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移居」,少不免要提到近乎連根拔起, 再重新建立、栽植的教會生活。由old seafood 到成為新來賓,那種感覺實在相當古怪,也有點不習慣。教會的人來自各個洲、各有各波折劇情。彼此能夠因為敬拜同一位上主而聚集,實在奇妙。在某個神奇國度,人會因為你的膚色語言而定義你是什麼人;但在這裡,膚色,文化與國籍並不等同。你有機會遇到韓國人面孔、說韓文的英國人;也有機會遇到持有意大利護照但來自阿富汗的訪客。正因為這種多樣性,大家對於信仰的理解也各有不同,敬拜的方式也與KLLC 有些許分別。我覺得有點像灣仔的The Wine Church. 此外,我以為已經是歷史遺物的靈意解經原來仍然活躍;相反我所思念的釋經講道卻暫未出現,這也可以算是另一種cultural shock 吧。我打算嘗試將早前所預備的查經內容用於這邊,盼能不負所學。
另外想談一下大家對於肢體生活的不同,昔日的教會生活預設一班差不多年齡的弟兄姊妹一起成長,一起經歷讀書時期,一起上大學,一起面對往後的起跌......這裡的教會生活並不是這樣。我在這裡遇過好幾對中年夫婦,他們都表示自己曾參與過不同的教會,只是近年選擇(暫時)留在這裡。這裡給我的感覺是堂會較為強調怎樣幫助人找到合適的方式認識信仰,非常歡迎弟兄姊妹按需要參與別處的聚會/崇拜,並不強調對於某一堂會的永久委身。另外,由於教會鄰近當地大學,因此每學年總會出現數之不盡的散聚離合。有些人只會在free meal 的晚上出現,但亦有人會在未到埗已經越洋與教會聯繫渴望參與小組。最近幾星期有不少新的留學生來到這城市,教會協助另一機構舉辦歡迎聚會。我們竟可以在離開校園一段時間後服侍學生,跟他們分享所見所聞,也算是我們在這教會的新嘗試。對於那些主力服侍留學生的小組團契來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就是他們的最佳寫照。看到他們的服侍,不期然的想到梁牧夫婦在全州的經歷。如非有聖靈的帶領,實在難以年復年的經營這一鐵打的小組。
談到教會生活,不得不提眾多對我們相當友善的教會弟兄姊妹。感恩遇到幾位親切的中年人,不單止主動邀請我們到他們家用饍,更幫助我們解決一些生活疑難。當我們正在懊惱該怎樣找當地GP 安排專科轉介,我們在數星期後就遇到一位在附近工作的GP 主動跟我們打招呼,上帝的安排實在令我驚歎。
最後想特別感謝諸位在故鄉的弟兄們,他們無視時差的限制,特意安排時間與我一起閱讀上帝的話語以及透過coaching 反省生命,實在不知該如何表達謝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