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爺爺在十多年前返回天家後,我家很久沒有再經歷喪親了。想不到在這兩年中發生了兩次,實在叫人黯然神傷。過往的七個月實在非常漫長,我感覺到自己失去了以文字表述內心感受的能耐。對一個喜歡以文字記下心路歷程的人來說,這實在是一件頗嚴重的事。或許這也反映了這事對我的影響有多大?在知道母親患病之後,我改變了一向甚少請求他人代禱的習慣,主動邀請我所認識的弟兄姊妹記念我家的需要。我一向不相信神跡會出現在我身邊,但這次我真的很希望上帝能重現福音書上病得醫治的事蹟。當然,萬物最終都有其定時。相聚的時間如是,人的壽數亦如是。
我心中的母親是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優雅的女性。她不是一個外向的人,但她從不缺乏至交好友。她並沒有做過那些轟轟烈烈的事,但卻又在不知不間影響我怎樣待人接物。現透過數段文字記錄我心目中的母親。
---
石硤尾與南山村
或許是性格與成長經驗使然,母親偏愛與我們到上述兩個地方吃早餐和買菜。奶茶、雞尾包、雞仔餅、砵仔糕……這些食物都烙印著與母親相處的印記。我非常感恩我在童年時有這一種經驗,不然我的人生軌跡應該會非常不一樣。昔日那間茶餐廳已物是人非,唯獨占美餅店仍舊屹立,但我再也見不到那愛喝奶茶的身影了。
除此之外,石硤尾亦是我經常「請醫生飲茶」之處。由於體弱多病,母親經常與我出入診所成為醫務所的常客,我仍記得坐在接待處代為招呼來者的情境。現在回想,原來母親在多年前已展露出與病人同行的愛心與耐性,不止澤及家人,更樂意陪伴有需要的他者。
關係
我還記得小時候睡不著時母親總會在床邊輕唱「親愛的家驥啊,你在想什麼」的那段回憶。我不太記得童年時有什麼特別難忘的對話,我只記得母親極少打罵,也甚少與我爭執,最難忘的應該是她懊惱於怎樣管教青少年時期的我吧。自高中時代後,母親甚少干涉我的個人選擇--那怕她並不理解/同意我的想法。我相當感激她採用了這一種管教的模式,令我學懂「先坐下酌量」,並為自己的決定負責。而她也總會一直在背後默默支持我,鼓勵我朝自己的方向進發
母親並不是那種相識滿天下的人,除了一些相識數十年的朋友外,她大部分時間也花了在照顧家庭以及原生家庭上。她十分疼愛每一個家人,總是用溫柔的言行去表達自己對於家的在乎。此外,她與夫家各人的相處展現一種有別於固有印象的可能性。
靈程
母親在我十多歲時決志受洗。她常常說自己不精於讀書,所以常常懊惱於那些有關靈命進深的技巧與知識。不過她並沒有因為這樣而停下腳步,反倒天天早晨花時間讀經禱告,嘗試挑戰自己的弱項。此外,她更嘗試學習帶領初信班,扶助那些初信者。對於一個不愛讀書的人來說,這實在是一種莫大的委身。
相比起為初信者傳道授業解惑,我更為驚嘆她對於長者的那份愛心。那怕是在疫情期間,她都時刻關心他人,記掛不懂科技的人連繫外界的需要。在她與別人的互動中,我看到她何等重視別人。或許她並沒有她渴求的天賦或技巧,她擁有的體貼與愛心卻是我所自愧不如的。
聆聽與情緒
母親是一個很好的聆聽者。她總是耐心聆聽別人的觀點,然後再給予回應。現在的我才明白這是一份何等寶貴的能力。
隨著閱歷增添,我越發敬佩母親的情緒穩定性。有別於錢財,有些東西只能夠透過言傳身教去展現。母親一向都給我一種情緒相當平穩的感覺,她甚少會對身邊的人呈現負面情緒。或許她不懂得賣弄複雜的學術名詞,但她令我明白到了解與控制自身情緒的重要性與可行性。在數十年後,我未必會再記得筆記上那些理論,但我必定會記得她在不同處境中所展露的那份安然。
有時閒聊時母親會問我自己是不是一個好媽媽,有沒有做過甚麼令我受傷害的事。我很想告訴別人妳是一個好得無比的母親,感謝妳陪伴我走過三十多年高高低低的日子。或豐富或缺乏,妳都把最好的給予了我們。謝謝妳。
---
以前從沒想過要好好哀傷是一件如斯困難的事。人與事交錯所建構的旋渦令哀傷成為一種奢侈品,也令我深陷於別的枝節所誘發的感受當中。而這亦使我難以真實的面對自己失去母親的哀傷中,實屬無奈。
謝謝諸位在過往半年透過不同的方式展現對我的關懷,不論是開放住處、關心問候又或是其他的方式。我深深感受到你們的重視及愛。在此向各位一一道謝。
================
The time has come and I lost my mum (until Jesus comes again). Thanks for all the prayers and kind words during the last few months. I’m so glad to have amazing brothers & sisters, schoolmates & colleagues during the difficult moment.
