著上帝的國度以及教會祈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