父母親延伸天父愛
甘心獻身像道橋
或許是性格與成長經驗使然,母親偏愛與我們到上述兩個地方吃早餐和買菜。奶茶、雞尾包、雞仔餅、砵仔糕……這些食物都烙印著與母親相處的印記。我非常感恩我在童年時有這一種經驗,不然我的人生軌跡應該會非常不一樣。昔日那間茶餐廳已物是人非,唯獨占美餅店仍舊屹立,但我再也見不到那愛喝奶茶的身影了。
除此之外,石硤尾亦是我經常「請醫生飲茶」之處。由於體弱多病,母親經常與我出入診所成為醫務所的常客,我仍記得坐在接待處代為招呼來者的情境。現在回想,原來母親在多年前已展露出與病人同行的愛心與耐性,不止澤及家人,更樂意陪伴有需要的他者。
關係
我還記得小時候睡不著時母親總會在床邊輕唱「親愛的家驥啊,你在想什麼」的那段回憶。我不太記得童年時有什麼特別難忘的對話,我只記得母親極少打罵,也甚少與我爭執,最難忘的應該是她懊惱於怎樣管教青少年時期的我吧。自高中時代後,母親甚少干涉我的個人選擇--那怕她並不理解/同意我的想法。我相當感激她採用了這一種管教的模式,令我學懂「先坐下酌量」,並為自己的決定負責。而她也總會一直在背後默默支持我,鼓勵我朝自己的方向進發
母親並不是那種相識滿天下的人,除了一些相識數十年的朋友外,她大部分時間也花了在照顧家庭以及原生家庭上。她十分疼愛每一個家人,總是用溫柔的言行去表達自己對於家的在乎。此外,她與夫家各人的相處展現一種有別於固有印象的可能性。
靈程
母親在我十多歲時決志受洗。她常常說自己不精於讀書,所以常常懊惱於那些有關靈命進深的技巧與知識。不過她並沒有因為這樣而停下腳步,反倒天天早晨花時間讀經禱告,嘗試挑戰自己的弱項。此外,她更嘗試學習帶領初信班,扶助那些初信者。對於一個不愛讀書的人來說,這實在是一種莫大的委身。
相比起為初信者傳道授業解惑,我更為驚嘆她對於長者的那份愛心。那怕是在疫情期間,她都時刻關心他人,記掛不懂科技的人連繫外界的需要。在她與別人的互動中,我看到她何等重視別人。或許她並沒有她渴求的天賦或技巧,她擁有的體貼與愛心卻是我所自愧不如的。
聆聽與情緒
母親是一個很好的聆聽者。她總是耐心聆聽別人的觀點,然後再給予回應。現在的我才明白這是一份何等寶貴的能力。
隨著閱歷增添,我越發敬佩母親的情緒穩定性。有別於錢財,有些東西只能夠透過言傳身教去展現。母親一向都給我一種情緒相當平穩的感覺,她甚少會對身邊的人呈現負面情緒。或許她不懂得賣弄複雜的學術名詞,但她令我明白到了解與控制自身情緒的重要性與可行性。在數十年後,我未必會再記得筆記上那些理論,但我必定會記得她在不同處境中所展露的那份安然。
有時閒聊時母親會問我自己是不是一個好媽媽,有沒有做過甚麼令我受傷害的事。我很想告訴別人妳是一個好得無比的母親,感謝妳陪伴我走過三十多年高高低低的日子。或豐富或缺乏,妳都把最好的給予了我們。謝謝妳。
---
以前從沒想過要好好哀傷是一件如斯困難的事。人與事交錯所建構的旋渦令哀傷成為一種奢侈品,也令我深陷於別的枝節所誘發的感受當中。而這亦使我難以真實的面對自己失去母親的哀傷中,實屬無奈。
謝謝諸位在過往半年透過不同的方式展現對我的關懷,不論是開放住處、關心問候又或是其他的方式。我深深感受到你們的重視及愛。在此向各位一一道謝。
================
The time has come and I lost my mum (until Jesus comes again). Thanks for all the prayers and kind words during the last few months. I’m so glad to have amazing brothers & sisters, schoolmates & colleagues during the difficult moment.
父母親延伸天父愛
甘心獻身像道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